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复谋寿春与江东定策(1/2)
夜幕如墨,厚重地笼罩着寿春城外的魏军营帐。营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王昶那张略显疲惫的面庞。他端坐在案前,手持毛笔,奋笔疾书,将战场上的最新军情详细地记录下来。
王昶的笔尖在纸张上游走,每一笔都显得苍劲有力。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似乎在思考着如何将这些重要的情报准确地传达给大都督司马懿。营帐外,巡逻的士兵们脚步轻盈,生怕打扰到王昶的思绪。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王昶的报告也逐渐成形。他仔细检查了一遍内容,确保没有遗漏任何关键信息后,才满意地放下笔。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将报告卷起,用细绳系好,准备派人送往司马懿的营帐。
他经过精心策划和巧妙部署,终于成功地拔除了寿春外围的两个关键据点——期思和安凤。这两个据点犹如两颗钉子,死死地钉在寿春的周围,形成了守军的掎角之势,给进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然而,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局势,并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他巧妙地运用了战术,调兵遣将,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攻破了这两个据点,彻底清除了守军的掎角之势。
随着期思和安凤的陷落,寿春的防御体系出现了明显的漏洞,守军的士气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战机,认为再次进攻寿春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毫不犹豫地集结兵力,准备对寿春发起最后的总攻。
信中,王昶详细阐述了行动过程:
- 声东击西:以主力佯攻寿春东门,吸引张嶷的注意力。
- 夜袭安凤:派精锐趁夜绕道,一举拿下安凤,并设置伏兵。
- 设局期思:次日,期思守军果然出兵增援,被伏兵击溃,据点顺利被拔除。
王昶分析,此举已切断寿春与东面的联系,张嶷的守军士气受挫,正是发动总攻的绝佳时机。
他在信末请求司马懿批准进攻,并增派一支轻骑兵,以应对可能从合肥方向增援的蜀汉援军。
与此同时,在蜀汉的营中,军师庞统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寿春外围的异动,正与刚赶到的诸葛亮密谈,准备调整部署。
一场围绕寿春的决战,已箭在弦上。
夜深人静,建业的吴王宫内灯火通明。大都督陆逊手持军报,神色凝重地向孙权进言:
“主公,曹魏王昶已暗中拔除寿春外围的期思、安凤二村,寿春危在旦夕。此时正是我东吴北上的天赐良机!若能抢在曹魏之前占据寿春,江东门户可保,天下大势将为之一变!”
孙权沉思良久,只问了一句:“子明以为,此举利大于弊?”
陆逊斩钉截铁地回答:“利远大于弊!如今魏蜀胶着于寿春,我军北上可收渔翁之利。但必须快,兵贵神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