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202章 军工“两弹一星”的间接贡献

第202章 军工“两弹一星”的间接贡献(2/2)

目录

林建军长长地舒了口气,靠在磨床上,感觉浑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他摘下口罩,露出被勒出红印的脸颊,笑了笑:“继续,再加工十个,批量测试稳定性。”

当天晚上,当第十个合格零件摆在检验台上时,保密车间的电话响了。是北京来的长途,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王教授,林主任,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提供的第一批零件装机测试成功,制导精度达到设计要求的120%!总部决定,下个月的试验按原计划进行!”

挂了电话,王教授老泪纵横,紧紧握住林建军的手:“小林,你立大功了!这可是能改变国家命运的大事啊!”

林建军的心里也热乎乎的。他想起小时候听父亲说的“落后就要挨打”,想起三线建设时看到的边境地图,想起苏岚信里写的“卫国说长大要当科学家”。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齿轮,连接的是一个国家的尊严和未来。

【叮!】

系统的提示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庄重:

【“导弹制导零件”任务超额完成,零件合格率从60%提升至90%,为“两弹一星”工程提供关键支撑,获“国家隐性贡献点”+1000,解锁“精密制造”高级技术树。】

【奖励“惯性导航系统原理图解(简化版)”,助力后续军工项目理解。】

林建军看着意识里那幅复杂的图解,上面的陀螺仪、加速度计和他加工的齿轮组件完美咬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制导系统。他突然明白,自己就像这齿轮,虽然渺小,却在国家这部大机器里,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接下来的日子,林建军带领车间工人日夜奋战,批量生产的零件合格率稳定在92%以上,远超预期。军工验收组的同志来检查时,看着整齐排列在恒温箱里的零件,感慨地说:“这些玩意儿,比瑞士手表的零件还精贵,有了它们,咱们的导弹就能指哪打哪!”

验收通过那天,车间里放了一挂鞭炮,噼啪声在雪地里传得很远。但没有庆功宴,没有表彰大会,甚至连新闻里都不会提到他们的名字。林建军收到的只有一张盖着保密章的嘉奖令,上面写着“协作单位人员林建军同志,在国防科研项目中表现突出,记二等功一次,奖金500元”,连单位名称都是代号。

他把奖金寄回家,附了张纸条:“苏岚,钱收到了别乱花,存起来。卫国的科学实验箱该换套新的了,买最好的。”他没说这钱是怎么来的,苏岚也没问——夫妻间的默契,就是知道哪些话该问,哪些话该藏在心里。

苏岚收到钱时,正在给贾梗的学习班缝坐垫。贾梗这阵子表现不错,王老师说他“算数进步快,能帮着登记学员出勤了”。她把钱锁进保险柜,看着那张没头没尾的纸条,心里却像明镜似的——能让林建军用“最好的”三个字,肯定是做了了不起的事。

【叮!】

苏岚的意识里也响起了系统提示,这在以前很少见:

【检测到配偶参与“国家核心项目”并作出贡献,“家庭荣誉值”+500,解锁“家属保密素养”被动技能:可在日常交流中自然规避敏感信息。】

苏岚笑了笑,把坐垫翻过来,用藏青色的线缝了个简单的齿轮图案。她知道,这齿轮里藏着的,是丈夫的汗水,是国家的希望,也是这个家安稳的底气。

深冬的一个傍晚,林建军站在保密车间的窗前,望着外面飘扬的雪花。远处的广播里传来新闻,说“我国在国防科研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没有具体内容,却让他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刚进协作组时,王教授跟他说的话:“咱们做的事,可能这辈子都没人知道,但几十年后,当孩子们仰望星空,知道咱们国家有了自己的导弹、卫星,就值了。”

口袋里的笔记本上,他用加密符号写着今天的心得:“精密制造的关键,在于对‘微小’的敬畏。0.01毫米的误差,在战场上就是生与死的距离。”这不仅是技术总结,更是他对责任的理解。

雪越下越大,把车间的屋顶盖得严严实实,像一床厚厚的棉被。林建军紧了紧身上的大衣,转身回到磨床旁。还有一批零件等着加工,不能有丝毫松懈。他知道,“两弹一星”的事业,就像这漫长的冬天,需要无数人默默燃烧自己,才能换来春天的绽放。

而他,愿意做那燃烧的火种之一,哪怕只是微光,也要照亮前行的路。

夜里,林建军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加工的齿轮飞上了天,带着导弹穿过云层,准确命中目标;梦见卫国指着天上的卫星,骄傲地对同学说“这是我爸爸做的零件”;梦见苏岚站在院子里,笑着朝他挥手,手里拿着他寄回家的那张没头没尾的纸条。

醒来时,天已经亮了。雪停了,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磨床上,反射出耀眼的光。林建军揉了揉眼睛,拿起工具,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车间里的机器又开始运转,发出规律的“嗡嗡”声,像一首写给无名英雄的赞歌,在寂静的清晨,低低地唱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