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85章 铁矿场的改革

第85章 铁矿场的改革(2/2)

目录

解决了开采效率的问题,运输又成了新的瓶颈。崩落的矿石堆积在洞口,依旧要靠人工背运到山下的冶炼坊,五十个壮汉轮流上阵,一天也运不完一次爆破的量。

“光炸得快没用,运不出去也是白搭。”曹林盯着矿洞到冶炼坊的路——不过两里地,却是上坡加弯道,最陡的地方得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

他让人找来硬木(青冈木,质地坚硬),锯成两寸厚的木板,再请铁匠坊打了些薄铁皮,包裹在木板边缘,做成凹槽形的“轨道”。又用同样的硬木打造了两节车厢(类似斗车,带挡板),底部装了简易的木轮,刚好能嵌在轨道里。

“试试。”曹林示意两个矿工站在车厢后,轻轻一推。

“轱辘——”车厢顺着轨道缓缓滑动,载着半车矿石(约两百斤),在平路上几乎不费力。到了上坡处,两个矿工一前一后,一人拉一人推,竟也稳稳地把车推了上去。

“我的娘哎!”老矿头跑过去,摸着发烫的铁皮轨道(摩擦产生的热量),眼睛瞪得像铜铃,“往日这半车矿石,得五个人抬着走,现在俩娃子就搞定了?”

他让矿工们再试一次:装满矿石的车厢(三百斤),两人推送,从矿洞到冶炼坊,只用了往日五分之一的时间。往日需要五十人轮班抬一天的量,如今两个矿工推十趟就能完成。

“这辈子没见过这么省力的法子!”老矿头抚着轨道,指腹摩挲着铁皮的纹路,激动得眼泪都快下来了,“曹当家的,您这是给咱矿工指了条活路啊!不用再把骨头累散架了!”

矿区里一片欢腾。矿工们围着轨道车,有的摸车厢,有的敲轨道,议论纷纷:

“这轨道车要是能再多几节,是不是能一次运更多?”

“要是下坡,是不是能自己滑下去?”

“咱们也能像那些读书人一样,动动嘴皮子就把活干了?”

曹林笑着补充:“再让铁匠坊把木轮换成铁轮,加些滚珠,会更省力。另外,多铺几条轨道,分上行和下行,就不用来回挪车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矿区彻底变了样。爆破声每天准时响起,不再是吓人的巨响,而是规律的“闷哼”,每次都精准地崩落矿石;轨道从一条变成三条,分上行、下行和备用,铁轮轨道车在上面穿梭,“咕噜咕噜”的声响代替了往日的号子声;矿工们不再弯腰驼背地背矿篓,而是推着轨道车,脚步轻快,脸上的汗水里都带着笑意。

老矿头算过一笔账:自从用了火药爆破和轨道车,铁矿日产量从原来的五十车(每车两百斤)提升到两百车,人力却从两百人减到五十人,剩下的人要么去学习爆破技术,要么去打理轨道,日子轻松了,工钱却比以前多了三成(产量上去了,提成也多了)。

这天傍晚,曹林站在矿区的高台上,看着夕阳下穿梭的轨道车,听着远处传来的爆破闷响,身后是老矿头递来的粗瓷碗(盛着温热的米酒)。

“曹当家的,”老矿头一饮而尽,抹了抹嘴,“您这法子,比啥神仙都管用。我挖了四十年矿,今儿才算明白,啥叫‘人定胜天’。”

曹林望着冶炼坊的方向,那里烟囱林立,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充足的铁矿正源源不断地变成铁器、武器,支撑着断云寨的崛起。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断云寨要站稳脚跟,靠的不只是蛮力,更是让“效率”说话的智慧。

轨道车“咕噜咕噜”地驶过,载着沉甸甸的矿石,也载着断云寨越来越稳的根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