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纪二十六(公元708年-710年)(2/2)
中宗对修文馆直学士武平一说:“近来听说宫廷内外的亲贵大多不和,用什么办法能让他们和睦呢?”武平一认为:“这是因为谗言谄媚之人暗中挑拨离间,应当严厉告诫他们,驱逐奸险小人。如果还不能制止,希望陛下舍近求远,收起慈爱、保持威严,让他们知道禁令,不要让恶行积累。”中宗赏赐武平一绸缎,却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中宗征召前修文馆学士崔湜、郑愔入朝陪同举行南郊大礼。乙丑日,中宗在南郊祭祀天地,大赦天下,连十恶重罪都予以赦免;流放之人全部放回;担任斋娘的女子如果已有丈夫,丈夫都改任官职。
甲戌日,开府仪同三司、平章军国重事豆卢钦望去世。
乙亥日,吐蕃赞普派遣大臣尚赞咄等一千多人前来迎接金城公主。河南道巡察使、监察御史宋务光上奏说:“如今享受实封的贵族共有一百四十多家,需要提供封户的州有五十四个,都割取了肥沃的土地,有的一个封邑分散在几个州;而太平公主、安乐公主又选取富裕、丁男多的人家,搜刮极为苛刻,承担封户义务的百姓比服徭役还要困苦;滑州出产绫缣,人们争相谋求成为封户,深受其害,很多人逃亡他乡。请求将封户稍微分散到其他州。另外,征收封邑赋税的使者骚扰官府和百姓,请求将封邑赋税并入租庸,每年一同缴纳。”中宗没有听从。
当时流放之人都被放回,只有均州刺史、谯王李重福不能返回,于是他上表自我陈述说:“陛下焚烧柴木举行大礼,在南郊祭祀上天,天下百姓都得到赦免,唯独我被抛弃,皇天平分万物的道理,难道就是这样的吗!天下人听到此事都会为我流泪。况且陛下心怀慈爱,难道不怜悯我漂泊无依吗!”表奏呈上后,没有得到回复。
前右仆射退休的唐休瓃,已经八十多岁,追求功名的心思更加急切,为儿子娶了贺娄尚宫的养女为妻。
十二月壬辰日
任命唐休瓃为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
甲午日,中宗前往骊山温泉;庚子日,前往韦嗣立的庄园。因为韦嗣立与北周隐士韦敻同族,赐爵逍遥公。韦嗣立是韦皇后的远亲,因此受到的宠爱和赏赐格外丰厚。乙巳日,返回宫中。
这一年,关中地区发生饥荒,一斗米价值一百钱。从山东、江淮地区运送粮食到京城,运粮的牛死去十分之八九。大臣们大多请求中宗再次前往东都洛阳,韦皇后的家乡在杜陵,不乐意东迁,于是让巫师彭君卿等人劝说中宗:“今年不利于向东出行。”后来又有人请求东迁,中宗发怒说:“哪有为了找粮食而迁移的天子!”于是作罢。
公元710年(唐睿宗景云元年,庚戌年)
春季,正月丙寅日夜
中宗与韦皇后微服出行,到街市上观看花灯,又放纵几千名宫女外出游玩,很多宫女没有返回。
中宗命令纪处讷护送金城公主前往吐蕃和亲,纪处讷推辞;又命令赵彦昭,赵彦昭也推辞。丁丑日,任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公主前往。己卯日,中宗亲自送公主到始平;二月癸未日,返回宫中。金城公主到达吐蕃后,赞普为她专门修筑城池居住。
庚戌日,中宗前往梨园马球场,命令三品以上文武官员抛球、分组拔河。韦巨源、唐休瓃年老体弱,随着绳索摇晃摔倒在地,很久都爬不起来;中宗与韦皇后、妃嫔、公主在一旁观看,大笑不止。
夏季,四月丙戌日
中宗游览芳林园,命令公卿大臣在马上采摘樱桃。
起初,武则天时期,长安城东郊百姓王纯家的水井水溢出,淹没形成几十顷的大池,号称隆庆池。相王李旦的五个儿子在池北修建宅第,望气的人说:“这里常常有浓郁的帝王之气,近来更加明显。”乙未日,中宗前往隆庆池,搭建彩色楼台,宴请侍臣,在池中泛舟、戏耍大象来压制这股气。
