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无声接触(1/2)
它们像归巢的倦鸟,
一个个钻进 “利维坦” 底部打开的舱门里。
那是一个直径约 10 米的圆形舱门,舱门打开时,周围的海水出现了短暂的 “真空区”(声纳显示该区域的海水密度突然降低了 15%,从 1030kg\/3 降到了 875.5kg\/3);
海水像被无形的力量吸走,形成一个短暂的漩涡,显然是舱门内部产生了负压,将子体 “吸” 进去,而不是子体主动飞进去。
这种负压技术,人类目前只能在实验室的 “真空管道列车” 项目中实现 —— 该项目通过在管道内制造负压,减少列车运行阻力;
但在深海高压环境下,制造负压需要克服巨大的外部压力,人类现有技术还无法做到。
子体进去后,舱门会短暂闭合,闭合时没有任何缝隙,仿佛原本就是一体的,闭合处的鳞片会重新覆盖,看不出任何痕迹;再打开,迎接下一个子体,整个过程流畅得像生物的呼吸,没有一丝卡顿。
“龙王” 透过观察窗,看着最后一个子体钻进舱门,然后 “利维坦” 底部的舱门缓缓闭合,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紧接着,这个万吨巨物开始动了!它没有上浮,而是调整了姿态 —— 头部朝着东南方向的马里亚纳海沟(世界最深海沟,最深处约
米,距离当前位置约 800 海里),然后开始下潜。
它的下潜速度极快,运载器的备用声纳显示,它每分钟能下潜 120 米,比 “海龙 -3” 的最大下潜速度(每分钟 40 米)快 3 倍,声纳图上的光点快速向下移动,几乎成了一条竖线。
更诡异的是,它移动时没有产生任何推进剂的痕迹(如潜艇的螺旋桨噪音、喷水推进器的水流声),像是被某种力场 “牵引” 着下沉,沿途的深海鱼虾纷纷四散逃离;
形成了一片直径约 100 米的 “无生物区”—— 连最耐高压的深海甲壳类生物(能在 6000 米深海生存),都不敢靠近它周围 10 米的范围,显然是感知到了某种危险信号,它们的逃窜轨迹在声纳图上形成了一片混乱的光点。
“它…… 它要走了?”
阿凯难以置信地低语,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又带着一丝困惑 —— 为什么它们突然放弃了 “采样”?是任务完成了,还是收到了外界的指令?
他看向 “龙王”,希望能得到答案,但 “龙王” 也只是摇了摇头,眼神里充满了疑惑,眉头拧成了疙瘩。
“快!发报告!”
“龙王” 立刻反应过来,他抓过备用的长波电台 —— 那是一个频率 15 千赫的低功率电台,信号能穿透深海,但传输速度极慢;
每秒钟只能发送 5 个字符,而且容易受到海水电离层的干扰,需要重复发送三次才能确保对方收到。
电台的外壳有些陈旧,上面贴着一张小小的标签,写着 “备用 03”。他按下发射键,对着麦克风喊道:
“指挥部!这里是‘海龙 -3’!‘利维坦’停止接触,正在向东南方向海沟下潜!重复,‘利维坦’正在下潜!速度约每分钟 120 米,方向东南!”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每说一个字都要停顿一下,确保发音清晰,生怕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误差。
信号穿过 1850 米的海水,带着强烈的杂音,像老旧的收音机一样,断断续续地传到指挥中心,但每个字都能被听清 —— 这已经是此刻最大的幸运。
指挥中心,紧张升级
指挥中心里,所有人都听到了 “龙王” 断断续续的报告,声纳员王锐也确认了 “利维坦” 的动向 —— 它的声学信号正在快速向深海移动;
频率从 10-12 赫兹逐渐降低到 8-10 赫兹(频率越低,传播距离越远,但信号强度越弱),距离 “海龙 -3” 越来越远,按照这个速度,1 小时后就会超出主要声纳阵列(有效探测深度 2500 米)的范围。
王锐的耳机里,“利维坦” 的声音从之前的低沉 “轰隆” 变成了微弱的 “嗡鸣”,像远处的雷声逐渐消失,最后只剩下背景的海洋噪音。
“成功了?我们的指令起效了?”
一名年轻的参谋忍不住惊喜地喊道,他是刚从海军学院毕业的实习生,这是他第一次参与实战任务,脸上还带着稚气。
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紧绷的肩膀也放松了下来 —— 这是过去 3 小时里,指挥舱内第一个轻松的表情,他甚至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动作里带着解脱。
他旁边的老张也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神色,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张的手掌很宽厚,拍在肩上很有力量。
但陆衍之却眉头紧锁,没有丝毫放松。
他看向路屿,声音带着一丝凝重:“路屿,你刚才的指令发送成功了吗?” 他的直觉告诉他,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 “
利维坦” 的行为过于反常,不像是被指令操控,更像是自主决定,那种决绝的离开方式,不像是收到指令后的反应,更像是完成了某种预设程序。
路屿盯着屏幕,缓缓摇了摇头,脸上的兴奋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困惑和担忧,他的嘴唇抿成了一条直线:
“没有…… 进度条走到 98% 的时候,指令被拒绝了 —— 系统识别出了量子密钥的异常,把我们的信号标记为‘非法入侵’,还反向发送了一段干扰码,导致‘探索者 - 2 号’的被动声纳中断了 10 秒,刚才声纳屏上一片空白,可把我吓坏了。”
他调出一个错误日志,上面显示 “量子密钥验证失败,触发安全协议,发送干扰信号”,日志的字体是红色的,格外醒目。
“而且,子体开始撤离的时间,比我发送指令的时间早了 1 秒。”
他调出时间轴对比图,图上用红色和蓝色分别标注了子体撤离时间和指令发送时间,两条线清晰地显示出时间差,
“你看,子体撤离的时间是 14 时 32 分 05 秒,我发送指令的时间是 14 时 32 分 06 秒,它们的行动…… 是自发的,或者接收到了我们不知道的更高优先级指令。”
路屿的声音低了下去,带着一丝挫败,“可能是国太平洋司令部直接发送的指令,用的是我们无法截获的量子通讯频道,那种频道的加密级别,我们目前还破解不了。”
自发行动?
陆衍之的心脏沉了下去 —— 这意味着 “利维坦” 的行为逻辑比他们想象的更复杂。
它不是在 “执行指令”,而是在 “自主决策”。
它为什么突然放弃接触?是 “采样” 任务完成了?
还是被科林提到的 “守护者被唤醒” 所影响?
抑或是,它感知到了更大的威胁(比如北约舰队的动向,或者其他未知存在)?
陆衍之的手指在控制台上轻轻敲击,脑子里快速梳理着各种可能性,但没有一个能完全解释 “利维坦” 的行为,每个可能性都有漏洞,像拼图少了几块。
就在这时,声纳部门的技术员突然站了起来,椅子在地板上摩擦出刺耳的声响 —— 那是金属椅子腿在防滑地板上滑动的声音,在寂静的舱内显得格外突兀,让人心里一紧。
他的声音带着颤抖,几乎是吼出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