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不对劲……不对劲!(2/2)
泣渊坛上,罗淑英指尖轻抚着泪晶册,原本黯淡的晶面似乎重新燃起了微弱的光芒。
她正欲催动秘法,重启那能操控人心的“共悲律”,为北岭十二村,乃至整个苗疆,再次编织一张无形的哭泣之网。
然而,异变陡生!
手中的泪晶册突然剧烈震颤起来,仿佛一只受惊的野兽。
罗淑英惊愕地睁大了眼睛,只见那书页竟无火自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化为灰烬,飘散在空中。
她试图阻止,却发现自己的灵力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禁锢,根本无法触及那燃烧的册子。
最终,整本泪晶册焚烧殆尽,只剩下一行焦黑的痕迹,触目惊心地烙印在罗淑英的掌心:“哭不出来的人,最会捂嘴。”
罗淑英猛然抬头,目光如刀般射向遥远的北方。
只见天际一道璀璨的金线横扫而过,如同神只挥动着光笔,毫不留情地抹去了天空中所有的阴云。
那金光带着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仿佛要将世间一切的虚伪与黑暗都驱散殆尽。
她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收起残册,罗淑英低声自语:“你们不让它叫……那就让我替天下人,给它安个名字。”
与此同时,北岭始缄碑前,那只赤金雏鸟缓缓落回阿朵的肩头。
它亲昵地用稚嫩的喙轻轻啄了啄阿朵的耳垂——这一次,阿朵分明听见了,不是声音,而是一句清晰的意念:“我不是你的怒哥。我是我。”
数日后的薄暮,倦鸟归林,夕阳的余晖勉强给大地披上一层暖橘色的纱。
然而,这片原本应是宁静祥和的边境村落,此刻却笼罩着一股诡异的狂热。
顾一白还没来,一场无形的“瘟疫”正在这里蔓延。
村口,一栋栋泥墙瓦房上,突兀地悬挂着崭新的木牌,牌匾样式统一,朱漆描金,上书三个娟秀的字——“金翎儿”。
风一吹,那牌匾便在夕阳下摇曳,像招魂幡。
村民们对此却习以为常,甚至带着一种病态的欣喜。
“金翎儿……我们家也有名字啦!”一个衣衫褴褛的汉子,咧开大嘴傻笑,黝黑的脸上满是褶皱,仿佛刚从地里刨出来的老姜。
消息传得很快,韩十三拄着竹杖,跌跌撞撞地赶来。
他脸色苍白,眼袋耷拉着,像是几天几夜没合眼。
他那双原本锐利的眼睛,此刻却布满了血丝,浑浊不堪。
“不对劲……不对劲!”他喃喃自语,脚步踉跄地走向一户人家。
那户人家门口,一个老妇正颤巍巍地擦拭着门楣上的牌匾,动作轻柔,仿佛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
韩十三顾不得礼数,一把夺过老妇手中的抹布,指尖颤抖地摸向那牌匾。
木质粗糙,漆面冰冷,却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甜腻香气。
“老人家,这牌匾是哪儿来的?”韩十三的声音嘶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老妇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悦,一把夺回抹布,小心翼翼地擦拭着牌匾:“这是‘金翎儿’,是我们的名字!是罗长老赐予我们的福分!”
“罗长老?”韩十三眉头紧锁,心中警铃大作。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不安,转身走向村中央。
村口的井边,一个孩子正抱着一块小小的“金翎儿”牌匾,不肯撒手。
那孩子约莫五六岁,面黄肌瘦,头发枯黄,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明亮,只是那明亮中,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阴霾。
“我终于有名字了……妈妈说我以前不算人……”孩子喃喃自语,声音稚嫩,却带着一种令人心碎的渴望。
韩十三蹲下身子,伸出手,想要拿走孩子手中的牌匾。
“别碰我的‘金翎儿’!”孩子突然尖叫起来,像一只受惊的小兽,死死地抱着牌匾,身体瑟瑟发抖。
韩十三的手僵在半空,他看着孩子那充满恐惧和敌意的眼神,心中一阵刺痛。
他缓缓收回手,从怀中掏出一个油纸包,打开,里面是一根细细的金黄色绒毛。
“孩子,这是什么?”韩十三的声音尽量放缓,带着一丝诱哄。
孩子看了一眼绒毛,又看了一眼韩十三,
韩十三将绒毛递到孩子面前:“闻闻看,香不香?”
孩子犹豫了一下,伸出小鼻子,轻轻嗅了一下。
“香……香香的……”孩子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眼神也变得迷离起来。
就在这时,韩十三突然抓起一根绒毛,塞进自己嘴里。
刹那间,他瞳孔骤缩,脸色变得惨白,仿佛遭受了巨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