定州人郎岌上奏说:“韦皇后、宗楚客将要发动叛乱。”韦皇后告诉中宗,郎岌被杖打而死。
五月丁卯日
许州司兵参军、偃师人燕钦融再次上奏说:“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势力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谋危害国家。”中宗召见燕钦融当面质问,燕钦融磕头直言,神色不屈;中宗沉默不语。宗楚客假传圣旨,命令精锐骑兵扑杀燕钦融,将他扔到殿庭的石头上,脖颈折断而死,宗楚客大声叫好。中宗虽然没有深究,但心里十分不快;从此韦皇后及其党羽开始感到担忧恐惧。
己卯日,中宗宴请亲近的大臣,国子祭酒祝钦明主动请求表演《八风舞》,他摇头晃脑、挤眉弄眼,丑态百出;中宗大笑。祝钦明一向以儒学着名,吏部侍郎卢藏用私下对学士们说:“祝公的《五经》学问,都被他自己丢尽了!”
六月
散骑常侍马秦客凭借医术,光禄少卿杨均凭借擅长烹调,都能出入宫廷,得到韦皇后的宠幸,两人担心私情泄露被处死;安乐公主想让韦皇后临朝听政,自己当皇太女;于是几人一起合谋,在饼馍中下毒。壬午日,中宗在神龙殿驾崩。
韦皇后封锁消息不发布丧事,亲自总揽朝政。癸未日,召集各位宰相进入宫中,调发各府士兵五万人驻守京城,让驸马都尉韦捷、韦灌、卫尉卿韦璿、左千牛中郎将韦璿、长安令韦播、郎将高嵩等人分别统领。韦璿是韦温的族弟,韦播是韦温的侄子,高嵩是韦温的外甥。中书舍人韦元巡察京城六条大街。又命令左监门大将军兼内侍薛思简等人,率领五百名士兵乘驿马赶赴均州戍守,防备谯王李重福。任命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一同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仍然充任东都留守。吏部尚书张嘉福、中书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一同担任同平章事。岑羲是岑长倩的儿子。
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谋划起草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掌管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宗楚客秘密对韦温说:“相王辅政,于理不合;况且他和皇后是嫂叔关系,按礼不应互通往来,上朝时,该用什么礼仪相处?”于是率领各位宰相上表请求皇后临朝听政,罢免相王的政事。苏瑰说:“遗诏怎么能更改!”韦温、宗楚客发怒,苏瑰害怕便顺从了他们,于是任命相王为太子太师。
甲申日,中宗的灵柩迁到太极殿,召集文武百官,发布丧事,皇后临朝摄政,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唐隆。晋升相王李旦为太尉,雍王李守礼为幽王,寿春王李成器为宋王,以顺应民心。命令韦温总管内外守捉兵马事务。
丁亥日,殇帝即位,当时十六岁。尊奉皇后为皇太后,立妃子陆氏为皇后。
壬辰日,命令纪处讷持符节巡视安抚关内道,岑羲巡视河南道,张嘉福巡视河北道。
