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蚕食鲸吞与厚积薄发(1/2)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春末,当“直取洛阳”的巨大诱惑与致命风险同时摆在面前时,林羽在州牧府密室中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地图上那座象征着至高权柄的帝都仿佛散发着灼热的光芒,但光芒周围,是曹操经营多年的坚固城防、可能回援的百战精锐,以及虎视眈眈的孙权与刘璋。他目光扫过身旁的诸葛亮、庞统、徐庶,从他们虽未明言但清晰可辨的眼神中,读到了谨慎与务实。
良久,林羽深吸一口气,斩钉截铁地道:“洛阳虽好,然时机未至,根基未固!贪功冒进,乃取祸之道。我选三:趁火打劫,蚕食周边!”
【战略抉择确认!执行“蚕食鲸吞”策略。荆州进入“稳健扩张与深度内化”阶段。获得“务实”特质,新占领土消化效率提升20%。】
战略既定,荆州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而精准地运转起来,但这一次,刀锋所指,并非遥不可及的政治心脏,而是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的实利。
北线:剑指宛北,巩固门户
主帅周猛接令后,精神大振。他深知,相比于远征洛阳的渺茫,攻取南阳郡北部曹操力量相对薄弱的城池,无疑是更踏实的选择。他与副将魏延仔细研判敌情,决定兵分两路:
周猛亲率一万五千精锐步骑,打出“剿灭窜入荆州边境的曹军残匪”的旗号,自宛城北上,直扑曹操在南阳北部的要点博望、西鄂。这些城池守军原本不少被抽调到汝南前线,防御空虚。周猛采取围三阙一、攻心为上的策略,一面架起新式投石机威慑城防,一面派降将喊话,许诺优待降卒。守军见荆州军势大,援军无望,抵抗数日后,博望守将率先开城投降,西鄂随之陷落。
与此同时,魏延率五千轻装锐卒,效仿昔日“山贼”战术,沿伏牛山小道秘密穿插,突袭了曹操连接南阳与中原的重要补给点雉县,焚其粮仓,俘其县令,切断了南阳北部曹军与鲁阳方向的联系。
一月之内,荆州北疆向北稳稳推进了数十里,新增三座城池,缴获粮草军械无算。周猛下令妥善安置降卒,迁徙荆州流民实边,并依托新占城池,构建了一条更为纵深的北部防线。
西线:威压巴东,挤压刘璋
在荆州西部,林羽采纳庞统之策,对刘璋采取“军事威慑与外交恫吓”并举的方针。
大将黄忠率巴东军一万,以“例行操演”为名,沿长江北岸频繁调动,旌旗招展,战鼓震天,做出随时可能西进夔关的姿态。同时,林羽遣使入成都,面见刘璋,语气“恳切”地指出:“近闻东吴或因宜都之事迁怒益州,恐有西侵之意。我荆州为保盟友西线无忧,特加强巴东军备,以备不测。然巴东郡地狭民贫,粮草转运艰难,还望刘益州念及同盟之谊,开放鱼复(白帝城西重要渡口)粮市,允我商队通行,以便协防。”
这一手“敲山震虎”使得出神入化。刘璋本就因擅自进攻东吴而心虚,又见荆州大军压境,惊惧交加,只得应允了荆州的部分要求,不仅开放了鱼复粮市,还默许了荆州商队在一定程度上的通行权。荆州兵不血刃,进一步强化了对巴东地区的实际控制,并将影响力渗透至益州门户。
内政:深耕不辍,厚植根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