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风起青萍,未雨绸缪(2/2)
“压舱石……这个比喻真好。”明元重复着这个词,似乎有所领悟,“所以,怒那是觉得,家里也应该有点像‘压舱石’一样的东西吗?”
“这只是怒那个人的一点想法,”银珠没有直接肯定,而是说,“最重要的是阿爸和欧妈能商量着来。不过明元,你能想到这些,说明你真的长大了,会思考问题了。”她鼓励着弟弟。
“真的吗?”明元的声音明显高兴起来,“谢谢怒那!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的!
又聊了几句家常,银珠挂了电话。与明元的这番对话,更坚定了她研究黄金投资的决心。这不仅是为自己,或许在未来,也能成为整个家庭的一份保障,尤其是应对欧妈那种容易恐慌的性格。
接下来的几天,银珠利用一切碎片时间,穿梭于图书馆的经济学区,查阅关于黄金定价机制、历史走势、与通货膨胀关系、以及实物黄金与纸黄金(如黄金EtF的前身概念)投资渠道的资料。她发现,在当时的韩国,个人直接投资实物黄金的渠道还比较有限,主要是通过银行购买金条或金币,门槛较高且流动性相对较差。而国际金价当时正处于一个相对的历史低位,盘整了多年。
一天晚上,她特意给父亲郑汉采打了个电话。
“阿爸,我是银珠。”
“银珠啊!”郑汉采的声音透着愉悦,“吃饭了吗?学习累不累?”
“吃过了,不累。阿爸,听说您的连载反响很好,真为您高兴!”
“呵呵,都是托我们银珠的福,一直鼓励阿爸。”郑汉采语气欣慰,随即关切地问,“你那边钱够用吗?阿爸现在稿费多了,给你寄一些去吧?”
“不用不用,阿爸!”银珠连忙拒绝,“我这边打工和之前的一点积蓄够用的。您赚的钱自己留着,或者跟欧妈商量着,给家里改善一下,您写作也需要安静的环境。”她顿了顿,引入正题,“阿爸,我最近看一些经济方面的书,有个想法想跟您聊聊。”
“哦?什么想法?你说。”郑汉采对女儿的见解一向重视。
“就是关于家里的资产配置……阿爸您觉得,除了存银行,有没有必要配置一点像黄金这样的硬通货?比例不用大,就当是给家庭财富加个‘保险’。”银珠谨慎地选择着措辞。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郑汉采似乎在认真思考:“黄金……嗯,老话确实说‘盛世藏玉,乱世藏金’。现在当然是好时代,但未来的事谁说得准呢?留一点后手,倒也不是坏事。不过这个我不太懂,操作起来麻烦吗?”
“目前看,可能主要通过银行买点实物金条或纪念金币,算是长期持有,不急用的话。”银珠解释道,“具体我也不专业,只是觉得有这个可能性。主要还是看您和欧妈的意思。”她没有强求,只是播种一个想法。
“阿爸明白了。”郑汉采郑重地说,“我会考虑的。银珠啊,你能想到这些,考虑得这么远,阿爸真的很欣慰。你安心读书,家里的事,阿爸会处理好的。”
放下电话,银珠走到窗边,望着汉城璀璨的夜景。股市的短期波动可以带来快钱,但真正的财富积累和风险抵御,需要更长远和稳健的布局。黄金,这种穿越了千年时空的货币之王,其价值在和平年代容易被遗忘,但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却一次次证明其“定海神针”的作用。她记得2020年那场全球疫情引发的市场恐慌和黄金暴涨,虽然遥远,却像一颗遥远的北极星,指引着她长期配置的方向。
她回到书桌前提笔在笔记本上写下:
“短期:关注股市波段机会,积累现金。
中长期:逐步建立黄金资产配置(占投资组合5%-10%),作为压舱石。关注银行具体购买渠道和费用。
目标:构建能够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稳健增长的资产体系。”
合上笔记本,银珠的心绪平静而坚定。学医是她的理想和立身之本,而理财投资,则是她守护这份理想、确保人生自主权的坚实盾牌。在充满机遇与风险的九十年代,她既要低头赶路,刻苦钻研医学,也要抬头看天,为未来的风雨做好万全准备。这种前瞻性的规划和稳健的执行力,正是她区别于同龄人,一步步走向真正独立和强大的关键。
(第八十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