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 第58章 鏖兵终奏凯歌还 靖朔威名震赣北

第58章 鏖兵终奏凯歌还 靖朔威名震赣北(1/2)

目录

第五十八章:鏖兵终奏凯歌还 靖朔威名震赣北

野狼坳的血色残阳,缓缓沉入西边的山峦,将最后一片余晖洒在这片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天动地大战的土地上。硝烟未散,血腥味浓郁得化不开,但震天的杀声已然被一种胜利后的喧嚣与劫后余生的疲惫所取代。

战局,在博尔晋人头落地、柯永盛仓皇南逃的那一刻,便已毫无悬念。

失去了主帅和监军的有效指挥,清军庞大的躯体彻底失去了灵魂,变成了一头盲目溃逃的受伤巨兽。恐慌如同瘟疫,从前线蔓延到后方,从中军波及两翼。

负责监视广信城的高进库,原本还在与孙兆奎的袭扰部队对峙,当他远远望见主阵方向那面熟悉的帅旗开始移动、后退,继而看到如同决堤洪水般溃退下来的败兵,以及败兵口中语无伦次呼喊着的“章京死了!”“总兵跑了!”的噩耗,他瞬间面如死灰。

“撤!快撤!”高进库没有任何犹豫,立刻下令放弃营垒,带着麾下尚未接战的四千兵马,汇入南逃的洪流。什么军令,什么职责,在保命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然而,他想走,却有人不答应。

一直在外围袭扰、如同饿狼般盯着他的孙兆奎,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战机!

“弟兄们!鞑子主力已溃!高进库要跑!随我追上去,咬住他们!为死去的弟兄报仇!”孙兆奎不顾肋部伤势,翻身上马,手中战刀前指。

他麾下这一千八百多名经历了血火考验的将士,早已被胜利的消息刺激得热血沸腾,闻言如同出柙猛虎,爆发出惊人的气势,朝着高进库撤退的方向猛扑过去!

这已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追亡逐北!

高进库部本就军心惶惶,只想着尽快脱离战场,哪里还有半点战意?

面对孙兆奎部如同跗骨之蛆般的追击、侧击、截击,他们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逃跑的念头一旦生根,便再也无法遏制。

溃逃演变成了竞速,恐慌引发了踩踏。不断有清军士卒掉队,有人跪地乞降,有人慌不择路跑散。孙兆奎充分发挥了他灵活机动的指挥才能,不以歼灭为目的,而是以驱赶、分割、逼迫投降为主要手段。

这一追,便是十余里!从野狼坳一直追到信江的一条支流岸边。高进库四千人马,被孙兆奎一千八百余人追得丢盔弃甲,魂飞魄散,最终竟有超过两千人选择了投降,或被分割包围后缴械!高进库本人仅带着不足两千残兵,狼狈不堪地渡过河流,头也不回地继续南逃。孙兆奎见好就收,押解着漫山遍野的俘虏,凯旋而归。

与此同时,广信城那扇紧闭了二十余日的沉重城门,在巨大的“吱嘎”声中,被缓缓推开。

知府姜曰广在周损等人的搀扶下,踉跄着走出城门。看着城外尸横遍野、旌旗倒伏的战场,看着那面迎风招展、越来越近的“大明靖朔伯赵”的猩红帅旗,看着那些正在打扫战场、虽然疲惫却难掩兴奋的明军将士,这位坚守孤城、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老臣,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老泪纵横。

他整理了一下破损不堪的官袍,对着策马而来的赵高翔,推金山,倒玉柱,便要行跪拜大礼。

“姜公不可!”赵高翔急忙翻身下马,抢上前去,一把托住姜曰广的双臂,“高翔来迟,让姜公与广信军民受苦了!此礼万万受不得!”

“赵将军!靖朔伯!”姜曰广声音哽咽,紧紧握住赵高翔的手,“若非靖朔伯神兵天降,力挽狂澜,我广信满城军民,此刻已成鞑子刀下之鬼矣!此恩此德,重于泰山!请受老夫一拜!”他虽被托住,依旧深深一揖倒地。

他身后的周损以及所有出城迎接的守军、百姓,也纷纷跪倒一片,泣声、谢声不绝于耳。劫后余生的狂喜与对救命恩人的感激,交织在一起,弥漫在广信城下。

赵高翔心中亦是感慨万千,连忙让众人起身,温言安抚。

当天傍晚。

广信府衙内,烛火摇曳,暂时驱散了连日征战的阴霾,却驱不散姜曰广脸上深刻的疲惫与激动。他坚持在府衙正堂设下简单的茶饭,款待赵高翔。周损作为守城副将,也陪坐在侧。

姜曰广以茶代酒,双手微颤地举起杯盏,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沙哑:“赵将军,此役……老夫……唉!”他未语先哽,摇了摇头,方才续道:“广信得以保全,满城生灵免遭涂炭,全赖将军虎威,舍生忘死,星夜来援!将军于我广信军民,恩同再造!请满饮此杯,聊表老夫与全城百姓感激于万一!”

