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狂人日记(1/2)
序幕:古宅与日记
时空转换的眩晕感过去,一股陈腐、混合着霉味和线装书气息的空气涌入鼻腔。他们身处一座阴森、破败的晚清江南宅院之中。青砖黛瓦,雕花窗棂糊着泛黄的宣纸,院内古树参天,投下压抑的阴影。所有人都换上了粗糙的棉布长衫或襦裙,仿佛瞬间被抛回了那个沉闷的时代。
院门外,是死水般的村庄,灰蒙蒙的天空下,偶尔传来几声有气无力的犬吠。
“这是……什么地方?”林清许下意识地抓紧了江淮的衣袖,这里的氛围让她本能地感到不适。
“空气里……都是腐朽的味道。”伊丽莎白微微蹙眉,她对“生命”的感知在这里变得异常沉闷。
沈渊环顾四周,低声道:“注意他们的眼神。”
那些偶尔从门缝、窗后窥视他们的村民,眼神麻木、呆滞,却又在某些瞬间,流露出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窥探与审视,仿佛在评估着什么。
在宅院一间废弃的书房里,江淮发现了一本被藏在砖缝里的、以繁体字书写的日记。纸张泛黄脆化,墨迹斑驳。
【狂人日记(残页)】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一股冰冷的寒意顺着江淮的脊椎爬升。他明白了,他们穿越的,不仅是时空,更是一个被“吃人”礼教和集体无意识疯狂所笼罩的精神牢笼。
【世界规则:未庄的诅咒】
· 核心恐怖: 封建礼教与人性的异化。无形的社会压力、家族规矩、流言蜚语,足以将人逼疯、吞噬。“吃人”既是隐喻,也可能在集体疯狂下成为现实。
· 环境特征: 封闭的村庄(未庄),压抑的古宅,冷漠麻木的村民,无处不在的窥视与窃窃私语。
· 生存挑战:
1. 保持清醒: 环境会持续侵蚀理智,诱导人认同“吃人”的逻辑。
2. 隐藏“异常”: 任何超越时代认知的言行、能力(如伊丽莎白的不老、汐的亲水、米雪儿的猫耳等),都可能被视作“妖孽”,引来杀身之祸。
3. 寻找“狂人”: 日记的主人,那个最初的清醒者,是理解并可能破局的关键。
4. 对抗“礼教”: 无形的敌人最为可怕,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
第一幕:融入与侵蚀
为了生存,他们必须伪装成投靠远亲的落魄家族,试图融入这个村庄。然而,每一步都步履维艰。
· 规矩的束缚: 女子不能随意抛头露面(限制了苏玖玖、叶雪等人的行动),言行必须符合礼法(沈渊的观察力不得不用于揣摩繁琐的礼节),等级森严(雷震的直率被视为顶撞尊长,屡遭白眼)。
· 流言的利刃: 江时雨对江淮过分的依赖,被村民私下诋毁为“不知廉耻”;林芷偶尔流露出的偏执眼神,被解读为“邪祟入体”;甚至连周铭安静的写生,也被认为是“描摹鬼神,招致不祥”。
· “吃人”的具象化: 他们亲眼目睹了所谓的“宗族审判”——一个被视为“不贞”的寡妇被逼投井,而村民们冷漠围观,甚至有人念叨着“死了干净,保全名节”。他们试图阻止,却险些被愤怒的族人当作“同伙”一起“沉塘”。李慕白引经据典的辩驳,在“族规”面前苍白无力。
· 理智的动摇: 持续的精神压力开始产生影响。耳边的窃窃私语似乎越来越清晰,总是在重复着“规矩”、“脸面”、“家族”。雷震 开始变得焦躁易怒,林芷 的眼神时而空洞时而疯狂,连最为理性的 林珂 也感到自己的逻辑思维在这种非理性的环境中受阻,产生了认知混乱。
他们感觉自己仿佛陷入了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被同化,被吞噬。
---
第二幕:寻找“狂人”
根据日记的线索和暗中打听,他们了解到,日记的主人,那位“狂人”,本是村中一位读过些书的青年,因“忤逆不孝”、“胡言乱语”而被家族囚禁在祠堂后的暗室里,已被认定“疯了”。
夜晚,他们避开巡更人,潜入阴森森的祠堂。在弥漫着香火和腐朽气味的暗室中,他们找到了他——一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年轻人,眼神却异常清澈,带着一种看透一切的悲凉与愤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