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资治通鉴白话版 > 陈纪九(公元581年-583年)

陈纪九(公元581年-583年)(2/2)

目录

壬戌日,隋朝任穆公于翼去世。

甲子日,隋朝将传国玺改名为“受命玺”。

六月甲申日,隋朝派使者到陈朝吊唁(陈宣帝去世)。

乙酉日,隋朝上柱国李光在马邑打败突厥。突厥又入侵兰州,凉州总管贺娄子干在可洛峐打败突厥。

隋文帝嫌长安城规模狭小,而且皇宫内多次出现怪异现象。纳言苏威劝他迁都,隋文帝因刚登基,觉得此事困难,便在夜里和苏威、高颎一起商议。第二天早上,通直散骑常侍庾季才上奏说:“我观察天象,查阅图记,发现一定有迁都的事情。况且汉朝修建这座城,已经将近八百年,城中的水都带咸味,不太适合居住。希望陛下顺应天意民心,制定迁都计划。”隋文帝惊讶地对高颎、苏威说:“这太神奇了!怎么和我们昨晚商议的一样!”太师李穆也上奏请求迁都。隋文帝看了奏疏说:“上天显示征兆,太师又顺应民望提出请求,没有不可以的。”丙申日,下诏让高颎等人在龙首山修建新都。因太子左庶子宇文恺有精巧的构思,任命他兼任营建新都的副监。宇文恺是宇文忻的弟弟。

秋季七月辛未日,陈朝宣布大赦天下。

九月丙午日,陈后主在太极殿举行无碍大会(佛教盛会),并举行“舍身”仪式,把自己和御用服饰、车马都施舍给寺院,同时大赦天下。

同日,陈朝任命长沙王陈叔坚为司空,保留将军、刺史的职位不变。

冬季十月癸酉日,隋朝太子杨勇在咸阳驻军,防备突厥入侵。

十二月丙子日,隋朝给新都命名为大兴城。

乙酉日,隋朝派遣沁源公虞庆则在弘化驻军,防备突厥。

隋朝行军总管达奚长儒率领两千士兵,在周盘与突厥沙钵略可汗相遇。沙钵略拥有十几万大军,达奚长儒的军队非常恐惧。但达奚长儒神情激昂,一边作战一边推进,军队虽被突厥冲散,却很快又重新聚集,四面抵抗。转战三天,昼夜共打了十四场仗,武器全部用尽,士兵们就用拳头搏击,双手都露出了骨头,共杀死、杀伤突厥士兵上万人。突厥的士气逐渐低落,于是解围撤退。达奚长儒身上五处受伤,其中两处贯穿身体;他的士兵死伤了十分之八九。隋文帝下诏任命达奚长儒为上柱国,将他剩余的功勋转授给他的一个儿子。

当时柱国冯昱在乙弗泊驻军,兰州总管叱列长叉驻守临洮,上柱国李崇在幽州驻军,都被突厥打败。于是突厥放纵士兵从木硖、石门两条道路入侵,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等郡的牲畜全被抢掠一空。

沙钵略还想继续南下入侵,达头可汗不同意,率军离开。长孙晟又劝说沙钵略的儿子染干,让他欺骗沙钵略说:“铁勒等部族反叛,想袭击您的王庭。”沙钵略害怕,只好撤军出塞。

隋文帝即位后,对待后梁国主萧岿的礼遇越发优厚。这一年,隋文帝迎娶萧岿的女儿为晋王妃,又想让自己的儿子杨玚娶兰陵公主。因此废除了江陵总管(此前隋朝派总管监督后梁),后梁国主萧岿才得以完全自主管理国家。

陈后主至德元年癸卯(公元583年)

春季正月庚子日,隋朝即将迁入新都,宣布大赦天下。

壬寅日,陈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至德”。

起初,陈后主因受伤无法处理朝政,无论政事大小都由长沙王陈叔坚裁决,陈叔坚权势远超朝臣。他逐渐骄横放纵,陈后主因此对他产生猜忌。都官尚书(山阴人)孔范、中书舍人施文庆都厌恶陈叔坚,且深受陈后主宠信,日夜寻找陈叔坚的过错,在陈后主面前诋毁他。陈后主于是保留陈叔坚“骠骑将军”的本号和三司的仪仗规格,将他外放为江州刺史;任命祠部尚书江总为吏部尚书。

