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302章 家庭的“新希望”

第302章 家庭的“新希望”(2/2)

目录

“爸,您发啥呆呢?”林卫国推了推他,“晚上我请你们出去吃,厂门口新开的饭馆,据说有您爱吃的红烧肉。”

“不去外面吃,家里好。”林建军回过神,指着厨房,“让你妈炖排骨,我给晓阳做个新玩具。”他转身找出工具箱,里面有几块边角料木板,是上次改造机床剩下的,纹理细腻,没毛刺。

“您又要动手啊?”苏岚笑着说,“上个月给晓阳做的拨浪鼓还没坏呢。”

“这次做个不一样的。”林建军拿起锯子,按照系统方案里的图纸,开始切割木板,“做个‘形状配对盒’,正方体、圆柱体、三角体,让他从小就认形状,将来学几何不费劲。”

林卫国凑过去看,图纸上的尺寸精确到毫米,忍不住笑:“爸,您这做玩具都跟画图纸似的,也太较真了。”

“对孩子的事,就得较真。”林建军头也不抬,“你小时候那辆铁皮青蛙,我调试了七次才让它跳得稳,不然哪能让你对机械感兴趣?”

苏岚抱着孩子,看着父子俩一个锯木头、一个递工具,突然觉得这场景格外踏实。墙上的挂历翻到了1981年5月,旁边贴着林卫国的三好学生奖状、林建军的劳动模范证书,还有她自己的晋升通知书,像一串饱满的果实,挂在岁月的枝头。

晚饭时,炖排骨的香气飘满了屋子。林晓阳在摇篮里睡得正香,林卫国给父亲倒了杯酒,又给母亲盛了碗汤,说起学校的趣事——哪个教授的课讲得好,哪个实验室的设备最先进,哪个学生像他当年一样爱问问题。

“晓阳这名字起得好。”苏岚突然说,“晓阳,晓阳,既是早晨的太阳,也跟‘小杨’谐音,你爸当年在车间拜的师傅不就姓杨吗?也算没忘本。”

林建军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他确实想起了那位教他钳工手艺的杨师傅,可惜在60年代就去世了,没想到妻子还记得。“是该记得。”他喝了口酒,“人这一辈子,往上数有师傅传艺,往下数有儿女传承,才算没白活。”

饭后,林建军把做好的形状配对盒放进摇篮边,木头的清香混着婴儿的奶味,有种说不出的安宁。林卫国帮着收拾碗筷,苏岚坐在灯下看医院的文件,偶尔抬头看看摇篮,眼里满是温柔。

夜深了,林卫国住回了以前的房间,苏岚也哄睡了孩子。林建军坐在客厅,翻看着系统奖励的智力开发方案,突然觉得这比任何技术图纸都珍贵。他在扉页上写下“晓阳成长记录”,打算从明天起,每天按方案陪孙子玩一会儿——就像当年教儿子学物理那样,不急不躁,慢慢来。

窗外的月光照亮了对面楼的窗户,不少人家还亮着灯,隐约传来电视里的歌声。林建军想起刚搬来时,邻居们总说“林主任家是干部楼最忙的”,现在才明白,这种忙不是瞎忙,是为日子奔忙,为后代铺路,忙得踏实,忙得有盼头。

他走到窗边,看着厂里的方向,高炉的轮廓在夜色里像座沉默的丰碑。三十年了,从无缝钢管到坦克发动机,从手工锻造到数控改造,他把最好的年华给了工厂;而现在,看着家里的灯光,看着熟睡的孙子,他突然明白,最好的传承不只是技术,是一家人平平安安,一代更比一代强。

明天,他要把那个形状配对盒的边角再打磨一遍,不能有丝毫毛刺——就像他对待任何一个零件那样,用心,较真,因为这是给未来的礼物,容不得半点马虎。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