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锦甲红颜:庶女谋凰路 > 第118章 巧妙化解,以退为进

第118章 巧妙化解,以退为进(2/2)

目录

承天帝沉吟片刻,目光缓缓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百官。他看到了中立官员眼中的赞赏,看到了李承璟等人脸上的错愕,也看到了兵部官员们若有所思的神情。最终,他缓缓开口,语气中多了几分缓和:“镇国公忠贞体国,思虑深远,朕心甚慰。准奏。”

顿了顿,他继续道:“即日起,北境具体军务移交兵部及北境都督府协同处理,沈爱卿总领编修边防兵策之事,相关事宜可直接向朕呈报,无需经由他人转手。”

“臣,谢陛下隆恩!”沈清辞闻言,当即伏地叩首,额头触地,姿态恭谨无比,声音中带着恰到好处的感激之情。

几乎在她话音落下的同时,骠骑大将军秦岳也大步从武官队列中走出,声如洪钟,震得大殿梁柱仿佛都在微微颤动:“陛下!末将亦有本奏!”

承天帝微微颔首:“讲。”

“末将蒙陛下信任,执掌京畿兵权,日夜不敢有丝毫懈怠,唯愿操练兵马,守护京城安危,以报陛下知遇之恩。”秦岳躬身行礼,语气铿锵有力,“近日闻听市井之中有些许流言,言说末将拥兵自重,独断专行,末将深感惶恐!为表忠心,也为使京营事务清晰明朗,杜绝流言滋生的土壤,末将恳请,自即日起,京营所有兵马操练章程、粮草调配明细、将领考核细则,皆形成成文条文,不仅每旬如实呈报陛下与兵部,更张榜于各营营门之外,使上下将士皆明规章,共遵法度!若有任何违背规制之处,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任何人皆可依章举报,末将甘受军法处置,绝无半分怨言!”

秦岳这番话,如同平地惊雷,再次让满殿文武哗然!

如果说沈清辞是“以退为进”,那秦岳便是“坦荡示忠”!他直接将“拥兵自重”的嫌疑撕开,以完全透明、公开的方式,将自己和整个京营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帝王、朝堂乃至全军将士的监督,这份魄力与决心,着实令人震撼。

这一文一武,一退一透明,配合得天衣无缝,瞬间化解了帝王的猜忌,也堵住了所有宵小之辈的悠悠之口!

承天帝看着台下这两位年轻的臣子,一个主动卸去部分实权,示弱以示无野心;一个将权力运行彻底公开,坦荡以表忠心。他心中那刚刚升起的疑云,不由得消散了几分。或许,真是自己多虑了?他们只是年轻气盛,急于为国做事,并未有结党营私、威胁皇权之心?

想到这里,承天帝的语气明显缓和了许多,带着一丝赞许道:“秦将军忠心可嘉,所言极是。京营乃国之重器,干系重大,依法度、明规章行事,方是长久之道。准奏!”

“末将遵旨!”秦岳轰然应诺,声音震彻大殿,随后恭敬地退回了自己的班列。

朝会至此,那股因皇帝口谕而弥漫在大殿中的紧张气氛,终于悄然缓解。许多中立官员暗暗点头,看向沈清辞和秦岳的目光中充满了佩服。能进能退,知所进退,方能在波诡云谲的朝堂之中长久立足,这两位年轻人,果然不简单。

而二皇子李承璟的脸色却变得有些难看,眉头紧紧皱起,眼底闪过一丝阴鸷。他万万没想到,沈青和秦岳的反应如此迅速,且如此“狡猾”,不仅没有硬顶,反而顺势而下,以退为进,轻轻巧巧就化解了父皇的第一波猜忌!这让他后续准备的许多挑拨之言,都暂时失去了用武之地,心中怎能不恼?

退朝之后,沈清辞与秦岳并肩走出太和殿,沿着长长的宫道缓缓前行。晨光透过宫殿檐角的飞檐,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两人身上,驱散了些许寒意。

“委屈你了。”沈清辞放缓脚步,侧头看向身旁的秦岳,低声道。她知道,秦岳是天生的军人,兵权于他而言,不仅是职责,更是信仰。交出部分兵权,推行透明化管理,对于他这样纯粹的军人来说,心里绝不会好受。

秦岳却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地看向沈清辞,语气沉稳而真挚:“你在哪里,我的战场就在哪里。京营那些琐碎的管理事务,交给规矩去管,反而能省去许多麻烦。编修边防兵策是关乎国家长远的大事,远比固守一时的兵权更有意义,往后,我能帮你做的事,还有很多。”

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力量。沈清辞心中微暖,轻轻点了点头,两人相视一笑,所有的委屈与不甘,都在这默契的眼神中烟消云散。

接下来的日子,镇国公府似乎沉寂了许多,再也没有了往日那般门庭若市的热闹景象。沈清辞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府中的书房里,或是前往兵部档案库,埋首于浩如烟海的典籍和军报之中,专心致志地编修她的边防兵策。

她的书房内,案上、书架上堆满了各种书籍文献,从历代兵法着作到边境地形图册,从过往的军报奏折到蛮族的风俗习惯记载,无一不包。沈清辞常常伏案到深夜,烛火燃尽了一支又一支,她却浑然不觉,时而凝神思索,时而提笔疾书,将自己在北境的实战经验与历代边防策略融会贯通,写下一行行精辟独到的见解。

偶尔出门,她也只是轻车简从,前往拜访一些致仕的老将或兵部的资深学者,与他们探讨边防利弊,请教兵策要点,姿态低调而务实,丝毫没有国公的架子。那些曾经对她心存疑虑的老臣,在与她深入交谈之后,无不被她的学识、眼光和谦逊所折服,纷纷倾囊相授,为她编修兵策提供了诸多帮助。

而秦岳则雷厉风行地在京营推行起了“透明化”管理。他让人将所有规章条例一一细化,整理成册,不仅每旬按时呈报陛下与兵部,更在各营营门之外设立了专门的告示栏,将兵马操练的进度、粮草发放的明细、将领考核的结果等一一张榜公布,让所有将士都能看得明明白白。

起初,还有些骄兵悍将对此颇有微词,觉得这般做法束缚了手脚,甚至有人故意刁难,试图挑战新规。但秦岳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但凡有违背规制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按军法处置,绝不姑息。几次下来,那些心怀不满的人也不敢再肆意妄为,渐渐被整治得服服帖帖。

京营的风气为之一新,将士们训练更加刻苦,军纪也愈发严明。那些关于秦岳“专断独行”、“拥兵自重”的流言蜚语,在铁一般的公开事实面前,不攻自破,渐渐销声匿迹。

承天帝通过不同渠道得知了这些情况,他看到沈清辞每隔一段时间便呈上的那份越来越厚、见解越来越精辟的兵策初稿,字里行间皆是心血与智慧;又听闻京营在秦岳的治理下井井有条,军纪严明,士气高昂,心中那份残存的疑虑,终于渐渐平复。看来,这两个年轻人,确实是难得的栋梁之才,也知道分寸进退,并非野心勃勃之辈。

然而,无论是沈清辞还是秦岳,亦或是深宫中时刻关注着朝堂局势的沈清鸢,都清楚地明白,这暂时的风平浪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间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