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太平洋的暖流(2/2)
更妙的是,这股暖流不仅省力气,还避开了风暴。往西南去的海域后来真的起了大风暴,有艘掉队的葡萄牙商船没听劝,硬着头皮走了老航线,结果被刮得偏离了航向,多漂了十天才追上大部队。
船队在暖流里航行了五天,每天都能看到新奇的景象:成群的金枪鱼跟着船尾跳跃,像是在“搭便车”;海面上漂浮着从美洲漂来的椰子壳,里面甚至还有没干透的椰肉;有天清晨,船员们还在甲板上发现了一只绿海龟,正趴在船舷边晒太阳,大概也是被暖流带过来的。
周伯彻底服了。他拿着阿水的笔记本,戴上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看,遇到不懂的就拉着阿水问:“这箭头朝上是啥意思?这波浪线又代表啥?”阿水耐心地解释:“朝上是暖流,朝下是寒流,波浪线是说这里的洋流不稳定。”
“以前总觉得洋人就会喝酒吹牛,”周伯摸着笔记本上的墨迹,不好意思地笑了,“现在才知道,他们看海的法子,也有咱们能学的地方。”
途中,船队遇到了几艘来自马尼拉的云朝商船。那些船员见“云鲲号”航速飞快,都很惊讶:“你们走了啥近道?比我们早出发三天,居然追上了!”当听说他们靠的是“洋人画的洋流图”,无不啧啧称奇,纷纷来抄录航线。
第十天傍晚,了望手突然喊:“看到陆地了!是琉球群岛!”
甲板上顿时爆发出欢呼。郑伟用望远镜一看,果然,远处的岛屿像浮在海上的绿宝石,岸边的渔船已经能看清帆影。按老航线,从巴拿马到琉球至少要二十五天,这次只用了十三天,整整快了一半!
“阿水,给周伯磕个头!”老李头打趣道,“要不是他老人家最后松了口,咱们哪能这么快见着陆地?”
周伯笑着踹了他一脚,却拉着阿水的手说:“该谢你这小子。以后啊,老法子不能丢,新法子也得学,就像这洋流,有老的,也有新发现的,合在一起,才能走得又快又稳。”
船队在琉球补给时,郑伟让人把北太平洋暖流的航线详细记下来,送给当地的商站:“以后走这条道,能省不少时间和煤。”商站的掌柜看着记录,眼睛发亮:“这可是条黄金水道啊!回去我就告诉所有船,都按这线走!”
离开琉球时,海面刮起了东北风,正好顺着船的航向。周伯和阿水并肩站在船头,周伯指着天上的星:“今晚的北斗星偏南,按老规矩,明天该转风向。”阿水翻开笔记本:“洋流图上也标了,过了琉球,暖流会转向东,咱们得稍微调整航向。”两人相视一笑,指挥的口令竟出奇地一致。
郑伟站在甲板上,看着夕阳把海水染成金红色,暖流在船后留下长长的光带,像条连接着美洲和亚洲的金线。他突然明白,航海最要紧的不是死守老规矩,也不是盲目信新法,而是像这洋流一样——既能顺应自然的规律,又能发现未知的路径。
“还有多久能到泉州?”有船员问。周伯掐指一算,又看了看阿水的笔记本,笑着说:“按这暖流的劲儿,最多再走七天!”
船员们的欢呼声响彻海面。船帆被风鼓得满满的,烟囱里的黑烟在暖风中直往上飘。郑伟知道,这趟借助暖流的航程,不仅节省了时间,更在船员们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老经验和新知识,从来不是对头,而是能握在一起的两只手,能让船在茫茫大海上,走得更稳、更快、更远。
夜色渐浓,北太平洋暖流依旧无声地推送着船队向前。周伯的老罗盘和阿水的新图纸并排放在驾驶台上,指针和箭头都指向着同一个方向——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