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寂灭之后的时空谜影(2/2)
随着海浪冲击力下降,沿岸的防波堤损毁修复工作也随之启动,修复团队动用了大型起重机、混凝土搅拌机等设备,预计修复工作将持续 2 个月,总耗资约 500 万美元。
然而,海底监测卫星 深海眼 - 7 号 传回的实时能量图谱,却让位于马里亚纳海沟边缘的
基地监测室陷入死寂。
深海眼 - 7 号 卫星搭载了全球最先进的深海能量探测系统,能探测到海底 1 万米深处的微弱能量变化,其探测精度达到 0.01 微瓦 \/ 平方厘米。
那些曾分布在全球五大洋、深度均超过 6000 米的 127 个深海网络节点,此刻已从图谱上彻底消失,连一丝能量残留都未曾留下。
这些节点采用了最先进的防干扰技术,包括电磁屏蔽层、信号加密传输系统等,外壳由钛合金与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
钛合金的纯度达到 99.9%,碳纤维的强度是钢的 5 倍,能抵御深海 6000 米处的高压(约 600 个标准大气压)与极端低温(约 2c),此前在经历过海底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时,都未曾出现过信号完全中断的情况。
监测室主任李哲,拥有 20 年深海监测领域的工作经验,曾主导过多个深海探测项目,此刻他盯着屏幕,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眉头紧锁。
他身后的年轻研究员陈曦,刚从麻省理工学院海洋工程专业毕业,负责数据分析工作,突然发出一声惊呼:
主任!北大西洋 A - 17 节点的备用信号也断了,那是我们上个月刚升级的量子中继器,采用了量子纠缠技术,理论上能在核爆干扰下保持通信,之前在模拟核爆环境测试中,
信号都能稳定传输!
这句话让原本就凝重的氛围更加压抑,几名研究员纷纷围拢过来,反复检查数据传输线路、卫星接收设备,
甚至联系了位于美国加州的地面控制中心确认信号传输情况,却始终找不到信号中断的原因。
这些节点是 逆流方舟 计划的核心枢纽,该计划由全球 32 个国家联合发起,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德国、法国等主要科技大国,自 2005 年启动以来,
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旨在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 “时空裂隙” 危机。
据科学家预测,“时空裂隙” 可能会导致局部空间扭曲、时间流速改变,甚至引发物质湮灭,而这些深海节点就是为了在危机发生时,释放反物质能量来稳定时空结构。
每个节点都搭载着 3 台反物质能量发生器,正常运转时能产生相当于 3 座三峡核电站的能量波动。
三峡核电站是全球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单台机组装机容量约 70 万千瓦,3 座三峡核电站的总装机容量达到 630 万千瓦,总功率足以满足 1500 万人口城市
(相当于中国武汉市的人口规模,武汉市常住人口约 1364 万)的用电需求,包括居民日常生活用电、工业生产用电、商业用电等。
而 127 个节点的总能量输出,足以支撑全球 20% 的高端科技设备运行,其中包括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该设备是全球最大的粒子加速器,
运行时需消耗相当于瑞士日内瓦市总用电量的三分之一,日内瓦市常住人口约 20 万,年用电量约 20 亿千瓦时,大型强子对撞机每年的耗电量约 7 亿千瓦时;
还包括全球 12 座量子计算中心,如美国 Ib 量子计算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实验室等,这些量子计算中心的设备对能源供应稳定性要求极高,
一旦能源中断,正在进行的量子计算任务将全部失败,可能造成重大的科研损失;
此外,还有连接各大洲的海底光缆加密传输系统,这些系统承载着全球 65% 的跨境数据传输业务,
包括国际贸易数据、金融交易数据、政府机密信息等,能源供应中断将直接影响全球跨境通信与数据传输安全。
而现在,它们的能量读数与周围海水的背景辐射完全重合,海水的背景辐射强度约为 0.02 微西弗 \/ 小时,节点的能量读数也稳定在这一水平,仿佛从未存在过。
基地的能源监测面板上,代表节点的 127 个绿色指示灯全部熄灭,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冷的灰色,面板下方的能量输出数据栏显示为 “0.000pJ\/h”(拍焦 \/ 小时),
1 拍焦相当于 277.8 万千瓦时的能量,零输出意味着整个节点网络彻底失去了能量供应,这是该系统运行 15 年来首次出现零输出。
项目负责人艾米丽?卡特博士,是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者,在粒子物理与能源领域拥有极高的声望,她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
这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对抗‘时空裂隙’的唯一能量源,过去 20 年投入的 1.2 万亿美元 ——
相当于全球 2023 年军费总开支的 1.5 倍,2023 年全球军费总开支约 8000 亿美元,就这么被瞬间从地球版图上抹去。
据统计,这 1.2 万亿美元中,有 42% 来自政府科研拨款,其中美国政府投入最多,约占政府拨款总额的 30%,中国、德国、日本分别占 20%、15%、10%;
38% 来自跨国企业投资,包括微软、谷歌、特斯拉、华为等科技巨头,这些企业期望通过参与该计划,获取先进的能源技术与空间科技;
剩余 20% 为国际公益组织捐赠,涉及全球超过 1000 家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有 500 多名顶尖科学家参与到节点的研发与维护工作中。
监测室里一片沉默,只有仪器的蜂鸣声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蜂鸣声的频率为 1hz,规律的声响更凸显出室内的寂静。
窗外的太平洋海面,此刻正泛着诡异的平静,海面没有一丝波澜,连海鸟都很少出现,与监测室内的紧张氛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所有人都清楚,这场诡异的漩涡事件,或许只是更大危机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