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70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第70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2/2)

目录

易中海背着双手从后院出来,路过中院时,脚步顿了顿,最终还是没说什么,径直走出了胡同。这位“一大爷”的权威,在林建军一次次的规则反击中已悄然松动,院里的邻居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他言听计从,连阎埠贵算水电费时,都敢跟他讨价还价了。

【叮!检测到四合院权力结构发生微妙变化,触发“格局重塑”预警。】

【提示:第二阶段“房屋保卫战”核心矛盾已显现,贾张氏、易中海可能联合外部力量(如街道个别办事员)试图干预产权。】

林建军的目光冷了几分。他从抽屉里取出那份经过公证处认证的产权文件,指尖拂过“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的字样。系统奖励的“街道办特殊事务处理权限”卡片静静躺在文件上,这是他为第二阶段准备的第一道防线。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李师傅带着赵小刚和刘卫国走进来,三人手里都捧着零件样品,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林技术员,你看!”李师傅举起一个光洁的零件,“按你的方法加工,精度达到0.005毫米,比苏联专家要求的还高!”

林建军接过零件,放在投影仪下,屏幕上的轮廓线清晰而流畅。这三个徒弟,一个沉稳、一个聪慧、一个勤奋,经过半年的培养,已经能独当一面,这是他为“培养技术骨干”任务打下的基础。

“很好。”林建军的声音里带着欣慰,“下一步,我们挑战0.003毫米,目标是赶上德国的精密加工水平。”

“没问题!”三个年轻人齐声应道,眼里闪烁着对技术的渴望。

看着他们围在图纸前争论的身影,林建军想起了系统空间里的《机械工程手册(1954年版)》。手册的最后一页,系统自动生成了一张“1957年技术蓝图”预览图:上面有他从未见过的连轧机组、计算机控制的雏形,还有一行小字——“路虽远,行则将至”。

傍晚时分,他回四合院取换洗衣物。刚进中院,就看到许大茂陪着一个穿着旗袍的女子从后院出来,那女子身姿窈窕,正是电影队的娄晓娥。许大茂脸上堆着谄媚的笑,手里拎着个精致的皮箱,显然是刚从娄晓娥家出来。

看到林建军,许大茂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扬起下巴,带着炫耀的口吻:“林技术员,下班啦?我跟晓娥去看电影,就不跟你聊了。”

娄晓娥只是淡淡点头,目光在林建军身上停留了一瞬,带着探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林建军没理会许大茂的挑衅,径直回了耳房。系统提示音适时响起:【检测到许大茂与娄晓娥互动频繁,触发“联姻预警”,其可能通过娄家关系获取资源,需留意。】

他打开衣柜,里面整齐地挂着工装和一件半旧的中山装。墙角的保险柜里,除了军工图纸和奖金,还有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他在朝鲜战场与战友们的合影,照片上的年轻人笑容灿烂,眼神清澈。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林建军轻声念着这句话,这是他在系统奖励的《资治通鉴》里看到的,此刻用来形容眼前的处境再合适不过。

工厂里,超高压锅炉管的试制进入关键阶段,苏联专家的态度日益尊重,国际冶金会议的邀请函已在邮寄途中;四合院里,贾张氏的怨恨、易中海的算计、许大茂的野心,像水面下的暗流,随时可能掀起波澜;而国家工业化的浪潮席卷而来,156个援建项目如火如荼,无数机遇与挑战在前方等待。

他锁好门,转身走出四合院。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与工厂的烟囱、实验室的灯光、四合院的槐树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属于1954年的独特剪影。

【叮!第一卷“站稳脚跟”正式落幕,第二卷“崭露头角”将于1954年秋开启。】

【奖励预览:解锁“特殊地点长期签到”功能,开放“国家工业数据库”权限。】

林建军抬头望向天空,暮春的晚霞绚烂如织。他知道,平静只是暂时的,更大的风浪还在前方,但他的脚步坚定而从容。系统空间里的体质强化液泛着微光,实验室的图纸上还留着待解的难题,而胸腔里跳动的,是一颗属于中国工业者的滚烫心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