赵高翔连忙举杯,谦逊道:“姜公言重了!高翔身为大明臣子,抗虏守土乃分内之事。广信能坚守至今,全仗姜公与周将军,以及全城军民同心戮力,忠勇无双,高翔钦佩之至!此杯,当敬姜公,敬周将军,敬所有为国浴血的广信将士与百姓!”说罢,一饮而尽。

姜曰广闻言,眼中泪光更盛,他放下杯盏,目光望向南方,充满了希冀与感慨:“是啊,大明臣子!幸赖苍天庇佑,太祖高皇帝在天之灵护持,使我大明国祚不绝,更有隆武陛下于福州承继大统!陛下圣明,励精图治,早有光复神州之志!今有赵将军这般擎天玉柱,架海金梁般的栋梁之才,统率雄师,连战连捷,实乃陛下之福,大明之幸!老夫相信,在陛下引领下,在将军等忠臣良将辅佐下,驱逐鞑虏,光复旧都,重振我汉家河山,指日可待!”

他的话语充满了对隆武皇帝朱聿键的尊崇和对大明正统的坚定信念,这是他们这一代老臣深入骨髓的忠君爱国思想。

一旁的周损也激动地接口道:“姜公所言极是!末将此前困守孤城,每每力竭,皆因想着皇恩浩荡,想着绝不能辜负陛下,方能苦苦支撑。今日得见将军神威,更知天不亡我大明!末将愿追随将军骥尾,在陛下旗号之下,誓死抗清,虽九死其犹未悔!”他年轻的脸庞上洋溢着对隆武帝的忠诚和对赵高翔的崇敬。

赵高翔听着两人一口一个“隆武陛下”,心中明了这是姜曰广、周损等人表明政治立场和尽忠对象的方式,也是在试探他的态度。他目前仍需借助隆武朝廷的大义名分,自然不会反驳。

他面色一正,顺着他们的话说道:“姜公、周将军忠义之心,天日可鉴!隆武陛下仁德英睿,确是中兴明主。

高翔不才,蒙陛下信重,授以节钺,唯有竭尽驽钝,奋勇杀敌,以期上报君恩,下安黎庶。此番广信之捷,亦全赖陛下洪福,三军用命。待局势稍定,高翔定当具表上奏,为姜公、周将军及所有有功将士请功!”

他这番话,既肯定了隆武帝的合法性,表达了自己的忠臣姿态,也将功劳归于皇帝和将士,显得不矜不伐,让姜曰广和周损心中大定,更是感激。

姜曰广捋着胡须,连连点头:“将军谦冲自牧,真乃社稷之臣!有将军在,江西局势必能扭转!老夫虽老迈,亦愿竭尽所能,安抚地方,筹措粮饷,为将军后盾,共襄陛下中兴大业!”

“如此,高翔便先行谢过姜公了!”赵高翔拱手,“眼下战事初歇,百废待兴,降卒安置,城防修缮,千头万绪,还需姜公与周将军鼎力相助。”

“分内之事,义不容辞!”姜曰广与周损齐声应道。

堂内的气氛愈发融洽。这番对话,不仅表达了感激,更完成了一次政治上的相互确认与安抚。赵高翔获得了地方正统文官系统的进一步支持,而姜曰广和周损,也为自己和广信城找到了一个强大且看似忠诚于朝廷的军事依靠。对于未来,似乎又多了一分光复大明的希望。

广信府衙,如今暂作了赵高翔的帅府。连日来的紧张气氛被胜利的喜悦和繁忙的善后所取代,但秩序井然。在初步清点完战果、安顿好伤员后,赵高翔于府衙大堂召集所有有功将佐,进行战后的评议与褒奖。

堂下,张应祥、李猛、翁之琪、孙兆奎、张明远、周猛、陈锋、马忠、张茂林等文武济济一堂,人人脸上都带着激战后的疲惫,但更多的却是振奋与期待。

赵高翔端坐主位,目光扫过麾下这群与他出生入死的弟兄,心中感慨,正是这些人的奋勇,才成就了今日之大捷。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沉稳而有力,传遍大堂:

“野狼坳一役,我军上下一心,力破强敌,解广信之围,扬我军威!此乃全军将士用命之功!本督在此,先行谢过诸位!”说着,他站起身,对着众将郑重一揖。

众将连忙起身还礼:“愿为伯爷效死!”

一声“伯爷”,不论年纪、不论官职、是对赵高翔身先士卒、运筹帷幄的认可。

赵高翔抬手示意众人坐下,拿起一份早已拟好的名单。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此乃治军之本。经评议,以下将士,功勋卓着,特此褒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