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 > 第66章 零号绝密

第66章 零号绝密(2/2)

目录

终端屏幕上,一行行原本以 AES-256 加密的 hEx 代码正以每秒 12 帧的速度自行解译 ——

这个速度是基地最先进的解密软件 “盘古” 的 2.4 倍,“盘古” 去年解密某国加密电报时,每秒也只能处理 5 帧。

更诡异的是,光标跳动的频率竟与深海信号的脉冲周期(0.83 秒 \/ 次)完全同步,像两个钟摆被调成了同一节奏。

“它在我们的系统里…… 就像回到自己的巢穴,连权限验证都不用走。” 路屿声音发飘,带着没压下去的挫败,伸手去摸屏幕上闪烁的代码。

指尖刚碰到玻璃就像被冰锥扎了下似的缩回 ——

他立刻拿起桌上的红外测温仪(精度 ±0.1c),屏幕显示 18c,比正常工作状态(21c)低了 3c。那凉意不是普通的冷,是往骨头缝里钻的,指尖留下一个淡白色的印子;

过了半分钟才慢慢恢复血色,连指尖的汗毛都要冻得立起来,像是被某种未知能量吸走了所有热量。

他慌忙用袖口擦了擦额头的汗,却发现汗是凉的,顺着鬓角往下滴,蹭在深蓝色的作训服衣领上,留下一小片深色的湿痕,风一吹就觉得后颈发寒。

“正因如此,才要争分夺秒!”

陆衍之的拳头砸在控制台的应急按钮上,发出沉闷的响,按钮边缘的塑料都被震得微微弹起,留下一个浅白色的压痕 ——

这个按钮平时只有遭遇核打击时才会按,此刻却被他按得发白。“它展示力量不是为了炫耀,是警告。在搞懂它的目的前,我们连系统里的时钟都不能信。还有那个海底装置 ——

立刻用 304 不锈钢密封舱包裹(304 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可抵御深海盐雾侵蚀,屈服强度≥205pa,去年南海科考用的采样舱就是这个材质,泡了半年都没生锈);

外层加 5 厘米厚的钕铁硼屏蔽层(钕铁硼的磁能积可达 50Goe,能屏蔽绝大多数电磁信号,基地的核反应堆控制室就用它做屏蔽),连接三台 10-1000hz 全频段干扰发生器;

这种级别原本是存核反应堆核心部件的,现在给它用上!没有我的指纹 + 虹膜双重授权,谁碰谁按叛国处理!”

说最后一句时,他刻意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每个人,连呼吸都沉了半分 ——

他怕有人掉以轻心,更怕这未知的东西再闹出半点乱子:去年某基地的士兵违规触碰涉密雷达,导致信号被截获,最后整个雷达站都被迫转移,教训还贴在指挥室的公告栏上,纸边都卷了。

命令像电流般传遍舰队。

055 型驱逐舰的舰艏 130 主炮保持着 30 度仰角的待发姿态,炮管上还沾着点海风带来的盐粒,在阳光下泛着细小的白光,用手摸能感觉到粗糙的颗粒感;

垂发系统舱盖紧闭但指示灯闪烁着橙黄色预热信号,灯光在金属舱壁上投下细碎的影,像撒了把碎金子,舱内的导弹发射架正以每分钟 2 次的频率自检;

拖曳线列阵声纳以 20hz 低频脉冲扫描着方圆 200 海里的海域,回波里只有座头鲸的低频鸣唱(频率 15-25hz,像老旧风箱的嗡鸣,声纳操作员小李说 “听着像外婆家的老风箱”),

还有深海热泉喷口的湍流噪音(频率 50-100hz,沙沙的像砂纸磨过金属,是热泉里的矿物质颗粒摩擦声)。

那片曾传来意识低语的深渊,此刻安静得像从未存在过,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 278 名船员的集体幻觉。连海风从通风口钻进来的湿冷,都透着股不真实。

风里还带着点海带的腥气,是舰队刚经过的渔场飘来的,可没人有心思去闻,每个人的心里都压着块石头,比舰上的锚链还重。

回程的 72 小时里,压抑的气氛像海水般灌满了每艘舰船的舱室。陆衍之把自己关在镶嵌着双层铅合金隔音板的加密通讯室里(隔音板符合 GJb 151b 抗电磁干扰标准;

能屏蔽 10khz-18Ghz 的电磁信号,上次有间谍船在附近徘徊,通讯室里的对话都没被截获),桌上的量子加密终端显示 “最高权限 - 阿尔法通道”,通讯延迟稳定在 0.8 秒;

这是军用卫星链路的最低阈值,比民用卫星(平均延迟 1.5 秒)快了近一半,屏幕上的延迟数字跳一下,他的心就跟着紧一下。

他盯着那串数字,瞳孔微微收缩,连指尖都下意识摩挲着终端边缘的防滑纹(那是为了防止操作时打滑特意设计的菱形纹路,摸起来像砂纸)。

他对着麦克风,把 “海龙” 小队的遭遇拆解得一丝不剩:队员王锐潜水服右臂那直径 2 厘米的熔穿痕迹(基地医院检测显示为浅 2 度灼伤,组织切片中发现微量未知元素,原子序数约为 118;

目前周期表中尚未命名,该元素在高温下会发出淡蓝色荧光,放在暗室里能看清灼伤处的轮廓)、路屿截获的 17 段深海信号频谱图(主要集中在 2-5khz 低频段;

纸上还留着路屿用红色马克笔画的标记线,笔尖蹭的墨点没擦干净,像颗小红痣)、科林少校提供的关岛基地 “俄亥俄” 级核潜艇动向(该艇可携带 24 枚三叉戟 2 型导弹;

每枚导弹射程

公里,事件前 72 小时秘密离港,记录纸边角被咖啡浸得发皱,是科林少校喝咖啡时不小心洒的),以及最后那股直接冲击大脑的意识洪流;

连自己当时太阳穴突突跳动的生理反应(每跳一下,都像有根细针在扎,心率一度升至 120 次 \/ 分,比平时快了 50 次)都没落下。

通讯另一头的沉默持续了整整 4 分 23 秒,秒针在墙上挂钟里走得格外响,“嗒、嗒” 声像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陆衍之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每分钟 85 次,比平时快了 15 次,他摸了摸胸口,能感觉到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

直到传来带着电流杂音的指令:

“所有参与人员纳入‘深潜者’保密名单,心理评估采用 pI 量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包含 566 个题目,能检测 10 种临床量表和 4 种效度量表),异常数据列为‘零号绝密’——

陆衍之任‘深渊’项目组组长,调动全国科研资源,目标就两个:搞懂怎么跟它沟通,搞懂怎么防它。”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