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铁骑拓土与残兵之溃(2/2)
流寇们本就乌合之众,一碰即溃,有的跪地求饶,有的往山林里钻。战斗不到一个时辰就结束了,清点战果:击杀七百多人,俘虏两千余人,只有二百多跑得最快的逃进了深山。
“大当家有令,俘虏全部带回断云寨!”赵虎让人把俘虏绑起来,用绳子串成一串,像赶羊似的往回送。这些俘虏里,有 士兵,有地痞流氓,还有被裹挟的农民,个个面黄肌瘦,眼神里满是恐惧。
消息传到断云寨,曹林正在看边境互市的账本,听说俘虏了两千多人,眼睛一亮:“都是劳力啊!带回来看管起来,让他们去修水库、铺路,干活赎罪,表现好的还能编入民夫队,给口饭吃。”
他让人在寨外搭了临时营房,用木栅栏围起来,派士兵看守。俘虏们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干活,搬石头、挖水渠,虽然累,但能吃饱饭——断云寨给他们的口粮是糙米饭,管够,比当流寇时啃树皮强多了。
有个俘虏是 铁匠,被分到铁匠坊帮忙,看着新出炉的线膛枪,叹着气说:“要是州府早有这武器,咱也不至于败得这么惨……”看管他的士兵笑着说:“现在好好干活,将来或许能让你儿子进学堂,不当兵也能过好日子。”
云州府的王知府听说残兵被击溃,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亲自带着礼物去铁矿军营道谢,还额外多送了一百两银子:“赵旅长,多亏了你们,不然云州府又要遭殃!这点银子,给弟兄们买酒喝!”
赵虎没收银子,只让他按约定把下个月的粮饷提前送来:“王知府放心,有我们在,铁矿丢不了,云州府的安稳也丢不了——只要粮饷给足。”
王知府连连应承,心里却暗自咋舌:断云寨的兵不仅能打仗,还会算账,这驻军的钱花得值!
边境的互市越来越兴旺,陈七又让人扩了场地,盖了几十间石屋当商铺,聚宝市的商户们闻风而来,把绸缎、茶叶、瓷器都摆到了草原上。一个月下来,光交易税就收了五百两,比驻军的粮饷还多。
“大当家这招太高了!”陈七在给曹林的信里写道,“现在草原部落见了咱的士兵,老远就打招呼,有的还帮咱盯着有没有流寇,比自家护卫还上心!”
曹林把两封来信放在一起:一封是赵虎报捷的战报,血迹未干;一封是陈七描述互市热闹的信,字里行间都是笑意。他看着窗外,聚宝市的商贩们正在卸货,温棚里的玉米已经长到半人高,远处的水库工地传来夯歌——那是俘虏们在干活,声音虽然沙哑,却透着一股踏实劲儿。
这就是断云寨的生存之道:一边用铁骑守住疆土,击溃来犯之敌;一边用互市聚拢人心,让刀剑变成算盘。打得了硬仗,也做得了买卖;能让敌人恐惧,也能让朋友安心。
初夏的风掠过断云寨的高墙,带着草原的青草香和铁矿的烟火气。骑兵旅的士兵在边境巡逻,马蹄踏过新绿的草地;步兵旅的士兵在铁矿站岗,枪尖闪着冷光;俘虏们在工地干活,汗水滴进翻耕的土地。
曹林知道,边境的烽烟不会完全熄灭,流寇也可能卷土重来,但只要这两样东西在——能打仗的枪,能生财的互市,断云寨就能在这片土地上站得越来越稳,把势力范围的红线,一点点往更远的地方画去。
而那些曾经的敌人、俘虏,终会在日复一日的安稳日子里,明白断云寨的规矩:不是靠刀枪硬抢,而是靠本事吃饭,靠公平立足。这或许,比任何胜仗都更能巩固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