癸卯日,陈后主立皇子陈深为始安王。

二月己巳朔日,发生日食。

癸酉日,陈朝派遣兼散骑常侍贺彻等人出使隋朝。

突厥入侵隋朝北部边境。

癸巳日,陈朝将孝宣皇帝陈顼葬于显宁陵,庙号高宗。

陈朝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司马申掌管机密后,常常作威作福,多次诋毁他人。他善于揣摩君主心意,对冒犯自己的人,必定用隐晦的言语陷害;对依附自己的人,就趁机推荐提拔。因此朝廷内外官员都随风倒,纷纷依附他。

陈后主想任用侍中、吏部尚书毛喜为仆射,司马申厌恶毛喜刚正不阿,对陈后主说:“毛喜是我妻子的兄长,高宗在世时,他说陛下有酗酒的毛病,还请求赶走陛下身边的亲信大臣,陛下难道忘了吗?”陈后主于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陈后主伤口痊愈后,在后殿设酒庆祝,召来吏部尚书江总以下官员奏乐赋诗。喝醉后,下令叫毛喜前来。当时高宗的葬礼刚结束不久,毛喜见此情景很不高兴,想劝谏但陈后主已经喝醉。毛喜走上台阶时,假装心脏病发作,倒在台阶下,被抬出宫中。陈后主酒醒后,对江总说:“我后悔召毛喜来,他根本没病,只是想阻止我设宴取乐,反对我的做法罢了。”随后和司马申商议:“这人意气用事,我想把他交给鄱阳王兄弟(鄱阳王陈伯山与毛喜有旧怨),让他们报仇,可行吗?”司马申回答:“他终究不会为陛下效力,愿按陛下旨意办。”中书通事舍人(北地人)傅縡争辩说:“不行。如果允许报仇,那把先皇(高宗)置于何地?”陈后主说:“那就把他贬到一个小郡,不让他参与政事吧。”于是任命毛喜为永嘉内史。

三月丙辰日,隋朝迁都到新都(大兴城)。

隋朝首次规定:百姓二十一岁成年服徭役,将原本每年服役十二轮(每月一轮)改为每年服役二十天;将每年缴纳的调绢一匹(四丈)减为二丈。北周时期官府垄断的酒坊、盐池、盐井,到这时全部废除,允许百姓经营。

秘书监牛弘上奏,认为“典籍多次经历战乱,大多散失。北周收集的书籍,仅满一万卷;平定北齐后所得的书籍,除去重复杂乱的,只增加了五千卷。如今正值圣明之世,正是收集典籍的好时机。治国的根本,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岂能让典籍流落民间,不归国家所有!必须用朝廷权威强制收集,再用微薄利益引诱,这样珍贵典籍定会汇聚,皇家藏书阁才能充实。”隋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丁巳日,下诏在全国收购散佚的书籍,每献上一卷书,赏赐一匹细绢。

夏季四月庚午日,吐谷浑入侵隋朝临洮,洮州刺史皮子信出兵迎战,战败身亡;汶州总管梁远击退吐谷浑。吐谷浑又入侵廓州,被州兵击退。

壬申日,隋朝任命尚书右仆射赵煚兼任内史令。

突厥多次入侵隋朝,隋文帝下诏说:“过去北周、北齐对立,分割中原,突厥都与两国结交。北周担心东边的北齐与突厥关系过深,北齐担心西边的北周与突厥交情过厚;都认为突厥的态度决定国家安危,只因两国都有强敌之忧,想减少一边的防御压力。我认为,加重百姓赋税来优厚款待突厥,他们从未感恩,反而用我们的财物资助叛乱。用礼仪约束他们,才不会白白浪费;减轻徭役赋税,国家财力才会有余。将原本送给突厥的财物,用来赏赐将士;让奔波于边塞的百姓休息,专心农耕纺织;平定边疆、战胜突厥的策略,我早已心中有数。突厥愚昧无知,不明白我的深意,将如今天下将定的时代,比作战国纷争之时;仗着过去的骄横,结下现在的怨恨。近来他们倾巢而出,侵犯北部边境,这是上天发怒,要让他们遭受惩罚。众将此次出征,既要讨伐又要招抚,有投降的就接纳,有抵抗的就消灭,让他们不敢再向南侵犯,永远服从朝廷刑罚。何必需要突厥王子入朝为质,又何需劳烦他们像当年匈奴那样到渭桥朝拜!”

