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火药与利刃(1/2)
清溪镇的夜色比断云寨沉得多,镇衙西侧的军械库像一头沉默的巨兽,蜷缩在月光下。曹林带着二十名断云卫和老周师徒,伏在街角的阴影里,看着军械库门口的两盏灯笼——那是守军换岗的信号,灯笼熄灭又亮起时,就是他们动手的时机。
“记住,只拿火药,不动别的。”曹林压低声音,最后一次叮嘱,“老周,撬门要快,动静要小;断云卫分成两组,一组望风,一组搬运,一刻钟内必须撤离。”
老周攥紧手里的钢钎,手心全是汗:“少主放心,我这钎子专撬铁皮门,比钥匙还灵。”
梆子敲过三更,军械库门口的灯笼果然灭了。换岗的守军打着哈欠交接,脚步声在石板路上拖得很长,谁也没注意到街角阴影里的动静。等最后一个守军走进值班室,曹林打了个手势,队伍像泥鳅一样滑了出去。
老周带着徒弟冲到火药库门口,钢钎“咔哒”一声插进铁皮门的缝隙,他和徒弟一人一边,猛地发力,只听“嘎吱”一声,厚重的铁皮门竟被撬开一道缝。“够了!”老周低喝一声,徒弟立刻塞进去一根特制的铁钩,轻轻一拉,门闩便脱了扣。
门刚打开一条缝,一股浓烈的硫磺味就涌了出来。曹林探头一看,仓库里码着几十只木桶,桶身贴着“火药”的封条,旁边还堆着几捆引线,正是他们要找的东西。
“搬!”曹林一声令下,断云卫们立刻行动。每人抱起一只木桶,动作轻得像搬运棉花,木桶碰撞的声响被他们用麻布裹住的胳膊缓冲掉,几乎听不见。老周的徒弟则扛起那几捆引线,脸上的兴奋压过了紧张——这些线浸透了桐油,正是做手雷和地雷引线的好材料。
不到一刻钟,仓库里的火药桶就被搬空了。曹林最后检查了一遍,确认没留下任何痕迹,连地上的脚印都用麻袋擦了擦,才示意撤退。
刚走出军械库,值班室里突然传来咳嗽声。曹林心里一紧,立刻让断云卫们扛起木桶往镇外撤,自己和陈七留下断后。还好那咳嗽声只是守军睡迷糊了,翻了个身又没了动静。
“好险!”陈七抹了把汗,跟着曹林追上前队。
镇外的接应点,听风司的人早已备好十匹快马,每匹马能驮两桶火药。断云卫们迅速把木桶固定在马鞍上,老周师徒抱着引线捆,一行人趁着月色往断云寨疾驰。马蹄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却没人敢放慢速度——他们知道,天亮后发现火药失窃,官府必定会全城搜捕。
天蒙蒙亮时,这支“火药队”终于回到了断云寨。看着二十多匹战马驮着的火药桶,守寨的弟兄们眼睛都直了,连忙帮忙把木桶卸下来,往铁匠铺旁边的空仓库里搬。
“全是空的?”曹猛闻讯赶来,看着空荡荡的木桶堆放处,又惊又喜,“你们把军械库的火药全搬回来了?”
“一点没剩。”曹林笑着擦了把汗,“黑石部要反扑,这点火药还不一定够呢。”
接下来的两天,断云寨的铁匠铺和空仓库成了禁地。老周带着徒弟们没日没夜地铸造手雷壳和地雷壳,生铁在熔炉里烧得通红,倒进模具时发出“滋啦”的声响,冷却后敲掉毛刺,一个个带着锯齿棱的铁球和扁圆陶罐整齐地码在地上。
仓库里,曹林正带着断云卫组装武器。他亲自示范:先往手雷壳里填三分之二的火药,再塞进去一把碎石和铁屑,最后插上引线,用黏土封住小口;地雷则更简单,陶罐里装满火药和碎石,引线从罐口牵出,用油纸包好防潮,埋在土里时只要露出引线头就行。
“引线要留三寸长,”曹林拿着做好的手雷,给弟兄们演示,“点燃后有足够时间扔出去,太短容易炸到自己,太长会被敌人躲开。”
石头试着做了一个,填火药时手都在抖:“这玩意儿真能炸开?别到时候成了哑弹。”
“试试就知道了。”曹林带着他去后山的空地,手里拿着火把,“退后三十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