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我在聊斋当合同工 > 第321章 匠心独运见真章

第321章 匠心独运见真章(1/2)

目录

翠微山中的“山灵谣”,如同夏日山涧的一缕清风,清新而温暖,洗去了“心之壁”的沉重。林曦与阿娜尔带着那份来自深山的质朴温情,继续东南行。地势渐平,空气中开始夹杂咸湿的海风,他们知道,离海不远了。

故事,常常发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平凡角落,主角是怀揣梦想的普通人。数日后,他们抵达了一个名为“望海镇”的滨海小镇。镇子不大,依山傍海,白墙黑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山坡上,一直延伸到蔚蓝的海边。码头上泊着渔船,空气中弥漫着鱼腥和海盐的味道,夹杂着渔民的吆喝和妇孺的喧闹,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他们在镇尾一处僻静的、带小院的民房租住下来。院子不大,但推开窗就能看到波光粼粼的大海。阿娜尔对大海充满新奇,每日清晨喜欢到海边散步,捡拾被海浪冲上来的奇异贝壳,看渔民出海归航。林曦则常在院中榕树下静坐,感受着与西域戈壁、昆仑雪域截然不同的、浩瀚而湿润的海洋气息,魂海中“本我之光”与潮汐共鸣,愈发圆融。

这日午后,阿娜尔从市集回来,兴致勃勃地对林曦说:“镇东头有家铁匠铺,打铁声跟别处不一样,清脆得紧,像是……在敲打什么乐器似的!我们去看看?”

林曦见她难得对世俗技艺感兴趣,便含笑应允。循着“叮叮当当”富有节奏的敲击声,他们找到那间铁匠铺。铺子很旧,门楣上挂着一块被海风侵蚀的匾额,依稀可辨“海潮坊”三字。炉火正旺,一个穿着汗褂、围着皮围裙的年轻汉子,正全神贯注地锻打着一块烧红的铁条。他约莫二十出头,皮肤黝黑,手臂肌肉虬结,汗水沿着脊背流淌,每一锤都精准而充满力量,眼神专注得发光。

铺子里还坐着一位抽着旱烟的老铁匠,是年轻人的父亲,偶尔出声指点两句,目光中带着欣慰与严格。墙角堆着些镰刀、锄头等农具,但墙上却挂着几柄形制古朴、寒光闪闪的短剑和鱼叉,显然非寻常物件。

阿娜尔和林曦没有打扰,静静站在门口观看。年轻人打完一坯,将铁条浸入水中,“刺啦”一声白汽弥漫。他直起腰,抹了把汗,这才看到门口的陌生人,愣了一下,有些腼腆地笑了笑:“二位要打点什么?”

“随便看看。”阿娜尔好奇地问,“你打的这是什么?声音真好听。”

年轻人拿起那锻打成形的铁条,是一把匕首的雏形,解释道:“是想打把匕首。家传的手艺,讲究个‘钢口’和‘韧性’,火候、锤打、淬火,每一步都差不得,不然不是太脆就是太软。这声音,是料子均匀、力道到位的响声。” 他言语朴实,却透着对自身手艺的自豪。

老铁匠磕了磕烟袋,接口道:“这小子,叫海生,心思野,不好好打农具,净琢磨这些费工费料的刀剑玩意儿,说什么要打出像古书上说的、能斩浪分水的‘宝刀’!” 语气似是埋怨,眼底却藏着骄傲。

海生挠头憨笑:“爹,祖上不也出过给水师铸过兵器的师傅嘛!我就想……不能埋没了这门手艺。”

林曦目光扫过墙上那几柄短剑,魂力微感,虽无灵力附着,但材质均匀,寒光内敛,锻造技艺确实已登堂入室,在这凡间小镇,堪称杰作。他点头赞道:“匠心独运,已得三分真味。”

海生见林曦气度不凡,一语道破关键,顿时眼睛一亮,如同遇到知音:“先生懂铸剑?”

“略知一二。”林曦微笑。他历经岁月,见识过神兵仙器,亦深知凡铁百炼亦可成钢的道理。

自此,阿娜尔和林曦便常来海潮坊坐坐。阿娜尔喜欢看海生打铁,那专注的神情、流淌的汗水、锤起锤落间的韵律,让她感受到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与对梦想的执着。林曦则偶尔会与海生探讨一些锻造的关窍,诸如不同材质的融合、淬火时机的把握、甚至剑身弧线与力道的微妙关系。他虽不亲自操锤,但境界高远,往往一言点醒梦中人,让海生茅塞顿开,技艺精进神速。

海生也将二人视为良师益友。他知道他们不是普通人,但那份平和与尊重,让他倍感温暖。他告诉阿娜尔,他的梦想是复原祖上失传的一种名为“叠浪纹”的锻造技法,让打造的刀剑不仅锋利坚韧,剑身还能自然呈现如海浪般的层层纹路,拥有破浪之威。为此,他失败了无数次,浪费了无数材料,却从未放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