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2004,系统助我人生开挂 > 第325章 地球的痊愈

第325章 地球的痊愈(1/2)

目录

“亚马逊之环”如同悬在人类文明未来咽喉上的一柄利刃,其存在的本身,就足以让任何宏伟蓝图化为泡影。那条在“盖亚”模型中熠熠生辉的“黄金路径”,在延伸到二十年后的未来时,被这个来自星球内部的、充满未知的变量无情斩断,这残酷的现实,像一盆冰水,浇灭了刚刚因找到解决方案而升起的喜悦。

压力,前所未有的巨大。

但这一次,人类文明没有陷入绝望的争吵或瘫痪。经历了“蚀骨热”的淬炼、“过滤器”的审视以及内部纷争的洗礼,一种更深沉的坚韧和更清晰的目标感,已经渗透到文明的肌理之中。

“路断了,就把它接上!”林见鹿在书院的核心会议上,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亚马逊之环’是挑战,也是我们必须攻克的最后堡垒。在找到理解并控制它的方法之前,我们更要全力推行‘黄金路径’的前期和中期方案!我们要让‘过滤器’看到,即使前路有险阻,我们依然有能力,也有意志,去修复我们的家园!”

这成了整个文明的共识。

接下来的数年,人类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效率,投入到这场自我救赎的星球工程中。

变化,是肉眼可见的。

曾经被灰霾笼罩的工业城市上空,重现了湛蓝的天际。“烛龙”聚变塔如同文明的灯塔,在全球各地点亮,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取代了冒着黑烟的燃煤电厂和轰鸣的燃油发动机。基于“宇宙语”原理优化的新型电网,使得能源传输损耗降到最低,连最偏远的乡村也通上了稳定、廉价的电力。

广袤的沙漠和戈壁上,铺满了银光闪闪的“光合作用2.0”纳米材料板。它们如同贪婪的巨兽,日夜不停地吞噬着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基础的有机原料和额外的电能。曾经黄沙漫漫的不毛之地,边缘开始出现倔强的绿色。

辽阔的海洋上,一座座形态优美、如同巨大海洋生物般的“大洋环流引擎”浮标开始布设。它们利用温和的能量脉冲,巧妙地引导着洋流和大气环流,曾经肆虐无度的超级台风,仿佛被套上了缰绳,强度和路径变得逐渐可以预测和规避。极端的热浪和寒潮事件频率显着下降。

更微妙的变化,发生在每个人的生活中。由“清瘟导引术”简化而来的“生态冥想”,通过“织网人”系统和全球教育网络,成为了无数人每日的功课。人们在下班后、课间休息时,会有意识地通过简单的呼吸和意念,感受自身与自然环境的连接。这种大规模的集体意识活动,虽然无法直接改变物理世界,却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整个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认同感和行动力,消费习惯在改变,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苏晚晴在渝州的办公室里,看着窗外曾经因工业而浑浊的天空,如今澄澈如洗,江对岸的山峦绿意盎然,鸟鸣声清晰可闻,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多年未见的、真正轻松的笑容。她主导的“天柱”能源网,不仅稳定了区域能量场,更成为了新能源体系的重要枢纽。

赵昊的基金会,工作重心也逐渐从灾难救援,转向了扶持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农业和社区可持续发展项目。他看着卫星地图上,非洲萨赫勒地区那条不断向南推进的绿色边界线,眼眶湿润,想起了那些在“蚀骨热”中逝去的伙伴,喃喃道:“你们看到了吗?我们在努力,世界在变好……”

月背,“启明号”依旧散发着脉动的辉光,沉默地见证着母星的蜕变。

陈默和沈渊则带领团队,一刻不停地研究着“亚马逊之环”。他们利用“盖亚”模型进行无数次模拟,试图理解其能量运行机制,寻找可能的控制或沟通方法。进展缓慢,但并非毫无希望。他们发现,“环”的能量波动,与全球推行“黄金路径”的力度,存在着某种微妙的负相关——当人类修复地球的行动越坚决、效果越显着时,“环”的能量活跃度似乎就有极其细微的、不易察觉的下降。

“它……它好像真的在‘评估’我们的决心和能力?”陈默盯着数据,若有所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