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的青春恋爱绝不可能扭曲且胃酸 > 第569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569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2)

目录

序幕:风雪乌克兰

凛冽的寒风裹挟着西伯利亚的干冷,如同刀子般刮过苍茫的乌克兰原野。时空转换的眩晕感过去,厚重的积雪和灰蒙蒙的天空成为主色调。远处,低矮的木屋烟囱冒着稀薄的炊烟,更远处传来隐约的炮火轰鸣。

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冻土、马匹和廉价烟草混合的刺鼻气味。所有人都打了个寒颤,他们身上单薄的现代衣物在此刻显得如此可笑。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李慕白望着这片被严寒与战争笼罩的土地,喃喃低语。

就在这时,一队穿着杂乱、但眼神锐利、大多戴着布琼尼军帽的人骑着马飞驰而过,溅起一片雪泥。其中一人勒住马,看向他们,那是一张年轻却饱经风霜的脸,眼神里带着警惕与审视。

“你们是什么人?在这里干什么?”他的俄语带着浓重的口音,但团队似乎能理解其意(或许是穿越的福利)。他手臂上佩戴着红色的标识。

他们知道,这是红军战士。而他们,正置身于苏联国内战争(1918-1921)的漩涡之中。

【世界规则:钢铁的熔炉】

· 时代背景: 苏联建国初期,内外战争交织,白军、波兰干涉军、土匪肆虐,新生政权在血与火中艰难求生。

· 核心法则: 为信仰与理想而战,将个人融入集体的事业。 意志力是比生命更重要的武器。

· 生存状态:

1. 战争常态: 前线搏杀、肃清反革命、建设保卫新政权。

2. 极端环境: 严寒、饥饿、物资匮乏、伤病折磨。

3. 集体主义: 共青团、党组织是核心,个人情感与需求被置于集体利益之后。

· 关键人物: 保尔·柯察金、朱赫来(引导者)、冬妮亚(初恋)、丽达(战友与伴侣)、托卡列夫(老布尔什维克)。

· 潜在挑战: 适应残酷的战争、理解并信仰布尔什维克理念、应对身体的极限与伤病的摧残、处理个人情感与革命事业的冲突。

---

第一幕:邂逅“引路人”

团队的奇异装束和茫然状态,很快引起了当地肃反委员会或红军部队的注意。在被拘留审问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关键人物——朱赫来,一位沉着、坚毅的水兵,老布尔什维克。

· 朱赫来的判断: 朱赫来没有简单地将他们视为间谍或敌人。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些人眼中的迷茫与某种未被磨砺的潜力。他决定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参与筑路工作——一条为了将木材运往城市,保障过冬燃料的生命线。

· 筑路队的考验: 团队被编入由 保尔·柯察金 所在的筑路队。在这里,他们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艰苦。

· 严寒: 零下几十度的低温,冻裂的土地。

· 饥饿: 黑面包、素扁豆汤是主要食物,永远吃不饱。

· 劳累: 挥舞镐头和铁锹,直到双手血肉模糊,直到累得在雪地里就能睡着。

· 匪患: 随时可能遭遇残余白匪或土匪的袭击。

· 初见保尔: 他们看到了那个有着倔强眼神、瘦削但蕴含着惊人毅力的青年——保尔。他像着了魔一样工作,不顾伤病,感染着周围的人。雷震 的体力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但他也需要学习保尔那种近乎自虐的坚持。江淮 的亲和力在共同的劳动中,更容易与这些朴实的工人们建立初步信任。

---

第二幕:铁与火的洗礼

团队在筑路工程中逐渐被接纳,也开始更深入地卷入这场伟大的斗争。

· 信仰的萌芽: 在夜晚的篝火旁,听 朱赫来 和 托卡列夫 讲述革命道理,听保尔朗读《牛虻》。李慕白 的学识让他能更快理解其中的逻辑与理想;林珂 则试图分析这种集体主义模式的效率与代价;而 江淮 则被那种纯粹的、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理想主义所震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