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停战谈判与部队休整(2/2)
“7月30日,拆解美军4坦克1辆,其履带板采用高锰钢材质,耐磨性比我军装备强30%,值得借鉴,需记录材质成分,回国后建议军工部门研究。”
他的笔记本越来越厚,里面不仅有文字记录,还有一张张手绘的示意图,标注着各种零件的尺寸、角度、材质,甚至还有改进的草图。这些都是他用血汗换来的宝贵财富,是未来中国工业发展的微小基石。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带着一丝欣慰:
【检测到宿主系统整理战场维修经验,形成系统性技术资料,推动“科技报国”支线任务进展,获得奖励:“装备维修经验汇编(朝鲜战场特辑)”——自动整理为规范手册,含故障案例、解决方案、改进建议共128条;“科技报国积分+200”——可用于解锁更高级别技术蓝图。】
林建军心中一暖。系统的奖励总是这么及时,这本汇编手册不仅能帮助国内的军工人员快速了解战场装备的实际情况,还能为国产装备的研发提供第一手资料。
这天下午,林建军正在检查一辆受损严重的“喀秋莎”火箭炮,安德烈突然带着两个苏联军官走了过来。他的脸上带着难得的轻松笑容,看到林建军,远远就挥起了手。
“林同志,忙着呢?”安德烈走到他身边,用流利的中文说——这两年,他的中文进步不小,“告诉你个好消息,我们要撤回国内了。临走前,我特意来跟你告个别。”
“要走了?”林建军有些意外,心里却涌上一丝不舍。
“是啊。”安德烈点点头,眼神里带着感慨,“战争结束了,我们的任务也完成了。说实话,这两年跟你们一起战斗,我学到了很多,尤其是你们那种不怕牺牲、敢打敢拼的精神,让我非常敬佩。”
他顿了顿,从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递给林建军:“这是我们苏联最新的坦克设计图纸,还有一些军械维修的教材,算是我送给你的礼物。希望对你将来的工作能有帮助。”
林建军接过文件夹,入手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精密的图纸和俄文说明,有t-54坦克的设计图,有152榴弹炮的结构图,还有各种先进的维修设备原理……这些都是苏联最顶尖的军事技术资料,价值连城。
“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林建军连忙推辞。
“拿着。”安德烈按住他的手,眼神真诚,“这不是施舍,是交换。你这两年教给我们的战场维修经验,比这些图纸值钱多了。而且我相信,你会用这些图纸做正确的事,会让中国变得更强。这是我愿意看到的。”
林建军看着安德烈真诚的眼神,最终点了点头:“谢谢你,安德烈同志。我一定会好好利用这些资料,为中国的工业发展贡献力量。”
“我相信你。”安德烈笑了,“等将来有机会,我一定会去中国看看,看看你设计的坦克,看看中国的工业崛起。”
“我等着你的到来。”林建军郑重地说。
安德烈走后,林建军拿着那个文件夹,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这些图纸意味着什么——它们是中国军事工业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捷径,是无数战士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发展的机会。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回收的装备上,给冰冷的金属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林建军站在山坡上,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望着那些正在收拾行李的战友,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战争结束了,但新的战斗才刚刚开始。回国后,他将投身于祖国的工业建设,用自己的技术和汗水,为新中国的崛起添砖加瓦。
“回家了。”林建军轻声对自己说,握紧了手里的笔记本和文件夹。
远处传来了火车的汽笛声,那是来接他们回国的列车。林建军转过身,跟着大部队向列车走去。他的脚步坚定而有力,每一步都像是在丈量着从战争到和平,从朝鲜到祖国的距离。
身后,是饱经战火的朝鲜土地;前方,是充满希望的祖国家园。林建军知道,无论未来有多少困难和挑战,他都将带着在战场上锤炼出的坚韧和技术,勇敢地走下去。
因为他明白,自己肩上扛着的,不仅是个人的梦想,更是一个民族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