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六零辣妈:重生带娃奔小康 > 第235章 主导研发功能性食品,打开高端市场

第235章 主导研发功能性食品,打开高端市场(1/2)

目录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县城东隅的“晚秋食品坊”总厂内,成片的金桂树缀满细碎的黄花,浓郁的香气穿透青砖黛瓦,与车间里飘出的谷物醇香、药草清芬交织在一起,氤氲成一幅沁人心脾的秋日画卷。研发车间的玻璃窗擦得一尘不染,阳光透过玻璃倾泻而入,照亮了台面上排列整齐的玻璃器皿、精密仪器,以及摊开的古籍医书与现代实验报告,光影流转间,仿佛跨越了古今的智慧对话。

沈念安穿着一身白色的实验服,正专注地调试着一台新购置的成分分析仪。他眉头微蹙,眼神锐利如鹰,紧盯着仪器屏幕上跳动的数值,指尖在记录簿上快速书写着数据。实验服的袖口挽起,露出结实的小臂,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他却浑然不觉,只偶尔抬手用手背随意擦拭。自接手功能性食品研发项目以来,这便是他的日常——每天沉浸在配方调试、成分检测、工艺优化的循环中,常常忘记时间,连三餐都要林晚秋派人来催。

“念安,歇会儿吧,喝杯参茶补补气血。”林晚秋端着一个白瓷茶杯走进来,杯沿氤氲着淡淡的热气,参香与蜜香交织,温润绵长。她穿着一身米白色的羊毛开衫,内搭藏青色的真丝衬衫,气质温婉而干练。看着儿子专注到近乎执拗的模样,她眼中既有欣慰,又有掩饰不住的心疼。

沈念安转过头,脸上立刻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紧绷的神经也松弛了几分:“娘,您来了。”他放下手中的镊子,接过茶杯,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暖意顺着指尖蔓延至全身。“这参茶真香,娘您的手艺还是这么好。”

“就知道嘴甜。”林晚秋嗔怪地看了他一眼,伸手拂去他肩上沾染的少许药粉,“都连续熬了三个通宵了,再这样下去,身体该吃不消了。功能性食品研发急不得,咱们要的是品质,不是速度。”

“我知道娘心疼我,但现在正是关键时期。”沈念安喝了一口参茶,醇厚的汤汁滑过喉咙,疲惫感消散了不少,“最近我查阅了很多古籍医书,尤其是《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里面记载了很多药食同源的经典配伍。我想把这些传统智慧和现代食品工艺结合起来,研发出真正安全有效、口感上乘的功能性食品。现在配方已经有了初步方向,但在成分比例和提取工艺上还需要再优化。”

他拉着林晚秋走到实验台前,指着台上排列的几个玻璃试管,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娘,您看,这是我最新调配的三款样品。第一款是针对老年人腰膝酸软、气血不足的‘八珍益寿糕’,采用人参、黄芪、当归等八种药食同源食材,搭配优质糯米粉和蜂蜜制成;第二款是针对亚健康人群调理肠胃的‘山药芡实糕’,选用太行山的铁棍山药、洪湖的芡实,再加入少量陈皮和茯苓,健脾养胃效果极佳;第三款是‘枸杞桑葚膏’,滋阴补肾、明目养颜,适合经常熬夜、用眼过度的上班族。”

林晚秋拿起一个装有“八珍益寿糕”样品的试管,仔细观察着。糕体呈淡淡的琥珀色,质地细腻,散发着浓郁的药香与米香,闻起来就让人心安。她用牙签挑起一点放入口中,口感软糯香甜,药味并不浓重,反而与米香、蜜香融合得恰到好处,入口回甘悠长。

“味道真好,完全没有普通药膳的苦涩味。”林晚秋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念安,你这配方确实不错,既保留了食材的营养功效,又兼顾了口感,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接受。”

“我也是这么考虑的。”沈念安点点头,语气认真地说道,“很多功能性食品之所以不受欢迎,就是因为口感太差,让人难以下咽。我在研发过程中,反复调整配方比例,采用低温烘焙、真空浓缩等现代工艺,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营养成分,同时去除药味中的苦涩感,让功能性食品也能成为美味的享受。”

就在这时,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小林急匆匆地跑了进来,脸上带着几分激动,又有几分焦急:“沈总监,不好了!我们刚检测出‘八珍益寿糕’的人参皂苷含量不稳定,批次之间的差异有点大,这会影响产品的功效和品质稳定性。”

沈念安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眼神变得凝重起来:“我知道了,你把检测报告给我看看。”他接过小林递过来的检测报告,仔细地翻阅着,眉头越皱越紧。人参皂苷是人参的核心功效成分,含量不稳定会直接影响“八珍益寿糕”的保健效果,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林晚秋看着儿子严肃的神情,心中也跟着揪了起来,但她还是轻声安慰道:“念安,别着急。研发过程中遇到问题是正常的,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人参皂苷含量不稳定,是不是因为食材的产地、采摘时间不同导致的?”

