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知遥最近过得不太好(1/2)
金融专业的课表永远排得满满当当,经济学原理、管理学、会计基础、货币金融学……
听上去头头是道,仿佛每一节课的尽头都有通往华尔街的直通车。
但在姜尘眼里,这些不过是被打印得无比精美的“预言书”。
里面写着的,是一群十八九岁的孩子如何在二十岁的年纪假装理解三十岁才会明白的事。
教室里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认命地抄笔记,像在完成高中附加题的最后一页,另一种则是努力地挺直背,试图在ppt的术语间找到什么可以通往未来的捷径。
姜尘属于第三种人,他既不抄,也不听。
他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落在桌面上,指尖轻敲着桌面。
偶尔扫一眼讲台,更多时候却是在观察同学们的神情。
谁是真听,谁在装,谁在偷偷看手机,谁又在用“成绩”掩饰内心的不安。
他太明白这个环境了。
这一整栋商学院大楼里,挤满了“未来的金融才俊”,却没人愿意承认,其实绝大多数人这辈子都不会真正靠“金融”吃饭。
他们不过是在一条熙熙攘攘的赛道上,彼此踩着肩膀往前走,幻想着彼岸有一张名叫“成功人士”的标签。
“你们要知道,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讲台上的老师强调着。
姜尘却只是嘴角一勾,低声喃喃道:“可惜,没人讲清楚,信用的本质,是博弈。”
在前世那个互联网爆炸的时代,他听过太多金融界的故事,见过太多人在数据和合同间毁掉自己,也见过真正的高手是如何在规则的边缘优雅跳舞。
这节课,他依旧没有做笔记。但等到结课铃响,他依旧是第一个站起来离开的人。
有同学看着他背影嘀咕:“他到底来上什么课啊?”
姜尘听到了,却没在意。
今天下午没课,他要去看一眼姜东来的装修进程。
出校门前,姜尘先在食堂随便吃了碗面,边吃边刷了下装修群里的进度图。
一楼大厅那块主展区的天花板已经拆完,灯光电缆走线已完成一半,墙面还在铲灰阶段。
二楼部分区域打了轻钢隔断,准备改造为家电百货模块。
三楼的服装和餐饮格局已经隔断好了,办公室则几乎没动,施工的计划是最后一并装修。
2个礼拜就有这样的进度,姜尘很满意。
下午两点,他抵达现场。
天气依旧热,混凝土墙面反射着阳光,一楼几位穿着背心的工人正站在临时搭建的脚手架上施工,汗水顺着脊梁骨滑入腰间。
“姜总,您怎么来了。”一个穿着工装、头顶红色安全帽,脚踩安全鞋的青年快步迎上来,正是项目经理陈凯。
他身上的遍布的泥灰证明,陈凯如他所承诺的一样在现场监工。
“下午没课,就过来看看。”姜尘接过他递来的水,笑着回道。
闻言,陈凯嘴角抽了抽。
汝闻,人言否。
直到现在他也很难接受这么大一个商场的主人竟然是一个才刚刚成年的大一新生。
更重要的是,这段时间在和姜尘的交谈中得知了对方创业的这笔钱竟然是靠自己赚的。
陈凯特意去翻找了一下华夏日报的报纸,然后那天整个人都不好了。
姜尘一边走,一边随口问道:“电路改线还要多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