于是任命卫王杨爽等人为行军元帅,兵分八路出塞攻打突厥。杨爽统领总管李充等四位将领从朔州道出兵,己卯日,在白道与沙钵略可汗相遇。李充对杨爽说:“突厥因近期连胜而轻敌,必定没有防备。用精兵突袭,就能打败他们。”众将大多怀疑,只有长史李彻赞同,于是李彻与李充率领五千精锐骑兵突袭突厥,大败敌军。沙钵略丢弃所穿的金甲,潜伏在草丛中逃跑。突厥军中没有粮食,只能把尸骨磨成粉当粮吃,再加上瘟疫流行,死亡人数很多。

幽州总管阴寿率领十万步兵、骑兵从卢龙塞出兵,攻打高宝宁。高宝宁向突厥求救,突厥正抵御隋朝军队,无法救援。庚辰日,高宝宁弃城逃往漠北,和龙各县全部平定。阴寿悬赏重金捉拿高宝宁,又派人离间他的亲信;高宝宁逃往契丹,被手下杀死。

己丑日,陈朝郢州城主张子讥派使者向隋朝请求投降,隋文帝因两国正在讲和,没有接纳。

辛卯日,隋文帝派遣兼散骑常侍薛舒、兼散骑常侍王劭出使陈朝。王劭是王松年的儿子。

癸巳日,隋文帝举行求雨的“大雩”仪式。

甲子日,突厥派使者到隋朝朝见。

隋朝将“度支尚书”改名为“民部尚书”,“都官尚书”改名为“刑部尚书”;命令左仆射兼管吏、礼、兵三部事务,右仆射兼管民、刑、工三部事务;废除光禄寺、卫尉寺、鸿胪寺和都水台。

五月癸卯日,隋朝行军总管李晃在摩那度口打败突厥。乙巳日,后梁太子萧琮到隋朝朝见,祝贺隋朝迁都。

辛酉日,隋文帝在方泽(祭祀地神的场所)举行祭祀。

隋朝秦州总管窦荣定率领九位总管的三万步兵、骑兵从凉州出兵,与突厥阿波可汗在高越原对峙,阿波可汗多次战败。窦荣定是窦炽哥哥的儿子。

前上大将军(京兆人)史万岁,因获罪被发配到敦煌当戍卒,他来到窦荣定军营门口,请求效力。窦荣定早就听说他的名声,见到他非常高兴。壬戌日,双方即将交战,窦荣定派人对突厥说:“士兵有什么罪要被杀戮!不如各自派一名勇士决一胜负。”突厥同意,于是派一名骑兵挑战。窦荣定派史万岁出战,史万岁骑马冲过去,砍下突厥勇士的头颅后返回。突厥人大惊,不敢再交战,于是请求结盟,率军撤退。

长孙晟当时在窦荣定军中担任偏将,派人对阿波可汗说:“沙钵略每次来战都大获全胜,你刚出兵就立刻战败,这是突厥的耻辱。况且你与沙钵略兵力本就相当,如今沙钵略连胜,被众人推崇;你战败,让突厥蒙羞。沙钵略必定会把罪责推到你身上,实现他长期的图谋,消灭你的北牙(阿波的王庭)。希望你自己衡量,能抵御他吗?”阿波的使者到来后,长孙晟又对他说:“现在达头可汗与隋朝联合,沙钵略无法控制他,你为何不依附隋朝天子,联合达头可汗,形成强大势力?这才是万全之策,难道要损兵折将、背负罪名,回去受沙钵略的羞辱和杀戮吗?”阿波可汗认为他说得对,派使者跟随长孙晟入朝隋朝。

沙钵略一向猜忌阿波可汗骁勇强悍,从白道战败返回后,又听说阿波与隋朝有二心,就先回国袭击阿波的北牙,大败阿波军队,杀死阿波的母亲。阿波返回后无处可去,向西投奔达头可汗。达头可汗大怒,派阿波率军向东进攻沙钵略,阿波的旧部有将近十万骑兵归附他,于是与沙钵略交战,多次打败沙钵略,收复了原来的领地,兵力更加强大。贪汗可汗一向与阿波和睦,沙钵略夺取他的部众并废黜他,贪汗也逃往达头可汗处。沙钵略的堂弟地勤察,单独统领部落,与沙钵略有矛盾,也率领部众叛归阿波。突厥各部落互相攻伐不止,都派使者到长安请求讲和或求援,隋文帝都没有同意。

