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硅谷魅影与数据陷阱(1/2)
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寒意尚未从骨子里完全散去,林灿的私人飞机已经降落在美国加州圣何塞的国际机场。硅谷,这片全球科技创新的心脏地带,阳光明媚,棕榈树摇曳,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二进制代码和风险资本的味道。然而,在林灿眼中,这片繁华之下,隐藏着“基金会”那名为“引路人”的毒蛇,正吐着信子,等待时机。
根据伊莎贝拉提供的方向和耗子后续的筛查,目标范围已经大大缩小,锁定在几个与奥丁资本有过微妙资金往来、且在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领域投资布局极其精准且低调的实体和个人身上。其中,一个名为“前瞻视野资本”的基金,及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斯特兰奇,嫌疑最大。
斯特兰奇,四十岁出头,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曾在谷歌x实验室担任要职,后创立“前瞻视野资本”,以其对颠覆性技术近乎预知般的投资成功率而闻名于顶级圈层,但本人极其低调,很少在媒体前曝光,被誉为“硅谷最神秘的预言家”。
“灿哥,这个斯特兰奇有点邪门。”耗子远程汇报,声音带着一丝不解,“他的投资记录干净得像被上帝亲吻过,每次都能在技术爆发前夜精准下注。我们分析了所有公开和半公开数据,找不到任何内幕交易的证据,仿佛他真能看透未来。而且,他的基金架构复杂,核心团队背景成谜,与华盛顿一些智库和国防项目承包商关系暧昧。”
“看透未来?”林灿站在下榻的五星级酒店套房落地窗前,俯瞰着硅谷绵延的低层建筑和穿梭的车流,“要么是拥有我们未知的信息渠道,要么……他就是‘引路人’,或者至少是‘引路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战略推演(初级)”能力在他脑中默默运转,将斯特兰奇的履历、投资轨迹、人脉网络与“基金会”的行事风格进行比对模拟。推演结果显示,高度吻合。斯特兰奇具备“引路人”所需的一切特质:顶尖的技术背景、隐秘而强大的资本网络、以及……那种超越常理的“预判”能力。
“接触他。”林灿下达指令,“用我们在硅谷新注册的那家壳公司‘量子跳跃科技’的名义,申请与‘前瞻视野资本’进行投资洽谈。项目就用王小川团队‘优化’过的那套‘下一代分布式AI训练框架’。”
这是一步险棋,也是一次直接的试探。用一份内嵌了逻辑陷阱的“诱饵”技术,去接触可能是“引路人”本身的目标。
“明白!我这就去准备一份能让斯特兰奇流口水的‘商业计划书’!”耗子兴奋起来。
几天后,“量子跳跃科技”收到了“前瞻视野资本”的会面邀请。对方对这份涉及核心AI训练架构的“突破性”技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会面安排在“前瞻视野资本”位于帕洛阿尔托的总部。建筑设计极具未来感,通体白色,线条流畅,内部安静得如同科研机构,与外面喧嚣的硅谷形成鲜明对比。
接待林灿(化名“林博士”,量子跳跃科技首席科学家)的,并非斯特兰奇本人,而是一位名叫雪莉·杨的华裔女性投资总监。她约莫三十五六岁,知性干练,笑容亲和,但眼神锐利,言语间对技术细节的理解十分深刻。
“林博士,您的这份关于分布式训练中梯度同步优化的新算法,构思非常巧妙。”雪莉·杨翻阅着耗子精心准备的技术摘要,赞许地点点头,“这确实解决了当前大规模AI模型训练的几个关键瓶颈。不知道贵公司的核心团队背景是?”
林灿早已准备好一套说辞,提及了一个虚构的、由几位匿名天才极客组成的团队。雪莉·杨听得十分专注,不时提出几个一针见血的问题,都被林灿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耗子提供的“剧本”一一化解。
整个会谈过程,林灿的“微表情分析”全程开启。雪莉·杨表现得非常专业,几乎无懈可击。但林灿还是捕捉到,当她听到算法中某个特定环节的“创新性”描述时,她的瞳孔有极其微妙的收缩,那不是惊讶,更像是一种……确认?
她在确认什么?确认这份技术的“价值”?还是确认……这就是他们一直在寻找或者期待的某种东西?
会谈结束时,雪莉·杨表示会将项目提交给投资委员会,并暗示斯特兰奇先生本人可能会对这类前沿项目感兴趣,安排进一步的深度交流。
离开“前瞻视野资本”总部,林灿立刻联系耗子。
“耗子,重点监控雪莉·杨和斯特兰奇的所有通讯,尤其是会谈结束后的这段时间。我感觉,她似乎认出了我们鱼饵里的‘钩子’。”
“收到!已经锁定目标!等等……有情况!”耗子突然喊道,“灿哥,我们设置在‘量子跳跃科技’服务器上的蜜罐被触发了!有人在尝试用高级权限访问我们那份技术文档的原始数据和底层代码!”
鱼儿不仅咬钩了,还想把鱼饵连锅端!
“能追踪到来源吗?”林灿眼神一凛。
“对方很狡猾,用了好几层跳板,但核心流量特征……指向‘前瞻视野资本’的内部网络!”耗子语气肯定,“他们在反向验证我们技术的真伪,或者说……在寻找我们埋下的陷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