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话 :医者仁心(2/2)
这是...万毒潭!程素问惊呼,传说中南疆巫医炼制蛊毒的地方!
就在这时,一个阴恻恻的声音从洞窟深处传来:没想到你们能找到这里。
但见一个身着黑袍的老者缓缓走出,手中握着一根蛇头杖,眼中闪烁着诡异的光芒。
是你!孙大夫认出来人,你是半年前来安济府挑战程老先生的南疆巫医!
黑袍老者狞笑道:没错!当日程颐那老儿辱我南疆医术,今日我就要让整个安济府付出代价!这万毒潭汇聚天下奇毒,经由地脉流转,污染整座神农岭的药材。不出三月,安济府将再无药可用,无医可求!
程素问怒道:你为了一己私怨,竟要害这满城百姓?
成王败寇,何须多言!黑袍老者挥动蛇头杖,洞中毒虫应声而起,如潮水般向三人涌来。
宁瑜不慌不忙,取出一把药粉撒出。药粉触及毒虫,立即化作青烟,毒虫纷纷退避。
你以为这点手段就能破我的万毒大阵?黑袍老者冷笑,蛇头杖指向潭水。但见漆黑的潭水开始沸腾,一个个毒泡冒出,化作毒雾弥漫开来。
孙大夫急忙取出解毒丹分给众人,然而毒雾太过浓烈,解毒丹也只能暂缓毒性。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程素问焦急道,必须破坏毒阵的源头!
宁瑜凝神观察洞中布置,忽然目光落在潭底的一块黑色晶石上:阵眼在那里!
他纵身跃向潭中,黑袍老者见状大怒,蛇头杖射出一道黑光。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程素问忽然想起祖父曾经说过的一个古方...
宁公子,用这个!她将一枚金针射向宁瑜,刺入晶石三寸,可破邪阵!
宁瑜接过金针,避开黑光,准确地将金针刺入黑色晶石。只听一声,晶石碎裂,潭水瞬间由黑转清,洞中的毒雾也渐渐消散。
不——黑袍老者惨叫一声,整个人化作一滩黑水,消失不见。
下阙:仁心妙手
破坏万毒潭后,宁瑜三人立即着手救治程颐和城中病患。然而由于毒性深入,寻常方药难以根治。
这可如何是好?孙大夫愁容满面,毒性已经侵入地脉,就算毁了毒阵,药材中的余毒也要数年才能清除。
程素问忽然道:我记得祖父曾经说过,神农岭中有一眼洗药泉,能够净化药材毒性。若是能找到这眼泉水...
宁瑜闻言,闭目感应山中灵气流转,忽然睁眼:跟我来!
三人来到岭中一处隐秘的山谷。但见谷中百花盛开,正中有一眼清泉,泉水清澈见底,散发着淡淡的药香。更神奇的是,泉水所过之处,枯黄的药材竟然重新焕发生机。
这就是洗药泉!程素问惊喜道,传说神农氏当年在此洗药,泉水因此有了净化之效。
孙大夫取水验看,更是激动:妙哉!此水不仅可解百毒,更能激发药性!若是用此水制药,药效当能倍增!
然而宁瑜却微微蹙眉:泉水虽好,却只能解一时之急。要彻底净化山中地脉,还需要一味药引。
什么药引?
千年何首乌。宁瑜道,何首乌有补益精血、净化浊气之效,千年的何首乌更是能沟通地脉,净化一方水土。
程素问为难道:千年何首乌乃是可遇不可求的灵药,一时间去哪里寻找?
宁瑜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一块形似人首的根茎:巧了,我游历途中正好得了一株。
原来这株何首乌是宁瑜月前在深山所得,本打算用来炼制延年益寿的丹药,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三人将何首乌捣碎,投入洗药泉中。说也神奇,何首乌入水即化,整眼泉水顿时散发出七彩光华。光华顺着地脉流转,所过之处,阴浊之气尽消,草木重新焕发生机。
更让人惊喜的是,在洗药泉的滋养下,昏迷多日的程颐终于苏醒。
祖父!程素问喜极而泣。
程颐虽然虚弱,眼中却闪着智慧的光芒:老夫在昏迷中得神农氏点拨,终于悟出了治疗怪病的方子!
他让程素问取来纸笔,写下一张药方:此方名为清源正气汤,以洗药泉水为引,佐以三十六味药材,可解百毒,扶正气。
众人依方制药,给病患服用后,果然药到病除。不过三日,安济府中的怪病就基本消除。
消息传开,周边州府的医者纷纷前来求方。程颐毫不藏私,将药方公之于众。他还将洗药泉的所在告知天下医者,约定每年三月三在此交流医术,共研医道。
一月后,安济府举办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医药大会。来自各地的名医齐聚百草堂,交流诊治怪病的经验。程颐当众宣布,要将毕生医术整理成书,惠泽后人。
医者仁心,不在秘方自珍,而在济世救人。程颐的话赢得了满堂喝彩。
大会期间,宁瑜与程颐深入探讨医道,从《黄帝内经》谈到《伤寒杂病论》,从针灸之术谈到药理之妙。程颐惊讶地发现,这位年轻公子对医道的理解竟然如此精深。
公子医术通神,不知师从何人?程颐忍不住问道。
宁瑜微笑:医道通天,师法自然。晚辈不过是略通皮毛而已。
程颐叹服:好一个师法自然!这才是医道真谛啊!
临别前夕,程素问找到宁瑜,奉上一个锦盒:宁公子大恩,无以为报。这是祖父珍藏的《神农本草经》真本,望公子收下。
宁瑜郑重接过,忽然心有所感,问道:程姑娘可知道,为何医者要称?
程素问嫣然一笑:传说三国时期有位名医董奉,治病不收诊金,只让痊愈者种杏树一株。数年之后,杏树成林,故称。
正是。宁瑜点头,医者仁心,不在名利,而在造福苍生。这一片杏林,才是医道传承的根本。
次日清晨,宁瑜辞别众人,离开安济府。出城之时,但见道路两旁新植的杏树已经吐露新芽,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程颐率领众医者在城门口相送,朗声道:公子放心,安济府医者必当恪守仁心,让这片杏林永远常青!
宁瑜含笑还礼,转身离去。春风送暖,带来阵阵药香,也送来远处医馆中朗朗的诵经声: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医者仁心,天地可鉴...
这药香中的仁心仁术,或许才是医道传承千年不衰的真谛。而那片新生的杏林,正在春风中茁壮成长,预示着医道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