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军工订单的新挑战(2/2)
第二天一早,硬度检测结果出来了——hRc52!不仅达标,还超出了2个点。赵小刚拿着报告,激动得手都在抖:“科长,成了!您看这金相照片,马氏体针细得跟头发丝似的,肯定耐磨!”
林建军没有放松,又安排了“磨损试验”——用特制的砂轮模拟坦克履带与地面的摩擦,连续运转100小时后测量磨损量。当结果显示“磨损量仅0.3”(国标0.5)时,车间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林科长,您这是把中科院的秘籍都学来了啊!”老钳工王师傅抹了把汗,手里的扳手在阳光下闪着光,“我干了三十年,从没见过这么耐磨的高锰钢!”
消息传到军工验收组,王参谋当天就带着专家赶来。看着磨损试验的数据,他紧紧握住林建军的手:“太好了!林科长,你们不仅解决了大问题,还提前了十天!这意味着坦克能提前列装,你们立大功了!”
【叮!】
【“高锰钢冶炼工艺优化”应用成功,提前完成军工订单,获军方通报表扬。】
【奖励发放:1 军工系统“技术协作单位”资质;2 “耐磨材料检测高级权限”;3 科技报国积分+500。】
林建军的心里沉甸甸的,这不仅是一份订单,更是国家工业化的一块基石。他忽然想起系统奖励的“磨损量预测模型”,拿出纸笔演算起来——如果把钒含量再提高0.01%,磨损量会不会更低?
“林科长,苏联专家瓦西里来了,说要看看咱们的试验数据。”小张气喘吁吁地跑进来。
瓦西里教授看着检测报告,蓝眼睛里写满了难以置信:“林,这不可能!你们的设备精度比我们斯大林格勒工厂差远了,怎么可能炼出这么好的高锰钢?”
“教授,我们优化了冷却工艺。”林建军打开电脑(厂里刚引进的电子计算机),调出温度曲线图,“您看,预冷到800c再水淬,比直接水淬更符合高锰钢的相变规律。”
瓦西里盯着曲线看了足足十分钟,最终竖起了大拇指:“林,你是对的!这比我们的方法更‘聪明’,我会向莫斯科建议,把你们的工艺写进《高锰钢冶炼手册》!”
傍晚回四合院取资料时,林建军的脚步格外轻快。刚进中院,就看到阎埠贵蹲在门口,手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看到他就迎上来:“建军,听说你们炼出‘神钢’了?我家解放说,现在厂里都传疯了,说你能让钢铁比石头还硬!”
“都是按规程操作,没什么神的。”林建军笑了笑,从包里拿出几本《金属学报》,“这是中科院给的资料,里面有高锰钢的最新研究,你家解放要是感兴趣,让他拿去看,别弄丢了。”
阎埠贵的眼睛亮了,接过杂志像捧着宝贝:“哎,好!保证完璧归赵!我就说你是干大事的料,这才叫为国家做贡献,比院里那些东家长西家短的强多了!”
路过贾张氏家门口时,听到里面传来摔东西的声音。贾东旭的怒吼声穿透墙壁:“说了我技术好,林建军能做到的,我也能!你让易大爷跟厂长说说,把下批订单给我!”
贾张氏的尖嗓门紧随其后:“放心!你爸是烈士,厂里不敢不给面子!林建军算什么?不过是运气好罢了,有啥了不起的……”
林建军没有停留,径直走进耳房。他知道,贾东旭的嫉妒和贾张氏的狂妄,迟早会酿成大祸,但现在,他没精力理会——系统刚刚提示,军方追加了500套履带板的订单,要求月底交货,他得赶紧回厂准备。
【叮!】
【“技术突破”引发连锁反应,宿主在军工系统的声望值+300,获“59式坦克配套零件优先生产权”。】
林建军锁好门,转身走向工厂。夜色中的轧钢厂灯火通明,像一头蓄势待发的钢铁巨兽。他知道,这只是军工订单的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技术难关等着攻克,但他心里充满了信心。
四合院的是非如同身后的阴影,越来越淡。真正的战场在车间,在实验室,在每一个为国家强大而奋斗的日夜。林建军的脚步坚定,背影在路灯下拉得很长,像一道永不弯折的钢铁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