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建安风云变(2/2)
b. 保持高压对峙,震慑其西进野心。
c. 秘密策划,支持江东内部不稳因素(如山越残部)。
【紧急抉择三:西线益州战略是否加速?】
A. 加速推进,尽快寻找契机吞并益州,扩大战略纵深。
b. 维持现状,继续渗透,待北方局势明朗再说。
c. 暂时搁置,全力应对曹、孙威胁。
林羽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这些选项。局势已然明朗,真正的“三国”雏形初现,荆州再也不能偏安一隅,必须做出清晰的战略定位。
“异度,子柔,诸位,”林羽沉声开口,“曹操势大,不可力敌,亦不可不防。我意,遣使北上,恭贺曹操克定河北,重申我荆州保境安民之志,示之以弱,缓其兵锋。同时,命文聘、黄忠加紧训练北军,增修樊城、襄阳城防,储备守城器械粮草,以备战守。”
他选择了A1,稳住最主要的威胁。
“至于江东,”林羽继续道,“孙权虽稳,然其与曹操亦有旧怨(指孙策之死可能与曹操有关联,且曹操势大亦威胁江东)。可遣能言善辩之士,密会周瑜或鲁肃,陈说唇亡齿寒之理,试探结盟共抗曹操之可能。但边境防务,一刻不可松懈。” 他选择了A2,尝试联合,但不抱过高期望。
“西线!”林羽语气坚定,“非但不能搁置,反而要加速!唯有取得益州,我荆州才有与曹、孙鼎足而立的根基!加派得力人手入蜀,务必在曹操大举南下前,打通入川通道!” 他果断选择了A3。
【战略抉择确认!未来主线定为“联孙(尝试)、抗曹(防御)、图蜀(加速)”。获得战略洞察力+5点。】
“诺!”众文武齐声应命,各自领命而去。
战略既定,林羽却感到肩头压力骤增。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数月后,派往北方的使者带回曹操的回信。信中曹操言辞客气,赞赏林羽治理荆州之功,却亦隐含告诫,令其“恪守臣节”,并邀请林羽遣子入许都“伴驾”。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昭然若揭。
林羽以“子年幼,不忍远别”为由婉拒,心中警惕更甚。他知道,与曹操的正面冲突,只是时间问题。
与此同时,派往江东的密使也带回消息。孙权、周瑜对联盟之事态度暧昧,既未拒绝,也未答应,只言“需从长计议”,显然是想待价而沽,或待曹军南下看清形势后再做决定。
唯有西线,在投入大量资源后,终于传来实质性进展。张松通过隐秘渠道送来更详细的蜀中兵力分布图,并言其已联络好葭萌关守将孟达(此为虚构或提前策动,历史上孟达此时应在刘璋处),愿在荆州军入川时作为内应。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夏,袁绍病逝,其子袁谭、袁尚内讧,曹操趁机进军河北。林羽知时机稍纵即逝,召集众将,决意启动西征!
“命黄忠为先锋,魏延为副,率精兵一万,诈称入蜀助刘璋平叛,直取葭萌关!我自率大军五万,随后接应!”林羽于襄阳誓师,荆襄锐士,剑指巴蜀!
然而,就在大军开拔前夕,一骑快马自江夏飞驰而来,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江东周瑜,趁荆州主力西调之际,亲率水军三万,溯江西进,兵锋直指江夏!
孙权,终究是选择了趁火打劫!
林羽闻报,面沉如水。他看向西方,又看向东方。两条战线,同时告急。
“传令黄忠,按原计划进军,不得有误!”林羽声音冷峻,“江夏方面,命文聘死守,我自有计较!”
这一刻,他孤立无援,必须同时面对两个方向的强敌。真正的乱世霸主之路,布满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