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舟山军港落成(2/2)
信号兵挥动红黄两色旗,远处的“海鲨号”立刻调转船头,明轮搅得海水翻涌。那艘倭船见势不妙,掉转船头就跑,帆绳被风吹得“啪啪”响,活像条被追的野狗。
“跑不远的。”郑伟放下望远镜,嘴角勾起笑意,“‘海鲨号’的蒸汽机是新换的,比它快两成。”
果然,没一袋烟的功夫,远处就传来两声炮响——是“海鲨号”在鸣炮警告。倭船吓得帆都落了一半,歪歪扭扭地往公海逃,连掉在海里的橹都没敢捞。
码头上的渔民们看得直叫好,有人拍着巴掌喊:“打得好!让这些狗东西再敢来!”老汉擦着笑出来的眼泪,对郑伟说:“大人您看,这军港一立,不光防海盗,还长咱渔民的志气!”
午后,军港举行落成仪式。当地官员和渔民代表站满了码头,郑伟让人揭开了刻着“舟山军港”的石碑,碑座上还嵌着块小石板,刻着建港的工匠名单——从石匠头到搬运工,一个不落。
“这港不是我郑伟一个人的,是大家一块建起来的。”郑伟的声音被海风送得很远,“石匠们凿了三百天石头,渔民们帮着运了五十船木料,连孩子们都来捡过碎石子。以后谁来这儿,都得知道,这港是靠众人的力气撑起来的。”
石匠头老李站在人群里,听见这话,悄悄抹了把脸。他手上的伤还没好——上个月凿最后一块基石时,被碎石崩了个口子,现在还留着疤。可看着自己凿的石头稳稳地立在海里,比啥药都管用。
仪式结束时,夕阳把军港染成了金红色。巡逻艇返航靠岸,水兵们扛着刚缴获的倭刀下来,刀上还沾着海盐。渔民们围上去看新鲜,有人摸着炮管问:“这铁家伙真能打到十里地?”水兵拍着胸脯:“不光能打,还能打准!下次演练,让你们见识见识!”
郑伟站在指挥塔上,望着渐渐亮起渔火的海面。远处的渔船像撒在水里的星星,比往常多了一倍——大概是军港落成的消息传开了,渔民们都敢往远海去了。他想起刚来时,这里只有几间破木屋,渔民们见了官船就躲,生怕是来收税的。
“明天开始,派一艘艇护送渔船去渔场。”郑伟对副官说,“让水兵们跟渔民学学看浪辨礁,也让渔民们看看咱的炮怎么用。”他顿了顿,补充道,“再备些伤药和淡水,渔民出海不容易,能帮就多帮点。”
夜色渐浓,军港的路灯亮了起来。这是用煤油灯改良的,玻璃罩防风,照得码头亮如白昼。守库的士兵换了岗,新上岗的小伙子哼着家乡的小调,枪上的刺刀在灯光下闪着光。
郑伟最后看了眼军港,石码头、弹药库、了望塔,还有远处巡逻艇的灯光,像一串穿在海线上的珠子,结实又安稳。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往后,南海的榆林港,东海的宁波港,都会照着这个样子建起来,用石头和铁,把这片海的安稳,一点点钉牢在浪涛里。
离开时,他听见渔民们在唱渔歌,调子比往常欢快得多。歌声混着海浪拍岸的声音,在军港的夜空里飘得很远,像在跟过往的苦难告别,也像在迎接一个能踏实撒网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