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话 :桃源迷踪(2/2)
宁瑜神色不变,体内灵气暗自流转,护住自身与阿翎的心神不受侵扰。他朗声道:“长老,真正的安宁,源于内心的豁达与面对现实的勇气,而非逃避与禁锢。桃源虽美,然时光停滞,万物凝固,无生老病死,亦无成长蜕变,此非生命之常道,实乃违背天理循环。长居于此,与琥珀中之虫豸何异?不过自欺欺人罢了。”
“放肆!”守拙长老终于色变,慈祥的面容扭曲起来,透出一股戾气,“黄口小儿,懂得什么!外界战火连绵,苛政如虎,人心不古!唯有我桃源,方是净土!你既不愿留下,那便永远留下吧!”
他话音未落,整个桃源幻境骤然震动起来!祥和的景象如同褪色的画卷般剥落,露出了狰狞的内里。那潺潺的溪流化作粘稠的泥沼,绚烂的桃林伸出扭曲的枝干如同鬼手,那些笑容可掬的村民,面容变得模糊,化作一道道扭曲的、充满怨念的灵体,发出无声的嘶嚎,向着宁瑜和阿翎扑来!
浓郁的雾气从四面八方涌来,带着强烈的迷幻与禁锢之力,试图将二人彻底吞噬、同化。
这桃源幻境,其本质,竟是一个由无数渴望避世、却又恐惧变化的执念,结合此地特殊灵脉,历经千年孕育而成的“集体梦魇”!它不断地吸引误入者,吸收他们的生机与记忆,壮大自身,维持这停滞的虚假繁荣!
下卷
面对汹涌而来的幻境反扑,宁瑜并未慌乱。他早有所料,此刻更是印证了心中的猜测。
“阿翎,守住灵台,勿惧勿惑!”宁瑜低喝一声,周身青光大盛,一道柔和的灵气屏障将二人护住,那些扑来的怨念灵体撞在光罩上,发出滋滋的声响,却无法寸进。
然而,这幻境的力量源自地脉与千年执念,异常庞大,单凭防御,难以持久,更无法破除根源。
宁瑜目光如电,扫视着这扭曲变异的幻境。他发现,所有的异变,都隐隐以那守拙长老为核心。守拙长老此刻悬浮在半空,身形膨胀,面目狰狞,周身散发着浓郁的黑色怨气,正是这集体梦魇的显化主体。
“根源在你!”宁瑜并指如剑,一道凝练至极的青色剑气,蕴含着破邪正念之力,直射守拙长老!
守拙长老尖啸一声,挥动衣袖,引动整个幻境的力量抵挡。剑气与怨气碰撞,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整个山谷都在颤抖。
“没用的!”守拙长老狂笑道,“我乃桃源千年执念所聚,与此地灵脉一体!你毁不了我!留下吧!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更多的怨念灵体从地下、从虚空中涌出,前仆后继地冲击着宁瑜的护罩。那粘稠的泥沼也开始蔓延,试图吞噬他们的双脚。幻象丛生,耳边响起各种诱惑与恐吓的声音,试图扰乱他们的心神。
阿翎紧闭双眼,脸色苍白,但她紧紧握着手中的纸鹤,将自身纯净的灵性催发到极致。纸鹤散发出皎洁如月华的光芒,在她和宁瑜周围形成一个较小的净化区域,勉强抵挡着幻境的侵蚀,并为宁瑜指明那幻象背后,一丝微弱的、属于此地原本自然灵韵的波动。
宁瑜心念电转,强行攻击这执念聚合体,确实难以彻底消灭,反而可能激起更剧烈的反噬。需得以疏导、化解为主。
他想起阿翎之前感受到的,那意念之海中对于“变化”与“失去”的恐惧。这桃源幻境的执念,其核心并非“恶”,而是“畏”。畏惧外界的混乱,畏惧时间的流逝,畏惧失去已有的安宁,故而选择了这种极端的方式,将自己永恒禁锢。
欲破此局,需先化解其“畏”。
宁瑜收回剑气,不再强行攻击守拙长老,而是将灵力转化为一种温和的、充满理解与慈悲的意念波动,如同暖流,向着那狂暴的执念核心渗透而去。
“我知尔等畏惧。”宁瑜的声音平和,却带着直抵人心的力量,在这混乱的幻境中清晰地回荡,“畏惧战乱,畏惧苛政,畏惧人心的无常,畏惧时间的无情剥夺。”
那狂暴的怨气微微一滞。
“然,逃避并非解决之道。将自身囚于这琥珀之中,看似得了永恒安宁,实则失去了生命最珍贵的体验——成长、蜕变、爱与牺牲,甚至包括痛苦与遗憾。这一切,构成了真实而鲜活的人生。外界虽有风雨,亦有晴空;虽有离散,亦有团聚;虽有衰老死亡,亦有新生希望。此乃天地循环,阴阳消长之正道。”
宁瑜的话语,如同钥匙,试图打开那封闭了千年的心扉。阿翎也努力地释放着灵性,将那源于生命本真的、对自由、对成长、对真实世界的渴望之意念,传递出去。
“看看你们自己!”宁瑜指向那些扭曲的灵体,“这真的是你们想要的‘安宁’吗?化作怨念,禁锢他人,也禁锢自己,这真的是‘乐土’吗?真正的安宁,在心不在境。放下执念,释放心灵,勇敢面对真实,哪怕真实充满不确定性,那也是属于你们自己的、鲜活的生命历程!”
