首页 > 灵异恐怖 > 冷面将军宠妻日常 > 第133章 朝局动荡

第133章 朝局动荡(2/2)

目录

京城之中,一时间囚车络绎不绝,菜市口隐隐传来了血腥之气。

尽管重伤未愈,霍凛并未完全置身事外。他通过郑魁和暗卫的渠道,密切关注着外界的动向。

他知道,皇帝的震怒和清洗是必要的,但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造成朝堂瘫痪,甚至引发更大的动荡。

他让郑魁暗中联络那些在此次风波中保持中立、或曾暗中相助的官员,如李文博御史等,确保他们在清算过程中能发挥稳定作用,防止有人借机排除异己,扩大打击面。

同时,他也通过永宁与太后宫中的联系,委婉地向皇帝传递信息:北疆需要稳定,边关将士的功绩与忠诚不容抹杀;朝堂需要尽快恢复运转,选拔清廉干练之士填补空缺。

他的这些举动,并非为了揽权,而是出于对帝国未来的责任感。

皇帝在盛怒之下,也并非完全失去理智,对于霍凛传递来的、着眼于大局的建议,多数予以采纳。

这使得这场声势浩大的清算,在血腥之余,也保留了几分理智与秩序。

京城的这场大地震,余波迅速向地方扩散。

各地与魏王、李甫集团有牵连的官员人人自危,有的主动上表请罪,有的试图销毁证据,更有甚者,如惊弓之鸟,竟欲弃官潜逃,但大多被早有准备的当地驻军或监察御史拿下。

朝堂之上,更是经历了一场彻底的洗牌。

李甫、王琛倒台,其党羽被大量清除,空出了大量的官职。一些原本受压制的清流官员得到擢升,一些保持中立的官员则在观望中试图寻找新的位置。

暗流依旧汹涌,新的权力格局正在废墟之上悄然重塑。

而民间,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巨变,亦是议论纷纷。

镇北侯与公主的遭遇赢得了普遍的同情,魏王、李甫等人的罪行被披露后,更是激起了巨大的民愤。

茶楼酒肆间,说书人已经开始编排“忠良遭陷,奸王伏诛”的新段子。

皇帝的震怒渐渐平息,但眼神中的冰冷与决绝却未曾消退。

他坐在御案之后,看着堆积如山的、关于魏王等人罪行的最终审定奏报,心中并无多少快意,反而充满了疲惫与一种深沉的悲凉。

那是他的儿子,是他曾经寄予厚望的皇子之一。为了权位,竟能丧心病狂至此。

还有李甫,三朝老臣,竟也利令智昏,与之同流合污。

他提起朱笔,在那份判定魏王萧景“结党营私、贪墨资敌、构陷忠良、蓄养私兵、意图不轨,罪同谋逆,依律当处极刑”的奏章上,停顿了许久。

最终,那朱红的御笔,还是沉重地落了下去。

一个“准”字,力透纸背,决定了无数人的命运,也为这场震惊朝野的巨案,画上了一个血腥的句号。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处决罪魁祸首,并不意味着一切的结束。

朝局动荡的余波仍在持续,新的势力需要平衡,帝国的肌体上被剜去了一大块腐肉,留下的巨大创口,需要时间来愈合。

而历经劫难、伤愈之后的霍凛与永宁,将在这全新的、依旧暗藏漩涡的棋局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他们的未来,与帝国的未来,已然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

一场大火,烧出了一个真相,也烧出了一个全新的、前途未卜的时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