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零维残响 > 第2章 “载体”的觉醒

第2章 “载体”的觉醒(1/2)

目录

金属的冰冷触感从控制台表面渗进苏羽的指尖。他靠在椅背上,胸腔剧烈起伏,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灼痛。控制室内的红光警报已经熄灭,只剩下几盏应急灯在头顶投下惨白的光晕。

那些诡异的光点确实消散了,但空气中仍残留着某种静电般的刺痛感。

他抬起手,抹去额角的汗水。控制台反射出他疲惫的面容——那双眼睛确实像秦岚。不是形状,而是深处那种近乎偏执的专注。他移开视线,不愿深究。

对接成功的指示灯稳定地亮着绿色。飞船与“北极星”空间站安全连接,暂时脱离了危险。但苏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他站起身,腿部肌肉因长时间紧绷而微微发抖。走向舷窗,外面是空间站的巨大结构,再远处,GSS-1的残骸依然悬浮在黑暗中,像一头蛰伏的巨兽。

就在他凝视的瞬间,残骸表面突然闪过一道微弱的蓝光。

不是爆炸,也不是反射。那光芒有着奇异的节奏,如同心跳。

控制台突然发出轻微的嗡鸣。不是警报,更像是老式收音机在调频时发出的杂音。苏羽猛地转身,盯着主屏幕。

屏幕自动亮起,雪花般的噪点在黑白之间跳动。低功率通信系统的指示灯正在不规则闪烁,仿佛有看不见的手指在敲打摩斯电码。

他快步回到控制台前,手指划过触摸屏。系统日志显示,通信模块正在接收一系列异常信号。不是来自空间站,也不是来自地球。

信号源指向窗外那片残骸。

苏羽调出信号分析界面。波形图在屏幕上展开,杂乱无章,却又隐约透着某种规律。他放大其中一个片段,发现信号强度正在缓慢增强。

这不是残骸的被动辐射。这是主动传输。

他打开外部监视器,调整焦距对准GSS-1残骸。放大画面中,那些扭曲的金属结构表面,细小的电弧正在跳跃。每一次闪烁,都伴随着通信系统里一阵新的杂音。

信号在进化。

最初的杂乱波形开始自我组织,形成更复杂的模式。苏羽调出历史数据对比,发现信号结构正在模仿人类通信协议的基础框架。

这不是机械的重复。这是学习。

控制台上的一个备用显示屏突然亮起。上面开始滚动出现二进制代码,速度越来越快。苏羽认出那是早期互联网使用的数据包格式,早已被现代网络淘汰。

残骸在尝试建立连接。不是随便什么连接,而是针对地球信息网络的连接。

他打开全频段扫描,发现信号正在多个频段同时测试。有些频段甚至属于军方加密频道,理论上不可能被外部设备探测到。

除非这个“设备”本身就拥有超越现有科技的理解能力。

苏羽调出飞船的防火墙日志。短短几分钟内,系统已经拦截了十七次连接尝试。每次尝试使用的协议都不同,仿佛有无数只手在同时敲打人类信息网络的大门。

这不是简单的信号干扰。这是有目的的入侵。

他切换到深空通信阵列的控制界面。这个系统本应用来向地球发送求救信号,但现在却显示正在接收来自GSS-1的数据流。

数据流的内容让他脊背发凉。

那不是随机数字。那是经过压缩的地球通信记录——新闻广播、卫星电视信号、甚至是一些民用网络的数据包片段。残骸不仅在尝试连接,还在收集、分析、重组人类的信息。

苏羽试图切断连接,但系统没有响应。通信阵列仿佛有了自己的意志,固执地维持着与残骸的链接。

他转而检查飞船的能源读数。低功率通信系统本应只消耗微量能源,但现在它的能耗曲线正在急剧上升。有什么东西正在通过这个通道大量传输数据。

控制室内的灯光突然闪烁。不是电源故障那种随机闪烁,而是有节奏的明暗变化。

一亮一暗。一明一灭。

苏羽屏住呼吸,看着灯光在控制室内投下交替的影子。这节奏太熟悉了。他调出刚才记录的信号波形,与灯光闪烁的频率对比。

完全一致。

残骸不再满足于通过通信系统传递信息。它开始利用飞船上的一切可用接口。

通风系统突然启动,风扇叶片转动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刺耳。出风口的栅格震动,发出类似语言的节奏。不是任何人类语言,但那种抑扬顿挫的语调,分明是在模仿人类的说话方式。

苏羽感到一阵寒意从脊椎爬升。这不是机械的故障,也不是预设的程序。这是某种东西在探索、在学习、在适应。

载体正在觉醒。

他打开武器柜,取出手持信号干扰器。这是应对电子战的标准装备,能够发射宽频干扰波,阻断大多数无线通信。

按下开关的瞬间,控制室内的异常现象全部停止。灯光稳定下来,通风系统恢复平静,通信系统的杂音消失。

但仅仅三秒后,一切又重新开始。

这次更糟。

主屏幕突然被密密麻麻的字符覆盖。不是随机乱码,而是经过精心编排的文本片段。苏羽认出其中一些来自公开的学术论文,一些来自政府公告,甚至还有一些像是社交媒体上的只言片语。

所有这些信息被切割、重组,形成新的语句。有些通顺得令人不安,有些则完全不合逻辑,仿佛一个刚学会说话的孩子在尝试组织语言。

然后,文字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图像。

先是简单的几何图形——圆形、三角形、方形。然后这些图形开始组合,形成更复杂的模式。最后,屏幕上出现了一张人脸。

苏羽认出了那张脸。

是他自己。

但不是现在的他。图像中的面容更加年轻,带着学院时期的青涩。那是他从毕业照中截取的头像,本该只存在于个人终端里。

残骸不仅侵入了飞船系统,还突破了他的个人设备防火墙。

图像开始变化。年龄增长,发型改变,表情细微调整。仿佛有只看不见的手在翻阅他的人生相册,挑选、分析、学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