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六零辣妈:重生带娃奔小康 > 第227章 提出新型食品保鲜技术,大幅提升产品保质期

第227章 提出新型食品保鲜技术,大幅提升产品保质期(1/2)

目录

仲夏的京城,骄阳似火,蝉鸣阵阵,将城市烤得暖意融融。“自然臻味”研发中心的实验室里,却透着沁人心脾的清凉。中央空调持续输送着适宜的温度,与窗外的燥热形成鲜明对比。实验台上,一排排透明的密封罐整齐排列,里面盛放着各色糕点与酱菜样品,标签上详细标注着实验日期、保鲜技术类型与工艺参数。阳光透过双层真空玻璃,过滤掉灼热的紫外线,柔和地洒在精密的检测仪器上,折射出冷冽而明亮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谷物的醇香、酱料的醇厚与试剂的微淡气息,交织成专属研发者的独特氛围。

沈念安身着白色实验服,袖口一丝不苟地扣到腕间,金丝边眼镜后的眼眸专注而明亮,此刻正紧紧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实验数据。他的指尖轻放在鼠标上,每一次点击都精准果断,屏幕上的折线图与柱状图不断刷新,清晰呈现着不同保鲜技术下产品的微生物数量变化、水分流失率与感官品质评分。连续多日的高强度实验,让他眼底泛起淡淡的青黑,下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胡茬,但脸上却丝毫不见疲惫,反而透着一股愈战愈勇的亢奋。

“还是不行……”沈念安轻声呢喃,眉头紧紧蹙起,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沮丧。他伸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目光落在桌上的一组实验数据上。这是采用纳米保鲜技术处理的桂花糕样品,虽然保质期较传统方法延长了五天,但实验进行到第二十天时,样品表面还是出现了细微的霉点,口感也变得干涩发硬,与模型预测的三十天保质期相去甚远。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沈念安站起身,在实验室里来回踱步,白色的实验服下摆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放着实验的每一个环节:纳米涂层的浓度配比、喷涂压力、干燥温度……所有参数都严格按照模型计算的最优方案执行,可实验结果却始终不尽如人意。

他走到样品架前,拿起那罐出现霉点的桂花糕,透过透明的玻璃罐仔细观察。糕点表面的霉点如同细小的墨渍,在米白色的糕体上格外刺眼。他打开罐盖,一股淡淡的霉味夹杂着桂花的残香扑面而来。他轻轻捏起一小块,放在鼻尖嗅了嗅,又用指尖捻了捻,触感干涩粗糙,早已没了新鲜桂花糕的软糯细腻。

“难道是纳米涂层的附着力不够?”沈念安心中泛起一个念头。他想起在查阅资料时看到过,纳米材料在多孔性食品表面的附着效果会直接影响保鲜性能。桂花糕质地疏松,内部布满微小气孔,纳米涂层可能无法形成连续完整的保护膜,导致氧气和微生物仍能侵入。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沈念安立刻来到显微镜前,将一小块桂花糕样品放在载玻片上,小心翼翼地盖上盖玻片,然后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屏幕上,桂花糕的微观结构清晰地呈现出来:疏松的淀粉颗粒相互交织,形成无数不规则的孔隙,而原本应该均匀覆盖在表面的纳米涂层,却如同破碎的蛛网,断断续续地附着在孔隙边缘,无法形成有效的防护屏障。

“果然如此!”沈念安的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但随即又陷入了新的困惑。如何才能让纳米涂层在多孔性食品表面形成连续完整的保护膜?他翻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尝试了多种改进方案:调整涂层配方、增加喷涂次数、优化干燥工艺……可实验结果依旧没有明显改善。

连续一周的反复试验与失败,让沈念安的情绪渐渐低落。他常常独自一人在实验室待到深夜,窗外的城市早已灯火阑珊,研发中心的其他办公室也早已漆黑一片,只有他的实验室还亮着一盏孤灯,映照着他疲惫而落寞的身影。

这天晚上,沈念安又一次在实验室加班。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关掉电脑,准备暂时放下这个难题,回家好好休息一下。当他收拾好东西,走出研发中心大楼时,晚风习习,带着夏夜特有的清凉与草木的清香,吹在脸上,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舒缓。