宗楚客与太常卿武延秀、司农卿赵履温、国子祭酒叶静能以及韦氏族人一同劝说韦皇后遵循武则天的旧例,南北禁军、尚书省各重要部门都让韦氏子弟担任长官,广泛聚集党羽,宫廷内外互相勾结。宗楚客又秘密上书引用图谶,声称韦氏应当取代唐朝统治。他们谋划杀害殇帝,深忌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秘密与韦温、安乐公主商议除掉二人。
相王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此前被免去潞州别驾职务,留在京城,暗中聚集有才能、勇力的人,谋划恢复李唐社稷。起初,太宗挑选官户和少数民族中骁勇的人,让他们身穿虎纹衣,跨骑豹纹马鞍,跟随自己打猎,在马前射杀禽兽,号称“百骑”;武则天时期逐渐增加到“千骑”,隶属于左右羽林军;中宗时期称为“万骑”,设置官员统领。李隆基与万骑中的豪杰都结下深厚交情。兵部侍郎崔日用一向依附韦氏、武氏,与宗楚客交好,得知宗楚客的阴谋,担心灾祸牵连自己,派遣宝昌寺僧人普润秘密前往李隆基处告知此事,劝他迅速行动。李隆基于是与太平公主以及公主的儿子卫尉卿薛崇暕、苑总监赣县人钟绍京、尚衣奏御王崇晔、前朝邑尉刘幽求、利仁府折冲麻嗣宗谋划提前诛杀韦氏党羽。韦播、高嵩多次鞭打万骑士兵,想以此树立威严,万骑士兵都心怀怨恨。果毅葛福顺、陈玄礼拜见李隆基诉说冤屈,李隆基暗示他们诛杀韦氏族人,二人都踊跃请求以死效命。万骑果毅李仙凫也参与了谋划。有人说李隆基应当禀报相王,李隆基说:“我们这些人为国家献身,事情成功后福分归于相王,失败了就以身殉国,不连累相王。如今禀报如果他同意,相王就参与了危险的事情;如果不同意,将会败坏大计。”于是没有禀报。
庚子日傍晚,李隆基身穿便服与刘幽求等人进入皇家园林,在钟绍京的官署会合;钟绍京后悔,想拒绝他们,他的妻子许氏说:“为国献身,神灵一定会保佑。况且共谋之事早已确定,如今即使不行动,难道能免除灾祸吗!”钟绍京于是快步出来拜见,李隆基握住他的手与他同坐。当时羽林将士都驻守在玄武门,到了夜里,葛福顺、李仙凫都来到李隆基住处,请求下令行动。将近二更时,天上的流星散落如雪,刘幽求说:“天意如此,时机不可错失!”葛福顺拔剑径直进入羽林营,斩杀韦璿、韦播、高嵩并示众,说:“韦皇后毒杀先帝,图谋危害国家。今晚应当一同诛杀韦氏族人,身高超过马鞭的都要斩首!拥立相王以安定天下。有敢犹豫不决、帮助逆党的,诛灭三族!”羽林将士都欣然听从命令。于是将韦璿等人的首级送到李隆基处,李隆基取火查看后,便与刘幽求等人走出苑南门,钟绍京率领二百多名工匠,手持斧锯跟随。派葛福顺率领左万骑攻打玄德门,李仙凫率领右万骑攻打白兽门,约定在凌烟阁前会合,随即大声呐喊,葛福顺等人杀死守门将领,攻破城门进入宫中。李隆基率兵驻守在玄武门外,三更时分,听到呐喊声,率领总监及羽林兵进入宫中,在太极殿守卫灵柩的各位卫兵,听到噪声,都披甲响应。韦皇后惊慌失措逃入飞骑营,有飞骑士兵砍下她的首级献给李隆基。安乐公主正在照镜画眉,被士兵斩杀。在肃章门外斩杀武延秀,在太极殿西侧斩杀内将军贺娄氏。
起初,上官昭容引荐她姨母的儿子王昱担任左拾遗,王昱劝说昭容的母亲郑氏说:“武氏是上天所废弃的,不可能复兴。如今婕妤依附武三思,这是灭族之路,希望姨母三思!”郑氏以此告诫昭容,昭容不听。等到太子李重俊起兵诛杀武三思,搜捕昭容,昭容才感到恐惧,想起王昱的话;从此心里归附皇室,与安乐公主各自树立党羽。中宗驾崩后,昭容起草遗诏立温王为帝,让相王辅政;宗楚客、韦温更改了遗诏。李隆基入宫后,昭容手持火把率领宫女迎接,把遗诏草稿拿给刘幽求看。刘幽求为她求情,李隆基不许,将她斩杀于旗下。
