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67章 第一根军工级钢管

第67章 第一根军工级钢管(1/2)

目录

初夏的阳光炽烈如火,透过轧钢厂车间的高窗,在地面投下刺眼的光斑。林建军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滚烫的轧机外壳上,瞬间蒸发成一缕白烟。他紧盯着眼前的显示屏,上面跳动的参数如同战场的密码——这是军工级无缝钢管的最后一次调试,参数精度要求达到0.05毫米,比民用标准严苛了整整十倍。

“温度1080c,稳定!”负责加热炉的赵小刚扯着嗓子喊道,黝黑的脸上沾着煤灰,眼神却亮得惊人。经过半年的历练,这个农村来的学徒已经能独当一面,手上的老茧比车间的老工人还厚。

“轧制压力880pa,开始加压!”林建军的声音沉稳有力,手里的扳手微微调整着控制阀,每一次转动都精确到1\/4圈。系统奖励的“军工级无缝钢管生产核心参数”在脑海中清晰浮现,从奥氏体化时间到冷却速率,每一个节点都经过了上百次模拟计算。

李师傅蹲在轧机出口处,手里捧着一块浸了机油的厚帆布,神情比年轻学徒还要紧张。他手里的卡尺已经校准了三次,游标上的刻度被摩挲得发亮——这是他珍藏了三十年的德国货,今天特意拿来检测这根承载着全厂希望的钢管。

车间里静得能听到齿轮咬合的“咔嗒”声,三十多个工人屏住呼吸,目光齐刷刷聚焦在轧机的出口。这根钢管将用于某型反坦克炮的炮管试制,是国家军工项目的关键配套件,容不得半点差错。三个月来,他们攻克了“内壁粗糙度”“直线度偏差”等六个技术难关,报废了整整两吨钢坯,才走到今天这一步。

“开始轧制!”林建军一声令下,刘卫国猛地按下启动按钮。巨大的轧机发出沉闷的轰鸣,钢坯在辊轮间缓缓变形,通红的管壁如同被驯服的火龙,沿着既定轨道延伸。

“压力890pa!”

“张力7.5kN,保持稳定!”

“冷却系统启动,水温控制在25c!”

此起彼伏的报数声里,第一根军工级无缝钢管的雏形逐渐显现。它比民用钢管更细、更直,管壁在高温下泛着均匀的橘红色,没有一丝褶皱或鼓包——这是金属塑性变形达到完美平衡的标志。

林建军的手心全是汗。系统面板上,“实时合格率预测”从65%缓慢攀升:70%、80%、90%……当钢管的末端离开轧机时,数字稳稳停在了98%。

“停机!”林建军大喊一声,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

李师傅第一个冲上去,戴着隔热手套,小心翼翼地将钢管抬到冷却架上。水雾喷在管壁上,发出“滋滋”的声响,升腾的白汽中,钢管的轮廓愈发清晰——笔直如剑,切口平整,连最挑剔的老钳工都挑不出半点瑕疵。

冷却半小时后,李师傅拿起卡尺,手指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先测外径:“100毫米,误差0.02毫米!”再测壁厚:“10毫米,误差0.01毫米!”最后用粗糙度仪检测内壁,屏幕上跳出的Ra0.8数值,让他猛地攥紧了拳头。

“合格!全部合格!”李师傅的声音嘶哑却洪亮,像是吹响了胜利的号角,“比苏联进口的精度还高!”

车间里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工人们互相拥抱、击掌,有人甚至把安全帽抛向空中。赵小刚抱着刘卫国,哭得像个孩子——他永远忘不了第一次锉废零件时,林建军说的那句“废品堆里才能长出真本事”。

林建军靠在轧机上,长长舒了口气。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中炸响,带着前所未有的激昂:

【检测到宿主团队生产出首根合格军工级无缝钢管,完成“国防基石”里程碑任务!】

【任务意义: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反坦克炮炮管国产化,为国家军工体系自主化提供关键支撑!】

【任务奖励:“超高压钢管轧制技术蓝图”;“军工项目对接权限(初级)”;“国家级技术津贴(每月30元)”;“科技报国积分+200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