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韩娱银珠:逆袭医路,重塑家门 > 第27章 叙事技巧的灌输与明元的觉醒

第27章 叙事技巧的灌输与明元的觉醒(1/2)

目录

市立图书馆的角落,“编辑部”第二次会议悄然进行。窗外秋意渐浓,室内却因思维的碰撞而暖意融融。

郑汉采将写得密密麻麻的几页稿纸推到银珠面前,眼神期待中带着紧张,像个等待老师批阅作业的学生。“银珠,你看看,这是根据上次讨论的思路,我写的第一个故事草稿,是关于那个老街书店老人的。”

银珠接过稿纸,认真阅读起来。故事讲述了一位在仁寺洞老街经营旧书店数十年的老人,面对日益兴起的大型连锁书店和年轻人阅读习惯的改变,生意日渐萧条,内心充满了对过往时光的眷恋与对未来的迷茫。故事文笔细腻,情感真挚,充满了怀旧的感伤。

(穿越者意识快速分析:)“文笔优美,情感渲染到位,典型的传统文学手法。但……节奏略显沉缓,冲突不够尖锐,缺乏让读者迫切想知道‘然后呢’的钩子。”)

银珠看完,放下稿纸,迎上阿爸期盼的目光。(原身银珠能感受到故事里的情感,但穿越者意识更清楚如何让它更具吸引力:)“阿爸写得很好,老人的孤独和坚守很打动人心。”

郑汉采脸上刚露出笑容,银珠却话锋一转,语气温和但坚定:“不过,阿爸,如果我们想让更多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也愿意看、喜欢看,或许可以在讲述方式上做一些调整。”

“调整?”郑汉采一愣,有些不解,“是哪里写得不好吗?”

“不是不好,”银珠斟酌着用词,尽量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方式表达,“是我们可以让故事更……有张力一些。比如,开篇能不能不要直接描写老人的回忆和感伤,而是先设置一个强烈的冲突或悬念?”

她拿起笔,在空白的稿纸上一边写画一边解释:“比如说,故事开头,可以直接写开发商下了最后通牒,一周后就要来丈量店铺,准备拆迁。老人看着满屋的书籍,如同看着即将离散的老友,内心绝望。然后,再通过他的视角,引出对往昔的回忆——曾经门庭若市的书店,那些固定的老书客,空气中弥漫的墨香和茶气……这样,回忆因为现实的紧迫感而显得更加珍贵和无奈,读者也会从一开始就关心:书店到底能不能保住?老人该怎么办?”

郑汉采听得入了神,眼睛越来越亮。(郑汉采内心:)“对啊!这样一改,故事好像一下子就‘立’起来了,让人揪心!”)

“还有,”银珠继续灌输着来自未来的“网文精髓”,“在回忆和现实交织叙述的时候,节奏可以更快一些,抓住几个关键的场景、对话,就像电影镜头一样,不需要事无巨细。人物的对话也可以更生活化,更有力,直接展现性格和冲突。比如,老人和开发商代表的对话,可以写得再尖锐一些,突出那种无力抗争却又心有不甘的矛盾。”

她顿了顿,抛出一个概念:“阿爸,您知道吗?有种说法叫‘黄金三章’,就是说故事的开头部分极其重要,要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抛出矛盾或悬念,让他们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我们的专栏虽然每篇独立,但这个道理是相通的。”

“黄金……三章?”郑汉采喃喃重复着这个对他而言十分新颖的词,感觉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正在眼前打开。他原本的写作更偏向于散文式的抒情,节奏舒缓,经银珠这一点拨,他才意识到叙事节奏和冲突设置的重要性。

“银珠啊,”他感慨地看着森有,眼神复杂,“你这些……都是从哪里学来的?听起来……很不一般。” 他总觉得森有懂得太多,远超一个高中生的范畴。

银珠早已准备好说辞,她神色自然地说:“有些是以前在报纸副刊的评论文章里看到的,有些是……自己瞎琢磨的。我觉得,故事要让人愿意读下去,首先得‘好看’。”

(穿越者意识:)“善意的谎言是必要的。网文套路放在这个年代,确实是降维打击。”)

郑汉采不疑有他,或者说,他愿意相信这是森有的天赋异禀。他用力点头:“你说得对!是得‘好看’!我按你说的思路改改看!” 他迫不及待地拿回稿纸,重新铺开,开始勾画修改。

看着阿爸专注投入的样子,银珠心中安定。(原身银珠为能帮助阿爸而感到开心:)“能帮到阿爸,真好。”)(穿越者意识评估:)“现代叙事技巧初步灌输成功。阿爸的写作能力提升,对稳固联盟和增加家庭话语权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关于银珠自己的“写作事业”,也有了新的进展。 之前那封退稿信被她仔细收好,分析了编辑指出的不足(主要是题材与刊物风格不符以及叙述方式过于“跳脱”),这让她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个时代主流文学的审美偏好。她没有气馁,而是调整策略,选择了一些风格更贴近、受众更广的报刊继续投稿。

这段时间,她陆续又寄出了三篇文章。其中一篇生活随笔被一家发行量不错的晚报副刊采用,稿费虽然不算丰厚,但意义重大;另一篇短篇故事则被一家青少年杂志留用,通知将于下月刊发。还有一篇则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穿越者意识冷静总结:)“投稿成功率50%,符合预期。通过分析退稿和过稿文章,已初步掌握当前部分刊物的用稿倾向。写作收入虽不稳定,但作为一条潜在的、相对轻松的变现渠道,值得持续投入少量精力。”

至于发传单的兼职,随着高中课业和家教工作的稳定,银珠在经过权衡后,已经不再去了。那份工作耗时耗力,收入性价比远不如家教和潜在的写作收入,她将节省下来的时间更多地投入到学习和更有价值的活动中。

郑家的气氛,在明元身上发生了微妙而积极的变化。 自从那次英语小测验取得不错的成绩后,明元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了。他不再需要银珠每天催促,甚至会主动询问学习方法。

这天晚饭后,明元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打开电视机,而是抱着数学书蹭到了银珠身边,小声问:“怒那,这道应用题……我有点看不懂。”

银珠正在核算这个月的收支(主要是家教收入和稿费,股票收益暂未计算),闻言抬起头,看到明元眼中真实的困惑,便放下手中的小本子。(穿越者意识:)“时间投入产出比核算:辅导明元,短期内耗时,长期看有利于分化家庭内部敌对势力,价值可观。”)

她接过书,看了一眼题目,是一道关于工程问题的应用题。“你先别急着看问题,”她引导道,“把题目里给出的条件,一个一个列在草稿纸上。速度、时间、工程量……把它们的关系理清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