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六零辣妈:重生带娃奔小康 > 第51章 晚秋提前察觉,反将张兰一军

第51章 晚秋提前察觉,反将张兰一军(1/2)

目录

晨光刚漫过窗棂,在青石板院墙上描出淡金纹路,林晚秋正低头搅动瓦盆里的豆浆。乳白浆液裹着黄豆的醇香在盆底打转,泛起细密的泡沫,像撒了把碎银子。她指尖搭在盆沿,指腹刚触到微凉的瓷面,忽然顿住——昨夜特意盖在盆上的粗布巾,边角竟歪了半寸,边缘还沾着点不属于自家灶台的草屑。

沈念安蹲在灶前添柴,火光映得他小脸红扑扑的,手里攥着根刚捡的梧桐枝,正小声跟灶膛里的火苗说话:“火再旺点呀,娘要做南瓜豆腐,小柱子说想尝呢。”林晚秋回头看他,喉间泛起暖意,可目光落回那盆豆浆时,心尖却轻轻一沉。

她记得昨夜收工时,明明将布巾捋得平平整整,连边角都塞进了盆沿缝隙,怎么会歪?而且灶台上的陶碗,本该放在豆浆盆左侧,此刻却挪到了右边,碗底还沾了点浅褐色的泥印——那是村口老槐树下特有的黏土,自家院子铺的是河边青石,绝不会有这种泥。

“念安,你先去王婶家看看,问问她家的黄豆泡好了没。”林晚秋声音放得柔,伸手替儿子拂去衣角的火星。沈念安眨眨眼,把梧桐枝往灶边一放:“娘,那我去了,马上回来帮你烧火。”小身影刚跑出院子,林晚秋脸上的温和便淡了,她凑近豆浆盆,鼻尖轻动,除了黄豆的香,竟隐约飘来一丝极淡的苦涩,像晒干的巴豆壳子在鼻尖扫过。

前世做美食博主时,她为拍“辨识毒食材”的视频,特意研究过巴豆——那东西磨成粉,混在食物里,初闻只有点若有若无的苦,要凑近了才能察觉。她指尖蘸了点豆浆,舌尖轻舔,苦涩感瞬间漫开,比记忆里的更重些,显然加的量不少。

“张兰。”林晚秋咬着这两个字,指节微微泛白。村里除了张兰,谁会这么处心积虑地害她?前几日在村口,张兰叉腰骂她“装模作样”的模样还在眼前,后来送豆腐去供销社,又撞见张兰跟赵建军在墙角嘀咕,眼神往她板车上瞟时,满是阴沉沉的算计。

她没声张,端起豆浆盆走到院角的老榆树下,将浆液尽数倒进树根旁的土沟里。乳白的豆浆渗进黑土,很快洇出一片湿痕,惊飞了几只在树根下啄虫的麻雀。随后她转身回灶房,从空间里取出新的黄豆——这些黄豆颗粒饱满,比市面上的大一圈,是她特意留着备用的。

磨浆、煮浆,动作比平时慢了些,耳朵却竖得笔直,听着院外的动静。果然没片刻,院墙外传来轻悄悄的脚步声,鞋底蹭着地面,带着心虚的拖沓。林晚秋故意把灶膛里的柴火拨得噼啪响,声音大得能传到院外,手里却飞快地从空间取出个空瓷瓶,倒了点跟巴豆粉颜色相近的玉米淀粉进去,又往瓶底塞了点晒干的槐树叶——张兰要是来偷拿“证据”,保准会中招。

脚步声在院门口停了,接着是布料摩擦的窸窣声,像是有人在扒着门缝往里看。林晚秋端起装着玉米淀粉的瓷瓶,故意往灶台边一放,位置显眼,瓶身还沾了点豆浆渍,看着就像是刚用过的。然后她拿起木勺,在铁锅里搅着新煮的豆浆,嘴里大声念叨:“这石膏粉可得放准了,多一点就老,少一点不成型,还好俺昨天从公社供销社买的新石膏,比之前的细多了。”

院门外的人似乎松了口气,脚步声轻手轻脚地离开,鞋底蹭过石子路,朝着村西头的方向去了——那正是张兰家的方向。林晚秋嘴角勾起冷弧,她猜得没错,张兰果然是来探风的,怕是想等她把加了“料”的豆腐送出去,再去公社告状,好让她彻底翻不了身。

没过多久,沈念安就跑了回来,身后还跟着王婶和几个村里的妇女。王婶手里拎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泡好的黄豆,脸上笑盈盈的:“晚秋,俺们都泡好啦,今天可得好好学学你那南瓜豆腐的做法,俺家那口子说,要是学会了,以后也能去镇上卖点钱。”

林晚秋笑着应下,把众人让进灶房,指着新煮好的豆浆说:“今天咱们做南瓜豆腐,得先把南瓜蒸熟了,和豆浆混在一起,这样既有黄豆的香,又有南瓜的甜,孩子们都爱吃。”说着,她从空间里拿出两个黄澄澄的南瓜——这南瓜比市面上的大不少,颜色也更鲜亮,是她在空间土地里种的,特意留着给村里妇女们做示范。

众人围着灶台,看得仔细。王婶的儿媳妇翠兰一边记,一边小声问:“晚秋姐,这石膏粉放多少啊?俺上次自己试了试,放多了,豆腐硬得像石头。”林晚秋拿起装玉米淀粉的瓷瓶,故意晃了晃:“你看,就这么一瓶盖,俺这是新石膏,细,少放点儿就行。”她眼角余光瞥见院门口闪过个衣角,是张兰常穿的那件蓝布衫,心里顿时有了主意。

等把南瓜蒸熟,和豆浆混在一起,正要点卤时,林晚秋忽然“哎呀”一声,拍了下大腿:“俺忘了,昨天买的石膏粉好像放堂屋抽屉里了,这瓶是上次剩下的,怕是不够。翠兰,你帮俺去堂屋找找,就在最左边的抽屉里,红布包着的。”

翠兰应了声,转身就往堂屋走。张兰躲在院门外,听见这话,心里一动——她昨天明明把巴豆粉倒进了那瓶“石膏粉”里,要是翠兰找到了新的石膏粉,那瓶加了料的不就没人用了?不行,她得想办法让林晚秋用那瓶“石膏粉”,不然她的心思就白费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