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议事(2/2)
皇上深邃的目光扫过殿内众臣,将各人神色尽收眼底,沉吟片刻后,沉声问道:“北狄戎人来势汹汹,边关危殆。除秦爱卿外,可还有哪位将军愿领兵驰援?”
话音甫落,当即又有几位资历较老的武将出列请命。兵部尚书林宏远见状,上前一步,朗声道:
“皇上,臣以为,虎威将军李晓常年驻守西北,熟知狄戎作战习性,且多次参与边关防务,经验老到。
此次增援关系重大,臣推举李将军为主将,秦将军可为副将,二人相辅相成,必能稳固边关。”
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阵低语。皇上目光在李晓和秦镇天之间逡巡,殿内一时静默,只闻烛火噼啪作响。
经过再三权衡,皇上终于开口,声音沉稳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准林爱卿所奏。命虎威将军李晓为主将,秦镇天为副将,即刻点齐二十万大军,连夜开拔,驰援北境。
此战关乎国运,朕要尔等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边关四城,绝不容北狄戎人践踏我大晟一寸国土!”
圣旨既下,李晓与秦镇天即刻跪领皇命。皇上令二人速去准备,又示意其他大臣退下,独独留下了户部尚书郑海与兵部侍郎钱斌。
待殿内只剩心腹重臣,皇上这才倾身向前,语气凝重:
“郑爱卿,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二十万大军开拔,后续粮草辎重可能保障?朕要听实话。”
郑海闻言,额角渗出细汗,却不敢擦拭,只躬身回禀:“回皇上,户部粮仓现存粮草约可供十五万大军三月之用。
若二十万大军开拔,加上沿途消耗及战时补给,恐仅能支撑月余。且如今并非秋收时节,新粮未入,若要从各州府调粮,至少需半月时间。”
皇上脸色愈发阴沉,指尖重重敲在龙案上:“月余?北狄戎人此番来势汹汹,战事岂是一月可了?郑爱卿,这就是你给朕的答复?”
郑海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臣惶恐!去岁江南水患,两湖蝗灾,收成本就不佳。各地粮仓存粮已比往年少了三成。臣...臣已尽力调度,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一直沉默的钱斌此时上前一步:“皇上,臣有一策,或可解燃眉之急。”
皇上锐利的目光转向他:“讲。”
“可先从京畿三大营调拨部分军粮应急,同时下令各州府开仓放粮,命粮商限期将存粮售与官府。再派快马往江南、湖广等地,以高于市价一成的价格紧急购粮。”
钱斌顿了顿,补充道,“只是此举恐会引起民间粮价波动,需严惩囤积居奇者,以安民心。”
皇上沉吟片刻,眼中闪过决断:“准!郑爱卿,就按钱侍郎所言去办。朕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前线粮草绝不能断!若因粮草不济导致战事失利,朕唯你是问!”
郑海连声应诺,冷汗已浸透朝服。
待二人退下,皇上独坐龙椅,望着跳动的烛火,长长叹了口气。他何尝不知国库空虚,但这一战,大晟输不起。
----------
宝子们,国庆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