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59集 大明兵部尚书于谦加入皇帝群(11)

第59集 大明兵部尚书于谦加入皇帝群(11)(2/2)

目录

朱载坖:“就是就是,成化帝这事儿办得漂亮,总算是给于谦一个圆满的交代,也让天下臣子知道咱朱家还是讲道理的。”

朱翊钧:“这本来就是应该的,于谦本来就不该蒙冤。不过成化帝,你这诰文写得文采真好啊,传遍全国,可大大挽回了咱大明皇室的面子。”

朱佑樘:“我登基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489年,弘治二年,我听了给事中孙需的建议,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同“敏”音),还在他墓边建了祠堂,题名叫‘旌功’,让地方相关部门每年按时祭拜。”

朱翊钧:“1590年,也就是我的万历十八年,又把谥号改成了忠肃。杭州、河南、山西这些地方,世世代代都一直祭拜他。”

朱元璋:“你们几个小子干得还不错,总算是给于谦正名了。于谦那可是咱大明的顶梁柱,不能让他一直被冤枉。”

朱见深:“太祖爷过奖了,孙儿也知道于谦冤屈,这都是孙儿应该做的。”

朱厚照:“这么一来,于谦的名声那是越来越响亮咯,以后一提于谦,那在咱大明就是响当当的人物,肯定流芳百世啊!”

朱载坖:“可不是嘛,这祠堂一建,祭祀不断,也能让他在天上安心了。”

朱翊钧:“对呀,而且各地都祭拜他,看得出来于谦在老百姓心里的地位多高。咱们大明能有这样的臣子……”

秦良玉:“@于谦 于大人最后你来说说呗。”

于谦:“承蒙各位皇上和同僚惦记,我虽然含冤死了,但死后能还我清白,也没啥遗憾了。只希望以后大明的臣子们,都能把国家和老百姓放在心上,别再犯我这样的错。

我这辈子,对得起天地,对得起大明,只盼着大明江山稳固,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想起当年的事儿,还是挺感慨的,要是当时朝堂能清明点,也不至于落得那样的下场。

好在后来的皇上们能明辨是非,让真相大白,我这么多年的心血也没白费。我在地下也能安心了。

往后,还希望各位继续为大明的繁荣努力,别让老百姓受苦,别让外敌欺负咱们。”

朱元璋:“嗯,于少保说得对。咱朱家子孙以后都得记住,忠良的臣子是国家的根本,可不能亏待他们。”

朱棣:“没错,想我大明开疆拓土,哪一步能离得开忠诚勇敢的人。以后得好好选拔培养人才,别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

朱标:“据说于少保写了不少诗词,都有哪些?”

于谦:“回懿文太子,我确实写了一些诗词,像那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就是我比较得意的作品,也算是我一生的写照吧。”

朱厚照:“哇哦,这首诗太有气势了!于少保这是借石灰说自己要一辈子清清白白呢,厉害厉害!”

朱翊钧:“还有那首《咏煤炭》也超棒啊,‘凿开混沌得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少保这心里装的全是老百姓啊!”

戚继光:“没错没错,从这些诗就能看出于少保的胸怀和担当,不像有些文人,就知道写些风花雪月的东西。”

秦良玉:“我还喜欢于少保的《入京》,‘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两袖清风,这才是当官的榜样!”

朱聿键:“哎呀呀,听你们这么一说,于少保不光军事厉害,诗词也这么厉害,简直是全才啊!”

朱元璋:“于少保的诗词和他的为人一样,刚正不阿,心怀天下,这才是我大明臣子该有的样子。”

朱棣:“是啊,以后得让咱大明的学子们多学学于少保的诗词,更要学学他的为人处世。”

朱标:“没错,让大家都知道,当官就得像于少保这样,清正廉洁,把天下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

秦良玉:“既然这样,我有个提议,能不能让于少保留在群里?”

朱祁镇:“既然是秦将军提的,那行啊。”

朱元璋:“没错,@于谦 你就留在群里吧。”

于谦:“感谢各位的厚爱,那我就不客气了,留下跟大家一起聊。”

秦良玉:“好嘞,于少保答应留下,那明天接着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