当时少帝在太极殿,刘幽求说:“众人约定今晚一同拥立相王,为何不早点确定!”李隆基立即制止了他,搜捕宫中及守卫各城门的韦氏族人,以及一向被韦皇后亲信的人,全部斩杀。到天亮时,宫廷内外都已平定。辛丑日,李隆基出宫拜见相王,磕头请罪,承认没有提前禀报的过错。相王抱住他哭泣说:“国家宗庙没有倾覆,都是你的功劳!”于是迎接相王入宫辅佐少帝。
关闭宫门及京城门,分别派遣万骑士兵搜捕韦氏亲党。在东市以北斩杀太子少保、同中书门下三品韦温。中书令宗楚客身穿丧服、乘坐青驴逃出京城,到通化门时,守门人说:“您是宗尚书啊。”宗楚客摘下布帽,被守门人抓住斩杀,同时斩杀了他的弟弟宗晋卿。相王侍奉少帝亲临安福门,慰问晓谕百姓。起初,赵履温耗尽国家资财侍奉安乐公主,为她修建宅第、筑台挖池不停歇,自己身穿紫衫,用脖子牵拉公主的牛车。公主死后,赵履温疾驰到安福楼下舞蹈高呼万岁;声音还没停,相王命令万骑士兵斩杀了他。百姓怨恨他劳役繁重,争相割他的肉,很快就割光了。秘书监汴王李邕娶了韦皇后的妹妹崇国夫人,他与御史大夫窦从一各自亲手砍下妻子的首级献给相王。李邕是李凤的孙子。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韦巨源得知叛乱,家人劝他逃跑躲藏,韦巨源说:“我身为大臣,怎能遇到危难而不赴死!”走出家门到了大街上,被乱兵杀死,当时八十岁。于是将马秦客、杨均、叶静能等人斩首示众,把韦皇后的尸体陈列在街市上。崔日用率领士兵在杜曲诛杀韦氏族人,连婴儿都没有幸免,杜氏家族中有很多人被滥杀。
当天,大赦天下,诏书说:“逆贼头目已被诛杀,其余党羽一概不问。”任命临淄王李隆基为平王,兼管内外闲厩事务,统领左右厢万骑。薛崇暕被赐爵立节王。任命钟绍京代理中书侍郎,刘幽求代理中书舍人,一同参与机要事务。麻嗣宗代理左金吾卫中郎将。武氏宗族亲属,几乎被诛杀流放殆尽。侍中纪处讷走到华州,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张嘉福走到怀州,都被捕获斩杀。
壬寅日,刘幽求在太极殿,有宫女和宦官让刘幽求起草诏书立太后,刘幽求说:“国家遭遇大难,人心不安,先帝灵柩还未安葬,仓促立太后,不妥。”平王李隆基说:“这话不要轻易说。”
派遣十道使者携带玺书巡视安抚各地,以及前往均州慰问谯王李重福。贬窦从一为濠州司马。撤销各位公主府的官员。
癸卯日,太平公主传达少帝的命令,请求将皇位禅让给相王,相王坚决推辞。任命平王李隆基为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任命宋王李成器为左卫大将军,衡阳王李成义为右卫大将军,巴陵王李隆范为左羽林大将军,彭城王李隆业为右羽林大将军,光禄少卿嗣道王李微代理右金吾卫大将军。李微是李元庆的孙子。任命黄门侍郎李日知、中书侍郎钟绍京一同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训为右千牛卫将军。李隆基有两个家奴:王毛仲、李守德,都骁勇善战、擅长骑射,常常在左右侍卫。李隆基进入园林时,王毛仲躲避起来没有随从,事情平定几天后才回来,李隆基没有责罚他,还越级提拔为将军。王毛仲原本是高丽人。汴王李邕被贬为沁州刺史,左散骑常侍、驸马都尉杨慎交被贬为巴州刺史,中书令萧至忠被贬为许州刺史,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韦嗣立被贬为宋州刺史,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赵彦昭被贬为绛州刺史,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被贬为华州刺史。
