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灯火阑珊觅归途(2/2)
希望似乎又出现了。和平教堂是殖民时期建造的新教教堂,如今仍在使用。他们找到教堂的老牧师,说明来意。老牧师很和善,带他们上了钟楼。钟楼灰尘仆仆,堆满杂物。在一个积满鸟粪的旧木箱里,他们竟然真找到了一个铁皮盒!盒子锈蚀严重,但上面的锁早已坏掉。
打开盒子,没有金银财宝,只有一沓泛黄的信笺、一本皮革封面的日记本,以及……另一张同样的四人合影照片,只是背面多了一行字:“致吾爱 望舒 愿重逢于和平之年”。信笺上是娟秀的字迹,是那位苏小姐写给李望舒的情书,字里行间充满爱意、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时局动荡的隐隐担忧。日记本是李望舒的,记录了他们相识相恋的点滴,以及“海星号”启航前,他们与另外两位好友(照片上另外两人)的聚会。最后几页,笔迹凌乱,提到战争阴云,不得不分离,他将重要物品托付教堂,盼有朝一日和平归来,与苏小姐在此重逢。
“海星号”最终没有归来。它在1938年的一次航行中,于南海遭遇战火,沉没。船上人员,无一生还。李望舒未能等到和平,苏小姐不知所踪。这段爱情与友谊,被战火与时间湮没。
阿娜尔捧着日记和信笺,眼眶湿润。林曦沉默不语。那缕执念,此刻变得清晰而悲伤,是李望舒对爱人、对友伴、对未来人生的无尽眷恋与遗憾。
“我们能做些什么吗?”阿娜尔问。
林曦看着照片上青春洋溢的面容,又看看窗外已然和平、却物是人非的星洲港,轻声道:“执念不散,是因牵挂无着。若能使亡魂安息,生者(若有)得慰,便是了解。”
他们通过陈教授,几经周折,竟然真的找到了李望舒一位远房侄孙的下落!那人已是中年,住在城郊,对这位从未谋面的叔公只有模糊的家族记忆。当林曦和阿娜尔将铁盒交给他,并告知这段往事时,他十分惊讶与感慨,答应会妥善保管,并尝试寻找苏小姐或其后人的线索。
就在铁盒易手的瞬间,林曦清晰地感觉到,附在照片上的那缕执念,发出一声如释重负的叹息,随即化作点点荧光,消散在空气中。执念已了。
离开星洲港的前一晚,他们再次来到和平教堂。夜色中的教堂静默肃穆。阿娜尔将那张最初发现的照片,轻轻放在教堂门口的石阶上,仿佛完成一种仪式。
“他们……会在另一个世界重逢吗?”阿娜尔望着星空问。
“记忆存在过,情感真实过,便是永恒。”林曦握住她的手,“我们找到了他们,记住了他们,这段故事便没有完全消失。这,或许就是对抗遗忘与时间的方式。”
真相依旧模糊,过去无法挽回,但追寻的过程本身,赋予了失落以意义,在虚无中留下了一丝温暖的痕迹。
轮船拉响汽笛,缓缓离开星洲港。岸上的灯火渐行渐远,连同那段被重新打捞起的往事,一起沉入记忆的深海。阿娜尔靠着船舷,心中有些怅然,却也有一种奇异的平静。林曦站在她身边,知道在这座充满殖民伤痕与个人悲欢的城市里,他们完成了一次对时间与记忆的微小救赎。星晷古道的守护,或许也包括守护这些散落在时光尘埃中、不应被彻底遗忘的人间悲欢。
前路依旧是大海。但这一次,航行的方向,似乎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