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鱼龙同舞(2/2)
杜荷的心腹连忙跟上,两人一前一后,避开正门,从侯府一处极为隐秘的侧门悄然而出,迅速融入了长安城沉沉的夜色之中,直向东宫方向而去。
……
与此同时,平康坊,秘密宅邸。
王玉瑱刚与宋濂就纥干承基之事商议出初步方略,一名负责监视重要人物动向的暗卫便如同鬼魅般出现在书房外,得到允许后快步进入,单膝跪地,声音清晰而简洁:
“禀公子,宋先生。目标府邸有异动。约一炷香前,一辆无标识的马车自其西侧暗门驶出,护卫极少,行迹隐秘。”
“车内之人虽经伪装,但根据身形体态及随行人员确认,正是目标本人。其行进方向,经沿途兄弟确认,最终驶入了……长乐门(东宫所属宫门)区域。”
王玉瑱与宋濂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果然如此”的神色。
“侯君集此刻入东宫,如同给惊弓之鸟喂下了一颗定心丸,却也可能是催命符。”
宋濂率先打破沉默,他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眼中闪烁着洞悉世情的光芒。
“依在下看来,他们密谈之后,第一步绝非是立刻调兵遣将,亮明旗号。”
王玉瑱闻言,身体微微前倾,露出感兴趣的神色:“何以见得?纥干承基落入敌手,随时可能开口,他们难道不该争分夺秒,抢在消息彻底泄露之前,行险一搏么?”
宋濂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抹带着讥诮的了然笑容,活像一只看透了猎户陷阱的老狐:
“公子,若此刻是太子殿下独断,或许会因恐惧而方寸大乱,做出孤注一掷的蠢事。但侯君集不同。此人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宿将,最是懂得审时度势。
他比谁都清楚,此刻若仓促起事,成功率不足三成。只要纥干承基还未开口,事情就还没到必须鱼死网破的最后一步。”
他端起茶杯,呷了一口已然微凉的茶水,继续剖析道:“因此,他们此刻最可能做的,也是最为稳妥的选择,便是双管齐下。”
“一方面,东宫定然会不惜一切代价,动用所有埋藏在宫中的暗线,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查清纥干承基被关押的具体位置、看守情况。
唯有知道了人在哪里,才好谋划下一步——是收买、是灭口,还是其他手段。”
王玉瑱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宋濂对人心的把握,尤其是对侯君集这类老辣人物的心态揣摩,确实精准。
“那第二步呢?” 王玉瑱追问。
“第二步,便是利用查探位置的这段时间,加紧联络那些已被他们拉拢、或尚在摇摆的关键人物。
尤其是掌控宫门宿卫的将领,巩固同盟,分配任务,为可能到来的最后一刻做准备。”
“但他们绝不会轻易打出‘清君侧’的旗号,那意味着再无转圜余地。
他们在等,等纥干承基那边的确切消息,也在等陛下……是否会因此事而对东宫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宋濂说到此眼中精光一闪:“说到底,这是一场心理博弈。侯君集赌的是陛下尚未掌握全部证据,赌的是纥干承基还能多撑一段时间。”
王玉瑱沉默了片刻,消化着宋濂的分析,随后提出了一个关键疑问:“你分析得很透彻。只是,我尚有一事不明。”
“他既已抓捕纥干承基,以其对谋逆之事的深恶痛绝,为何不立刻动用大刑,撬开他的嘴,反而似乎……给了东宫喘息之机?这不像他一贯雷厉风行的作风。”
宋濂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个更加意味深长,甚至带着几分“果然如此”的笑容,他轻轻放下茶杯:
“公子,这恰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咱们这位陛下,文治武功,雄才大略,是古往今来少有的聪明君主。
但聪明人,尤其是位高权重的聪明人,往往容易犯一个错误——他们会不自觉地把简单的事情想得过于复杂。”
他顿了顿,继续解释道:“陛下或许在想,纥干承基一个小小的东宫近卫,如何有胆量、有能力参与此等大事?
背后是否还有更深的主谋?
他的被捕是否打草惊蛇?
是否应该放长线钓大鱼,借纥干承基这根藤,摸出后面更大的瓜?
又或者,陛下心中还对太子存有一丝父子之情,不愿立刻面对那最残酷的真相,故而心存犹豫,想看看太子的反应?”
宋濂摊了摊手:“总之,陛下此刻的‘按兵不动’或‘细致调查’,并非疏忽,反而可能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他相信自己能掌控全局,却不知这片刻的‘复杂化思考’,恰恰给了东宫喘息和运作的空间。而这,也正是我们的机会所在。”
王玉瑱听完,只觉得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他看向宋濂,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能辜负陛下这份‘深思熟虑’。他们想找纥干承基的位置,我们就‘帮’他们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