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准备自制基础仪器,对教育的思考(2/2)
但实际生产中需要考虑市场情况啊,当前约翰国牵头搞得标准协会各国都加入进去了,总不能自己单独搞一套吧!
他沉吟了一下,大不了找高卢国、汉斯国等领事去,一两套原始工具他们还是能搞到的,“本神来想办法!”
“当前先挑选玻璃仪器材料,本神倾向于硼硅酸盐玻璃这种硬质玻璃,咱们需要试验出各种成分的比例,工艺流程。”
“一旦确认工艺流程,咱们就可以生产烧杯、试管、烧瓶、锥形瓶、量桶、分液漏斗、冷凝管、温度计等仪器。”
“咱们争取每5个学生共用一套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快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作为一个理科生,他对上辈子那邪“填鸭教育”、“应试教育”的论调嗤之以鼻。
所谓的填鸭教育,就是学生光学理论,没见过对应的科学现象,学习难度高很多,还只能死记硬背。
在社会闯荡几年,有过足够经验,你就会发现曾经初高中学不进的物理、化学理论真的很简单,因为你是真的见过对应理论形成的实物,甚至还能举一反三。
而没经历过的学生,就只能死记硬背。
比如一个孩子学到书本上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通过自己实验还原一遍,那么他就有了同一个知识文字、图像、逻辑的信息整理过程,那么他就能快速掌握。
而这个前提,就需要大量的实验室,大量的实验设备,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但这么做,一个推行平民教育的国家真的负担得起这种高昂的投入么?
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想要破除他们所说的“填鸭教育”,就只能走精英化路线,将同样的教育资源投给少数人,这他们是不是会如愿呢?
还有“应试教育”成才率低,毕业即失业的论调,也是说的冠冕堂皇,背后的核心算计也不低啊。
应试教育是平民教育最核心、最公平的选人手段,而所谓的应试教育低能,又建立在前面缺少实践上。
就拿大学来说,所有大学教材都是成熟的成体系的该学科基础科学理论。
能跟上社会的,基本上是在不断快速更新的各种论文上,及企业、机构实验室内。
这里面的东西能公开么?
大学教育首先是将该学科基础科学理论教给你,然后你通过学习该学科前沿论文,然后进实验室复刻该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新的实验。
而现实中是普通大学生有几个主动学习前沿论文的?
不少人四年连实验室都没进过,他们连自己学科基础理论知识都是死记硬背,这基本又回到了之前的填鸭教育论调上了。
当前的情况就是只有那么一小撮基础知识掌握最好,成绩优秀的人才能被批准进实验室。
才会在老师的带领下,主动学习自己学科前沿零散化的知识。
而偏偏企业也不愿意花代价培养新人,他们直接去学校掐尖招学生。
那些常年泡实验室的尖子,进入企业就能直接进入实验室他不香吗?
指望他们要一些实验室都没进过,连自己本专业基础知识都没牢固掌握的人,重新培养,搞慈善吗?
除了计算机类的,知识更新比较快,其他工科科目大学教材基本够用了,真正跟上市场步伐的,是那些零散的不成体系的论文,才是更进一步的教材。
无论是“填鸭教育”,还是“应试教育”都只是经济受限下,在普及平民教育的基础下一种无奈罢了。
这种论调不知影响了多少人,真得逞了,基本就会走上精英们教育资源集中,普通人快乐教育的路子。
学生人均实验室保有量提升不起来,一切白说!
当然这里面还有学生进入大学,对自己放任自流的原因在里面。
所以沈默打算激进的将实验设备、材料在神域内大学普及。
让每个人一边学,一边动手实践。
反正进来的都是魂体状态,就算出现实验危险,最多就是魂体受伤,疗养一段时间就是了,又出不了生命危险。
更何况实验发生意外,魂体受伤,也能让他们真正牢牢记住实验安全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