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你信什么,重要吗?(1/2)
那块骨符,是药仙教的圣物,上面刻着古老的血纹,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随着骨符的放入,陶瓮中的金色液体开始沸腾,骨符上的血纹也开始溶解,最终化作一句新的铭文,浮现在水面之上——“知苦而不逃,方得真名。”
这句话,仿佛是为她量身定做的一般,让她感到无比的震撼。
她明白了,真正的自由,不是逃避痛苦,而是直面痛苦,战胜痛苦。
就在这时,有人急匆匆的跑进初言殿,带来了一个消息,某个雨夜,清源村祠堂突遭雷击,百年牌位尽数倾倒。
顾一白闻言,眼神一凛,他看向阿朵,轻声说道:“看来,有些事情,已经迫不及待了。”阿朵点了点头,她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们知道,真正的战斗,即将开始。
雨夜的雷霆,劈开了清源村祠堂的脊梁,也劈碎了村民们心中对“金翎儿”的敬畏。
第二天清晨,暴雨初歇,祠堂里一片狼藉,往日香火鼎盛的景象荡然无存。
百年牌位东倒西歪,泡在泥水中,墨迹晕染开来,先祖的名字变得模糊不清,仿佛他们的存在也随之被抹去。
族老们捶胸顿足,哀嚎声响彻祠堂内外,仿佛失去了精神支柱。
就在一片混乱之际,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默默地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册子——正是葛兰偷偷印制的《野名录》。
他二话不说,将“会做饭的阿兰”、“给村里孩子讲故事的老爷爷”等等名字,小心翼翼地贴在了空荡荡的牌位上。
村民们愣住了,面面相觑,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贴都贴了,总不能让祖宗们没名字吧!”少年梗着脖子,鼓起勇气喊道。
人群中,有人仿佛被触动了心弦,也跟着掏出纸条,贴上“昨夜敢骂长老的二愣子”、“偷偷给乞丐饭的秀英”……这些名字,或许不登大雅之堂,却代表着他们心中真正敬佩的人。
忽然,狂风大作,吹得祠堂残破的屋顶呜呜作响。
一道金色的光芒,如同利剑一般,从屋顶的破洞中倾泻而下,正好照在祠堂的主位上。
那里,原本供奉着“金翎儿”的神龛,如今只剩下一堆焦黑的木头。
而那只桀骜不驯的雏鸟,正傲然挺立于焦木之上,口中衔着一片燃烧的残页——那是大蛊师精心编纂的《归心录》。
火光映照着它的金色羽毛,也映出了它那双清澈的瞳孔中,两个清晰的汉字:自·由。
“它在烧什么?”有人喃喃自语,声音颤抖。
“不知道……但总感觉,要出大事了!”另一个人紧紧攥着拳头,目光死死地盯着那只沐浴在金光中的雏鸟。
清源村祠堂被雷劈后的第三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糊味儿,混杂着雨后泥土的腥气,直往人鼻子里钻。
葛兰小心翼翼地拨开倒塌的梁木和碎瓦,像是寻宝似的,在废墟里翻找着。
她那双平日里灵动的眼睛,此刻充满了疲惫,眼圈也微微发红。
突然,她的手指触碰到了一块坚硬的物体。
那是一块被烧得焦黑的木头残片,边缘还带着被雷火烧灼过的锯齿状痕迹。
葛兰轻轻地拂去上面的灰尘,借着从破损的屋顶倾泻下来的阳光,她看清了上面残留的图案——半枚“金翎儿”的印痕。
她的心猛地一跳,像是被针扎了一下。
她知道,这小小的残片,可能藏着惊天的秘密。
葛兰抱着残片,一路小跑回到村口的老井旁。
这井里的水,清冽甘甜,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源泉。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将那块焦木残片,慢慢地浸入了井水中。
水面顿时泛起层层涟漪,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荡起一圈又一圈的波纹。
起初,涟漪还很细小,但很快,就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密集。
水面开始扭曲,变形,仿佛有什么东西要从水底挣脱出来。
葛兰屏住呼吸,瞪大了眼睛,紧紧地盯着井水。
突然,水面平静了下来,但紧接着,更加诡异的一幕发生了——水面不再映照着天空的倒影,而是浮现出了一张张哭泣的脸。
那些脸,有的苍老,布满了皱纹,有的年轻,还带着稚气。
他们的脸上都挂着泪痕,表情痛苦而绝望,仿佛正在承受着无尽的折磨。
葛兰认出了几张脸,那是村里已经去世的老人,他们生前都曾虔诚地跪拜过祠堂里的“金翎儿”。
她感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脑门,让她浑身颤抖。
她知道,这些脸,代表着那些曾经跪拜过“金翎儿”的人,生前最不敢承认的记忆。
消息像野火一样,迅速在清源村蔓延开来。
有人说,他梦见自己亲手将生病的儿子,埋进了替命坑,醒来后浑身冷汗,再也无法入睡。
有人说,他反复听见亡妻在耳边低语:“你说要护我一生,为何食言?”
恐慌,愤怒,绝望,各种情绪在村民们的心中交织,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仅仅三天之内,清源村就有十七户人家,不约而同地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们要拆毁自家的家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