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奏折(2/2)
他发现,这些奏折里藏着的,是天下的脉搏——江南的稻子长势如何,塞北的战马膘肥与否,甚至连哪个县的学堂缺了先生,哪个驿站的驿马老了,都有人奏报上来。
“以前在朔州,只知一城之难,如今才知天下之重。”白洛恒拿起一本关于减免赋税的奏折,上面是十数名地方官联名请求,并且加急送到,说百姓刚经历战乱,
元气未复,恳请将免税期再延长一年。他笔尖悬在纸上,良久才落下:“准。再加一道旨意,凡战乱之地,可额外免除徭役两年,让百姓安心务农。”
张迁在一旁点头:“陛下此举,百姓必感恩戴德。”
不知不觉,日影已西斜,殿内的奏折堆矮了大半。
白洛恒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看着案上已批复好的奏折,竟有近百本。
编修们抄写完最后一份,额上已沁出细汗,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还有多少?”白洛恒问。
张迁清点了一下:“剩下的多是官员任免、礼仪修订之类,臣已归类,明日再呈给陛下。”
他拿起一本奏折:“不过这本,臣觉得陛下或许要看看。”
白洛恒接过,是楚廷旧臣、前礼部尚书刘安递上来的,请求恢复文庙祭祀,重开科举,选拔人才。上面写道:“天下安定,当以文治辅武功,科举乃选材正道,不可废也。”
“刘安倒是敢说。”白洛恒笑了笑。
“他在楚廷时便力主重开科举,可惜被楚平帝驳回。”
“此人虽为旧臣,却有远见。”
张迁道:“科举一开,天下士子有了出路,自然归心。”
白洛恒提笔批复:“准。令礼部即刻筹备,六个月后开恩科,不拘门第,唯才是举。”
写完最后一笔,他将笔放下,长长舒了口气。
殿外的天色已染上暮色,远处传来打更人的梆子声,清脆而悠远。
“这一天,竟比打一场仗还累。”
白洛恒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
张迁也笑了:“陛下初临帝位,凡事亲力亲为,自然辛苦。待日后朝政理顺,各司其职,便不会这般繁忙了。”
白洛恒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心中却一片明亮。
他想起朔州城的烽火,想起太庙前的欢呼,想起案上那些墨迹未干的批复——这天下,从来不是坐在龙椅上就能安稳的,需得一笔一划去描摹,一步一个脚印去丈量。
“走吧,”他对张迁道。
“明日还有一堆事等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