守拙长老的身形剧烈地扭曲起来,脸上露出极度挣扎的神色。那千年积累的恐惧与执念,与新注入的理解与释然之意,在他体内激烈交锋。
“不……不能出去……外面……危险……”
“可是……这里……好寂寞……”
“我想看看真正的太阳东升西落……”
“我想念……故乡的炊烟……”
那些被同化的灵体中,也开始传出细微的、带着哭泣与渴望的意念碎片。千年禁锢,并未完全磨灭他们内心深处对真实的一丝眷恋。
宁瑜持续地输送着温和而坚定的意念,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阿翎的净化灵光,也如同灯塔,照亮着迷途的灵魂。
终于,守拙长老发出一声混合着痛苦与解脱的长啸,那庞大的、由怨念凝聚的身躯,开始如同沙塔般崩塌、消散。笼罩整个山谷的浓雾剧烈翻涌,然后开始逐渐变淡。
那些扭曲的灵体,脸上的狰狞渐渐褪去,恢复了较为平和的形态,他们对着宁瑜和阿翎的方向,躬身一礼,然后化作点点流光,消散于天地之间,那是执念消散,灵性重归天地的征兆。
桃源幻境,开始崩塌。
凝固的溪流重新开始流动,永不凋谢的桃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枯萎、飘落,田舍屋舍变得斑驳、风化,那固定的阳光也开始移动,天空出现了云彩和即将西沉的落日。
一切都恢复了时间的流逝,恢复了真实世界的规则。
当最后一缕雾气散尽,宁瑜和阿翎发现自己站在一个普通的、略显荒凉的山谷中,哪里还有什么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只有一些残破的古建筑遗迹,以及生长得肆意盎然的野草树木。
那场延续千年的桃源迷梦,终于醒了。
山谷出口处,那个之前迷失的猎户,正一脸茫然地站在那里,看着熟悉的山水,激动得热泪盈眶:“出来了!我真的出来了!我能找到回家的路了!”
宁瑜与阿翎相视一笑。虽然耗费了不少心力,但能化解这千年执念,解救被困灵性,助人归家,总是值得。
二人走出迷踪谷,回头望去,只见山谷在夕阳余晖中,显得宁静而真实。或许,从此以后,这里不再有诱人迷失的“桃源”,只余一个普通的、属于真实世界的山谷。
“世人所寻觅的桃源,往往在外境,却不知其根本,在于内心。”宁瑜对阿翎轻声道,“不畏变化,不惧流逝,于纷扰中修得一颗从容安定的心,何处不是桃源?执着于营造永恒的避风港,反而会迷失在虚幻的牢笼之中。这,或许就是迷踪谷给我们最深的启示。”
阿翎深深地点了点头,望向天边那轮即将沉入群山的、真实而动人的落日,眼中充满了对这片真实天地的热爱与珍惜。
二人身影,伴着夕阳,渐行渐远,继续着他们在真实人间的旅程。而那关于“真实”与“虚幻”、“逃避”与“面对”的思考,也将随着他们的脚步,悄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