刘幽求对宋王李成器、平王李隆基说:“相王过去已经登上皇位,是众人所敬仰的。如今人心不安,家国事务重大,相王怎能还固守小节,不早点即位来安定天下呢!”李隆基说:“相王生性恬淡,不把世事放在心上。即使拥有天下,还会让给别人,何况是亲哥哥的儿子,怎肯取代他呢!”刘幽求说:“众心不可违背,相王虽然想避世独善其身,但国家社稷怎么办!”李成器、李隆基入宫拜见相王,极力劝说,相王才同意。甲辰日,少帝在太极殿东角向西而坐,相王站在灵柩旁,太平公主说:“皇帝想把皇位让给叔父,可以吗?”刘幽求跪下说:“国家多难,皇帝仁孝,效仿尧、舜禅让,实在符合大公之道;相王取代他承担重任,是对天下百姓的深厚慈爱。”于是以少帝的名义颁布制书,将皇位禅让给相王。当时少帝还在御座上,太平公主上前说:“天下人心已经归附相王,这不是你该坐的座位!”于是把他拉下来。睿宗即位,亲临承天门,大赦天下。恢复少帝为温王。
任命钟绍京为中书令。钟绍京年轻时担任司农录事,执掌朝政后,放纵地进行赏罚,众人都厌恶他。太常少卿薛稷劝他上表辞让相位,钟绍京听从了。薛稷入宫对睿宗说:“钟绍京虽然有功劳,但一向没有才德,出身于小吏,一旦越级担任宰相,恐怕会损害圣朝的声望。”睿宗认为他说得对。丙午日,改任钟绍京为户部尚书,不久又出任蜀州刺史。
睿宗将要立太子,因宋王李成器是嫡长子,而平王李隆基有大功,犹豫不决。李成器推辞说:“国家安定则先立嫡长子,国家危难则先立有功之人;如果违背这个原则,天下人都会失望。我死也不敢位居平王之上。”连续几天哭泣着坚决请求。大臣们也大多说平王功劳大应当立为太子。刘幽求说:“我听说铲除天下祸患的人,应当享有天下的福分。平王拯救国家于危难,解救君主亲人于困境,论功劳最大,论德行最贤明,没有什么可怀疑的。”睿宗听从了他的意见。丁未日,立平王李隆基为太子。李隆基又上表推辞,请求立李成器为太子,睿宗不许。
恢复则天大圣皇后的旧号为天后。追谥雍王李贤为章怀太子。
戊申日,任命宋王李成器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
将温王李重茂安置在内宅。
任命太常少卿薛稷为黄门侍郎,参与机要事务。薛稷因为擅长书法,在睿宗做藩王时就侍奉他,他的儿子薛伯阳娶了仙源公主,所以被任命为宰相。
追削武三思、武崇训的爵位和谥号,劈开他们的棺材暴露尸体,铲平他们的坟墓。
任命许州刺史姚元之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宋州刺史韦嗣立、许州刺史萧至忠为中书令,绛州刺史赵彦昭为中书侍郎,华州刺史崔湜为吏部侍郎,一同担任同平章事。
越州长史宋之问、饶州刺史冉祖雍,因谄媚依附韦氏、武氏,都被流放岭南。
六月己酉日
睿宗立衡阳王李成义为申王,巴陵王李隆范为岐王,彭城王李隆业为薛王;给太平公主增加实封户数,使其满一万户。
太平公主沉稳聪慧、富有权术谋略,武则天认为她和自己很像,所以在众多子女中唯独宠爱她,她常常能参与机密谋划,但尚且畏惧武则天的威严,不敢招揽权势;等到诛杀张易之兄弟时,太平公主立下功劳。中宗在位时期,韦皇后、安乐公主都惧怕她,她又与太子李隆基一同诛杀韦氏党羽。屡次立下大功后,太平公主越发受尊崇,睿宗常常与她商议国家大政,她每次入宫奏事,都能坐着交谈很长时间;有时她没有入朝,宰相们就会到她的府第征询意见。每当宰相上奏事务,睿宗总会问:“曾经和太平公主商议过吗?”又问:“和三郎商议过吗?”之后才会批准。三郎,指的是太子李隆基。太平公主想要做的事,睿宗没有不听从的,从宰相以下的官员,升降任免都取决于她的一句话,其余经她推荐而迅速担任清贵显要官职的人不计其数,她的权势超过君主,趋炎附势、投奔她门下的人络绎不绝,如同集市一般。她的儿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简都被封为王,田园遍布京城近郊,还派人到各地收购奇珍异宝,远至岭南、蜀地,运送宝物的人在路上接连不断,她的居所和日常供奉,堪比皇宫。
