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荞苗青(2/2)
郭淮沉默了。帐外传来动静,是魏兵和蜀兵在清淤归来,唱着关陇的小调,脚步声杂沓却热闹。他忽然想起夏收时麦香扑人的模样,此刻听着这脚步声,竟觉得比战鼓让人踏实。
“都督,”郭淮轻声道,“前几日洛阳有信使来,说陛下催着要战报……”
“战报就写‘陇东秋收有望,军民共护荞苗’。”司马懿把馍吃完,擦了擦手,“陛下若问为何不战,就说‘荞苗未熟,动刀枪恐伤农时’——关陇饿了这些年,总得让地里先长出粮,再谈别的。”
长安州府里,庞统正和钟繇翻晒荞种。新收的荞种装在布口袋里,紫黑发亮,倒比麦粒看着精神。钟繇拿起一把掂了掂:“司马懿连洛阳的催战都顶回去了,倒是真沉得住气。”
“他不是沉得住气,是算得清。”庞统把荞种倒进竹筛里,筛掉碎粒,“洛阳远,关陇近;陛下的催战书远,地里的荞苗近。他若真听了洛阳的,强行动兵,魏兵看着熟了的荞苗被踩烂,心里先不乐意——司马懿是帅才,不会做这赔本的买卖。”
钟繇笑了:“那咱们呢?就守着这关陇的田埂?”
“守着田埂,就是守着比城池更稳的营盘。”庞统指着窗外,几个关陇老乡正背着荞种往蜀营送,说是“明年春播的种,给蜀兵留了一半”,守城的兵笑着接过,还帮着扛了段路,“你看,老乡肯把种分给咱们,比占十座城都强——城能被攻破,人心要是拧在一处,谁也攻不破。”
几日后,姜维收到庞统的信,还是八个字:“荞苗尚青,且待冬藏。”
他把信递给身边的农官看,农官摸着刚记满的册子,笑着说:“军师是说,等荞麦收了,存够过冬的粮再说?”
姜维望着地里的荞苗——蜀兵正教魏兵挖排水沟,魏兵正教蜀兵辨荞苗的病,风一吹,紫嫩的苗晃悠悠的,像一片软乎乎的紫云。远处的渠水清清亮亮,映着天,也映着两岸忙活着的人影。
“不是等荞麦收了再说。”姜维轻声道,“是等荞麦收了,就不用再说了。”
风从塬上吹过,带着荞苗的清苦气,往关陇的深处飘。塬上的田埂边,老乡们扛着锄头走来走去,见了蜀兵魏兵,都笑着递上荞面馍:“尝尝!刚烙的!”
没人再提“北伐”,也没人再问“疆界”。地里的荞在长,渠里的水在流,风里的清苦气慢慢沉下来——比刀枪的寒气,让人心里安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