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阎埠贵的“情报交换”(2/2)
【检测到“账目整理”行为,符合“风险规避”策略。因记录完整、凭证齐全,审查风险降低至10%。】
【奖励“凭证归档技巧”:可通过分类编码、交叉印证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账目可信度。】
林建军按照系统提示,给每一页账目编了号,又在末尾做了个汇总表,把领用物资的用途按“生产必需”“维修应急”“军工专用”分类标注,一目了然。苏岚在旁边帮忙,把那些签字的领用条按日期排好,用曲别针别在对应的账页上。
“这样一来,就算他们想挑错,也挑不出来。”苏岚看着整整齐齐的账册,松了口气,“阎三大爷这次倒是办了件好事。”
“他是无利不起早。”林建军把账册锁回铁皮盒,“那套算术教具,抵得上他半年的情报费了。”
果然,三天后,革委会的人就到维修组查账了。领头的是赵科长,许大茂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个小本子,一脸幸灾乐祸,仿佛已经看到林建军被抓的场面。
“林建军,把你这几年领用的物资账交出来!”赵科长拍着桌子,装腔作势。
林建军不慌不忙地拿出铁皮盒,把账册和凭证一一摆在桌上:“赵科长,所有领用记录都在这儿,有保管员签字,有见证人,用途也写得清清楚楚,您过目。”
赵科长和许大茂翻了半天,从第一页查到最后一页,别说大问题,就连笔误都没找到。许大茂不死心,指着其中一笔“领20米电线”的记录:“这电线干啥用了?说不定被你偷回家了!”
“用于维修组的照明线路改造,当时郑师傅、小李都在场,您可以问。”林建军平静地回答,“线路图我这儿也有,需要的话可以拿给您看。”
郑师傅在旁边帮腔:“没错,那回线路老化总跳闸,还是小林主动弄的,不然咱们晚上加班都摸黑!”
赵科长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把账册往桌上一摔:“行了,账目没问题,收起来吧!”说完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许大茂跟在后面,尾巴都夹了起来。
维修组的工人们都松了口气,老周拍着林建军的肩膀:“行啊小林,滴水不漏!那帮孙子想找茬,没门!”
林建军笑了笑,把账册收好。他知道,这关能过,多亏了阎埠贵的情报,也多亏了自己多年的谨慎。在这特殊的年代,不仅要技术过硬,还得学会保护自己,而像这样的“情报交换”,或许会成为常态。
傍晚回家,林建军把审查通过的事告诉苏岚,又拿出一套新做的“几何教具”:“明天路过四合院,给阎三大爷送去,就说‘谢谢他的消息,账查完了,没问题’。”
苏岚接过教具,上面用木块拼出各种三角形和四边形,既能学几何,又能当积木玩。“你这是把他当成长期情报员了?”
“多个消息渠道总是好的。”林建军看着窗外渐暗的天色,“阎三大爷虽然精,但懂分寸,这种等价交换,对双方都好。”
夜色渐浓,四合院的中院里,阎埠贵正拿着林建军送的算术教具,教阎解旷学乘法。看着儿子很快算对了题目,老头笑得满脸褶子,心里却在盘算:下次再有消息,得换套更复杂的教具——最好是能教代数的那种。
而这一切,都在林建军的预料之中。在这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有的靠蛮力,有的靠投机,而他选择靠技术,靠谨慎,也靠这些微妙的人情往来。就像齿轮咬合一样,彼此借力,才能在乱世的机器里,稳稳地转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