追赠郎岌、燕钦融为谏议大夫。
秋季,七月庚戌朔(初一)
追赠韦月将为宣州刺史。
癸丑日,任命兵部侍郎崔日用为黄门侍郎,参与机要事务。
恢复已故太子李重俊的位号;为敬晖、桓彦范、崔玄暐、张柬之、袁恕己、成王李千里、李多祚等人平反昭雪,恢复他们的官爵。
丁巳日,任命洛州长史宋璟为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岑羲被罢免宰相职务,改任右散骑常侍,兼刑部尚书。宋璟与姚元之同心协力革除中宗时期的弊政,提拔忠诚贤良之人,罢免不称职的官员,赏罚公正无私,杜绝请托说情,朝纲法纪得以整顿恢复,当时人们一致认为国家重新有了贞观、永徽年间的风气。
壬戌日,崔湜被罢免为尚书左丞,张锡被贬为绛州刺史,萧至忠被贬为晋州刺史,韦嗣立被贬为许州刺史,赵彦昭被贬为宋州刺史。丙寅日,姚元之兼任中书令,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峤被贬为怀州刺史。
丁卯日,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唐休瓃退休,右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张仁愿被罢免为左卫大将军。
黄门侍郎、参与机要事务的崔日用与中书侍郎、参与机要事务的薛稷在睿宗面前争执,薛稷说:“崔日用为人奸邪不正,过去依附武三思,不是忠臣;出卖朋友谋求功劳,不是义士。”崔日用说:“我过去虽然有过错,但如今立下大功。薛稷表面上凭借皇室姻亲身份,内心却依附张易之、宗楚客,这难道不是奸邪不正吗!”睿宗因此将两人都罢免,戊辰日,任命崔日用为雍州长史,薛稷为左散骑常侍。
己巳日,大赦天下,更改年号为景云;凡是韦氏余党中尚未被处置的,全部赦免。
乙亥日,废除武氏的崇恩庙以及昊陵、顺陵,追废韦皇后为庶人,安乐公主为悖逆庶人。
韦皇后临朝听政时,吏部侍郎郑愔被贬为江州司马,他暗中路过均州,与均州刺史谯王李重福以及洛阳人张灵均谋划起兵诛杀韦氏,还未行动韦氏就已败亡。李重福被改任为集州刺史,尚未出发,张灵均劝说李重福:“大王是嫡长子,应当做天子。相王虽然有功,但不应当继承皇位。东都的官民,都希望大王前来。大王如果暗中进入洛阳,调发左右屯营的士兵,袭击杀死东都留守,占据东都,就如同从天而降一般。然后向西夺取陕州,向东攻取黄河南北地区,天下就能轻易平定。”李重福听从了他的建议。
张灵均于是秘密与郑愔勾结谋划,聚集了几十名党徒。当时郑愔从秘书少监被贬为沅州刺史,在洛阳停留等待李重福,为李重福起草制书,立李重福为帝,改年号为中元克复。尊奉睿宗为皇季叔,以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弟,郑愔为左丞相、知内外文部尚书、知吏部事。李重福与张灵均谎称乘坐驿车前往东都,郑愔先在驸马都尉裴巽的府第布置好住处等待李重福。洛阳的官员隐约听到了他们的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