“娘,您说到点子上了。”沈念安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我已经排查过工艺问题,问题很可能出在食材上。不同产地、不同年份的人参,其人参皂苷含量差异很大。我们之前采购的人参来自不同的供应商,质量参差不齐,这才导致了产品成分不稳定。”

“那我们就自己建立食材供应基地!”林晚秋当机立断,语气坚定地说道,“咱们食品坊这些年积累了不少资源,完全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种植基地,从源头把控食材质量。你可以挑选适合药食同源食材生长的地块,聘请专业的农技人员进行种植管理,确保食材的品质和一致性。”

沈念安眼中一亮,立刻明白了林晚秋的意思:“娘,您这个想法太好了!自己建立供应基地,不仅能保证食材的质量稳定,还能降低采购成本,真是一举两得。我这就去联系农技专家,选址建立种植基地。”

“别急,这件事得从长计议。”林晚秋笑着说道,“我已经让你爸帮忙打听了,省城农业大学有一位专门研究药用植物种植的老教授,下周会来咱们地区考察。到时候我带你去拜访他,请他帮忙指导种植基地的建设和管理。食材方面,你可以先筛选出几家信誉好、品质有保障的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要求他们提供统一产地、统一规格的食材,先解决眼前的问题。”

“还是娘考虑得周全。”沈念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有父母这样坚实的后盾,他觉得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有信心克服。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念安按照林晚秋的建议,一边筛选优质供应商,确保研发工作顺利推进;一边积极筹备种植基地的建设。沈廷舟也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种植基地的选址、审批提供了不少帮助。

一周后,林晚秋带着沈念安来到地区招待所,拜访了省城农业大学的张教授。张教授是国内知名的药用植物种植专家,头发花白,精神矍铄,说话风趣幽默,对药用植物种植有着深厚的研究。

沈念安向张教授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研发项目和种植基地的规划,态度谦虚而诚恳。张教授听后,对沈念安的想法赞不绝口:“年轻人,你这个思路非常好!药食同源是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精髓,将传统智慧与现代工艺结合,研发功能性食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建立自己的种植基地,从源头把控食材质量,更是明智之举。”

他拿起沈念安递过来的食材样品,仔细地观察着,又用专业仪器进行了简单的检测,然后说道:“你选的这些食材品种都很好,但种植环境对其营养成分影响很大。比如人参,适合生长在海拔800-1200米、气候凉爽、土壤肥沃的山区;铁棍山药则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我建议你把种植基地选在咱们地区的青石山区,那里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这些药用植物生长。”

张教授还详细讲解了药用植物的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并且答应沈念安,会定期到种植基地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得到张教授的指导和支持,沈念安信心大增。他立刻组织团队,前往青石山区进行实地考察。青石山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土壤肥沃,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确实是建立种植基地的理想之地。沈念安与当地村委会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租赁了五百亩山地,用于种植人参、黄芪、当归、山药、芡实等药食同源食材。

种植基地的建设正式启动。沈念安聘请了当地有丰富种植经验的农民担任工人,又从省城农业大学招聘了两名研究生负责技术指导。他自己也经常泡在基地里,和工人们一起翻地、播种、浇水、施肥,皮肤被晒得黝黑,却依旧干劲十足。林晚秋也时常带着食品坊的员工来基地帮忙,看着一片片土地被平整好,一颗颗种子被播撒下去,她心中充满了期待。

在沈念安的精心打理下,种植基地长势喜人。人参在疏松的土壤中扎根生长,叶片翠绿欲滴;山药藤蔓沿着支架攀爬,郁郁葱葱;芡实在池塘中亭亭玉立,开出淡紫色的小花。看着这些生机勃勃的作物,沈念安仿佛看到了功能性食品成功上市的景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