六月庚辰日,隋朝行军总管梁远在尔汗山打败吐谷浑。

突厥入侵幽州,隋朝幽州总管(广宗壮公)李崇率领三千步兵、骑兵抵抗。转战十多天,士兵伤亡惨重,于是退守砂城。突厥包围砂城,砂城荒凉破败,无法防守。李崇日夜奋力作战,又没有粮食,只能每晚出城突袭突厥军营,抢夺牲畜充当军粮。突厥畏惧他,加强防备,每晚都摆好阵势等待他。李崇的军队极度饥饿,出城就遇到敌人,几乎全军覆没。到天亮时,逃回城中的还有一百多人,但大多受重伤,无法再作战。突厥想招降李崇,派使者对他说:“如果投降,就封你为特勒。”李崇知道无法幸免,对士兵说:“我损失全军,罪该万死。今天我拼死报国,来谢罪朝廷。你们等我死后,就可以投降突厥,然后分散逃走,努力回到家乡。如果见到陛下,就转告我的心意。”于是手持兵器冲入突厥阵中,又杀死两人,突厥士兵乱箭射来,将他杀死。秋季七月辛丑日,隋朝任命豫州刺史(代人)周摇为幽州总管,让李崇的儿子李敏继承爵位。

李敏娶了乐平公主(隋文帝之女杨丽华)的女儿娥英,隋文帝下诏赐给李敏一品官员的仪仗,礼仪如同娶皇帝的女儿。不久后将要陪皇帝宴饮,乐平公主对李敏说:“我把天下都给了皇上,就你一个女婿,我会为你求‘柱国’的官职;如果皇上给其他官职,你千万不要谢恩。”等到李敏进见时,隋文帝先任命他为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李敏都不谢恩。隋文帝说:“公主对我有大功,我怎么能在她女婿身上舍不得一个官职呢!现在任命你为柱国。”李敏这才下拜,还跳了礼舞谢恩。

八月丁卯朔日,发生日食。

陈朝长沙王陈叔坚还没到江州赴任,又被留在京城担任司空,实际上被剥夺了实权。

壬午日,隋朝派遣尚书左仆射高颎从宁州道出兵,内史监虞庆则从原州道出兵,攻打突厥。

九月癸丑日,隋朝大赦天下。

冬季十月甲戌日,隋朝废除河南道行台省,任命秦王杨俊为秦州总管,陇右各州全归他管辖。

丁酉日,陈后主封弟弟陈叔平为湘东王,陈叔敖为临贺王,陈叔宣为阳山王,陈叔穆为西阳王。

戊戌日,陈朝侍中、建昌侯徐陵去世。

癸丑日,陈后主封弟弟陈叔俭为安南王,陈叔澄为南郡王,陈叔兴为沅陵王,陈叔韶为岳山王,陈叔纯为新兴王。

十一月,陈朝派遣散骑常侍周坟、通直散骑常侍袁彦出使隋朝。陈后主听说隋文帝相貌奇特,让袁彦画下隋文帝的画像带回来。陈后主看到画像后,大惊失色说:“我不想见到这个人!”立刻下令把画像藏起来。

隋朝颁布律令后,苏威多次想修改条款,内史令李德林说:“修订律令时,您怎么不说?现在刚颁行,应该先严格遵守,除非对百姓危害极大,否则不能频繁更改。”

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杨尚希上奏说:“我发现现在的郡县数量,比古代多一倍还多。有的地方不到百里,却同时设置几个县;有的户口不满一千,却由两个郡分别管辖。官员已经很多,开支日益增加;吏卒增多,租调收入却逐年减少,这正是‘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现在应该保留重要郡县,废除闲散郡县,把小郡县合并为大郡县,这样国家不会减少粮食布帛收入,选拔官员也更容易得到贤才。”苏威也请求废除郡一级行政单位,隋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甲午日,下令把全国所有郡都改为州。

