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星际摆烂王:我的机甲全靠捡 > 第158章 边缘蛰伏与共振初鸣

第158章 边缘蛰伏与共振初鸣(1/2)

目录

“边缘之光”星云,并非其名字那般充满诗意与光明。它是一片巨大的、由恒星诞生区的炽热气体、冷却的分子云、以及无数星际尘埃共同构成的混沌地带。光芒来自于内部年轻恒星的剧烈活动,但在星云外围,尤其是Kc-77这样的区域,光线晦暗,引力环境复杂,遍布着大小不一的冰岩、金属碎块以及古老战役遗留的、早已冷却的残骸。

这里,是藏匿与舔舐伤口的理想之地。

新生的小型“夜魇”——林默更愿意称之为“星梭”,以区别于过去那台庞大的机甲——如同一条融入暗流的银鱼,悄无声息地滑入一片由密集冰岩构成的“小行星森林”深处。它最终停靠在一个内部已被掏空、外表布满撞击坑的巨大冰岩内部,天然的冰层和金属碎屑成为了绝佳的伪装。

“启动全频段静默。释放环境拟态信号。能量输出维持最低限度。”林默的意识与“星梭”融为一体,指令瞬间下达。

【指令确认。隐匿模式启动。外部传感器被动接收模式。能量消耗降至维持阈值。】

暂时安全了。

但林默没有丝毫松懈。他知道,这艘经过档案馆技术强化的“星梭”和脑海中那些宝贵的知识,是他们翻盘的唯一资本,必须尽快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战斗力。

“老铁,制定优先级计划。”

【优先级计划生成:】

【1.资源采集与能源补充:扫描周边星域,定位可采集的高纯度能量晶体、稀有金属及水资源。】

【2.基地建设与生产:以此冰岩为基础,建立简易隐蔽前哨,尝试利用物质重构技术生产必需品及备用零件。】

【3.技术验证与武器化:完成‘共振剥离器’理论模型构建,寻找机会进行小规模实战测试。】

【4.情报收集:尝试捕捉公共或军用通讯频段碎片,了解当前战局及联军动向。】

计划明确,但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他们没有大型采矿设备,没有工业基地,甚至没有足够的人手。一切,都只能依靠“星梭”自身和“老铁”的精密操控。

资源采集是第一要务。“星梭”如同谨慎的猎食者,在密集的小行星带中缓慢穿梭。它的传感器经过档案馆技术的优化,对特定能量和物质信号的捕捉能力远超以往。很快,它锁定了几处富含不稳定放射性晶体(可提炼能量)和少量稀有金属矿脉的小行星。

采集过程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臂,只能依靠“星梭”自身携带的、基于物质重构理论的小型采集光束。这效率极低,如同用绣花针采矿。林默不得不耐心操控,将一道道纤细的能量束精准地打在矿脉节点上,引导着被分解的物质流吸入储备舱。这个过程极其消耗心神,也是对能量精细操控的绝佳锻炼。

数日过去,储备舱内终于积累了一小批珍贵的资源。能量储备缓慢回升至48%,虽然远未满载,但至少缓解了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老铁”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开始在冰岩内部开辟一个简易的维修与生产隔间。它操控着“星梭”的微型机械臂,如同最高明的微雕师,将采集到的金属熔炼、塑形,制造出一些基础的维修工具、备用能量导管,甚至尝试复制档案馆数据库中一种结构简单但效率更高的能量转换器。

基地初具雏形,虽然简陋得可怜,但至少有了一个可以立足、并能进行简单生产和维修的据点。

技术验证方面,“共振剥离器”的理论模型在“老铁”的反复推演下日趋完善。但理论终究是理论,没有实战检验,永远不知道它是否真的有效,以及在复杂战场环境下会遇到什么问题。

机会,在不经意间到来。

一天,当“星梭”正在远离藏身点的一片金属富集区进行采集作业时,传感器捕捉到了一阵微弱的、断断续续的求救信号。信号来源不远,就在几万公里外的一片密集残骸带中。

“……这里是……独立货船‘远星号’……遭受不明……攻击……引擎失效……请求……任何附近单位……援助……”

独立货船?在这片法外之地?

林默立刻警惕起来。是真正的遇难者?还是海盗或更糟势力设置的陷阱?

“老铁,分析信号源及周边环境。”

【信号源分析:符合民用货船紧急求救编码,但信号强度与衰减模式存在轻微异常。周边环境扫描:检测到少量金属生命体信号(非虫族),处于静默状态,分布位置……具有战术埋伏特征。】

果然有诈!

林默眼神一冷。在这种地方,弱肉强食是唯一的法则。这艘“远星号”很可能是一艘被海盗盯上、或者本身就是海盗伪装的诱饵船。

他本可以置之不理,悄然离去。但一个念头闪过脑海——这或许是一个测试“共振剥离器”的绝佳机会!对手是装备 likely 参差不齐的海盗,而非皮糙肉厚的虫族,风险相对可控。

“改变计划。隐蔽接近目标区域。准备进行‘共振剥离器’首次实战测试。”

【指令确认。引擎功率维持最低,光学迷彩启动。‘共振剥离器’原型单元充能准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