他抬头望向天空,繁星点点,明月高悬,皎洁的月光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银色的光晕。远处的街道上车水马龙,霓虹闪烁,勾勒出城市繁华的轮廓。沈念安的心中却泛起一丝迷茫,他想起了父母的期待,想起了张总监的信任,想起了自己当初立下的誓言,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挫败感。

“难道我真的无法攻克这个难题吗?”他喃喃自语,脚步不自觉地放慢了。

就在这时,一阵熟悉的汽车鸣笛声传来。沈念安抬头望去,只见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停在他面前,车窗降下,露出了沈廷舟沉稳的面容。

“爹?您怎么来了?”沈念安有些意外地说道。

“这么晚了还没回家,我和你娘放心不下,就过来看看。”沈廷舟推开车门,走下车,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看你脸色不太好,是不是遇到困难了?”

沈念安点了点头,将自己在纳米保鲜技术应用中遇到的难题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沈廷舟认真地听着,眉头微微蹙起,思考了片刻,说道:“念安,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当年我在部队执行任务时,也经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但只要不放弃,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顿了顿,又说道:“你现在遇到的问题,本质上是材料与载体的适配性问题。既然纳米涂层在多孔性食品表面无法形成有效保护膜,那有没有可能换一种思路?比如,将纳米材料与食品原料预先混合,让其在食品内部形成防护网络,而不是仅仅附着在表面?”

沈廷舟的话如同醍醐灌顶,让沈念安茅塞顿开。“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他激动地说道,“如果将纳米材料与面粉、馅料等原料预先混合,在食品制作过程中,纳米材料就会随着原料的混合与成型,均匀分布在食品内部和表面,形成立体的防护网络,这样就能有效阻止氧气和微生物的侵入了!”

看着儿子眼中重新燃起的光芒,沈廷舟欣慰地笑了:“这只是一个思路,具体能不能行,还需要你通过实验来验证。但记住,遇到困难时,不要一条路走到黑,学会换个角度思考,或许就能柳暗花明。”

“嗯!我知道了,爹!”沈念安重重地点了点头,心中的迷茫与挫败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欲。“谢谢您,爹!您的提醒让我豁然开朗。我现在就回实验室,按照这个思路重新设计实验方案!”

“别急,”沈廷舟拉住他,“天色已经很晚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先回家休息,养足精神,明天再全身心投入实验。”

沈念安看了看手表,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光顾着想实验的事,都忘了时间了。那爹,我们回家吧。”

回到家,林晚秋还没有休息,一直在客厅等他们。看到儿子回来,她立刻迎了上去,心疼地说道:“念安,怎么这么晚才回来?饿不饿?娘给你留了夜宵。”

“娘,我不饿,”沈念安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我刚才遇到了一个难题,多亏了爹提醒,我现在已经有解决思路了!”

他迫不及待地将沈廷舟的建议和自己的新想法告诉了林晚秋。林晚秋听了,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念安,你爹说得对,做研发就是这样,需要不断地尝试和创新。娘相信你,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能够成功。”

“嗯!”沈念安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信心。

第二天一早,沈念安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研发中心。他按照新的思路,重新设计了实验方案:将纳米材料与面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制作成桂花糕坯,然后经过烘焙、冷却、包装等工序,再进行保鲜性能测试。

为了尽快得到实验结果,沈念安投入了全部的精力。他每天早早来到实验室,准备原料、调试设备、进行实验,中午只简单吃几口盒饭,就又立刻投入到工作中。研发团队的同事们也被他的热情所感染,纷纷主动加入到实验中来,有的帮忙准备原料,有的协助进行检测,有的则一起分析实验数据。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实验进展得非常顺利。当第一批采用新型工艺制作的桂花糕样品进入保鲜测试的第二十五天时,检测数据显示,样品的微生物数量仍在安全范围内,水分流失率仅为5%,口感也保持着软糯细腻的状态,与新鲜制作的桂花糕几乎没有差别。

“太好了!初步实验成功了!”沈念安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他的眼中闪烁着泪光,连日来的辛苦与付出,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

然而,沈念安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知道,初步实验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要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比如,纳米材料的添加比例如何精准控制?添加后会不会影响产品的风味和营养?大规模生产时,工艺参数如何优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