十二月乙卯日,隋朝派遣兼散骑常侍曹令则、通直散骑常侍魏澹出使陈朝。魏澹是魏收的同族。

丙辰日,陈朝司空、长沙王陈叔坚被免职。陈叔坚失宠后,内心不安,就用巫术祈祷日月求福(厌媚:古代一种祈福避灾的巫术)。有人上书告发此事,陈后主召来陈叔坚,把他囚禁在西省,准备杀他,让近侍宣读敕令列举他的罪状。陈叔坚回答说:“我的本意没有别的,只是想亲近讨好陛下而已。我既然触犯了国法,罪该万死。我死之后,一定能见到陈叔陵,希望陛下宣明诏书,让我在九泉之下斥责他的叛乱之罪。”陈后主于是赦免了他,只免去官职。

隋朝任命上柱国窦荣定为右武卫大将军。窦荣定的妻子是隋文帝的姐姐安成公主。隋文帝想任命窦荣定为三公,窦荣定推辞说:“汉代的卫青、霍去病,东汉的梁冀、邓骘,都是因为地位太高不知谦退,最终导致家族覆灭。”隋文帝于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隋文帝因李穆功劳极大,下诏说:“法律是为了防备小人,不是为了约束君子。太师、申公李穆,从今以后即使有罪,只要不是谋反,就算有一百种死罪,也绝不追究。”

隋朝礼部尚书牛弘请求修建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场所),隋文帝因政权刚建立,事务繁杂,没有同意。

隋文帝查看刑部的奏报,发现每年判决的案件仍有上万起,认为是律令还太严密,所以很多人触犯罪名。又下令苏威、牛弘等人重新修订新律,废除八十一条死罪、一百五十四条流罪、一千多条徒刑和杖刑条款,只保留五百条,共十二卷。从此刑法简明扼要,虽宽松却无疏漏。还设置律博士和弟子员(传授法律的学官和学生)。

隋文帝因长安的粮仓还不充实,这一年下诏:从西边的蒲州、陕州,到东边的卫州、汴州,沿黄河的十三个州,招募壮丁运粮;又在卫州设置黎阳仓,陕州设置常平仓,华州设置广通仓,通过水路转运粮食,把关东和汾州、晋州的粮食运到长安。

当时隋朝的刺史大多由武将担任,大多不称职。治书侍御史柳彧上奏说:“从前汉光武帝和二十八位将领,披荆斩棘平定天下,功成之后,都不再担任具体官职。我看到诏书任命上柱国和千子为杞州刺史,和千子之前任赵州刺史时,百姓歌颂他说:‘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讽刺他留任会危害百姓)。和千子擅长骑马射箭,这是他的长处;治理百姓、担任地方官,不是他能胜任的。如果是为了优待老臣,完全可以多赏赐金银丝帛;如果让他担任刺史,损失就太大了。”隋文帝认为他说得对,和千子最终被免职。

柳彧见隋文帝处理政务十分勤勉,百官上奏的请求大多琐碎繁杂,就上疏劝谏说:“我听说上古的圣帝,没有比得上唐尧、虞舜的,他们不处理琐碎事务,这才叫英明。虞舜任用五位贤臣,唐尧咨询四位诸侯首领,垂衣拱手无所作为,天下却治理得很好。这就是‘寻找贤才时辛劳,任用贤才后安逸’。近来见陛下专心治国,不辞辛劳,这也是因为百官怕获罪,不敢自己决断,都要请陛下裁决,导致奏报太多。甚至连修建细小工程、发放轻微物资这类事,一天之内要回复各个部门,以至于陛下日落时分还忘了吃饭,半夜还不能休息,被公文簿册拖累得身心疲惫。希望陛下听进我的忠言,减少一些繁杂事务:如果是治国大事,不是臣下能裁决的,愿陛下仔细决断;其他琐碎事务,就交给相关部门负责。这样陛下能享受长寿,臣下也能得到陛下的庇护。”隋文帝看后十分赞赏,说:“柳彧是正直的人,是国家的珍宝!”

柳彧因近来有正月十五张灯游戏的风俗,上奏请求禁止,说:“我看到京城和外州,每年正月十五晚上,街上挤满人群,聚集游玩,鼓声震天,火炬照地,人们耗尽钱财,只为争夺这一时的热闹。全家老少不论贵贱都出门,男女混杂,僧俗不分。邪恶行为由此产生,盗贼也因此出现,这种不良风气一直延续,却没人先察觉。它对教化没有好处,对百姓却有损害。请向全国颁布诏令,立即禁止。”隋文帝下诏同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