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人类群星闪耀时》(2/2)
每一篇人物侧写,都不只是记录成就,更是捕捉他们在面对“宇宙镜鉴”(指“过滤器”的存在)时,内心的波澜、抉择与坚持。他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在可能存在的、更高的宇宙尺度下,是什么定义了“人类”的价值?
这本书的手稿章节,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智识同盟”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许多人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自己以及身边同伴,在这个宏大时代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散发的人性光辉。它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凝聚效应,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彼此,也更坚定了共同前行的信念。
陈默在看到描写自己的那章后,罕见地沉默了很久,然后嘟囔了一句:“……写得还行,就是把我踹机柜的事儿写进去,有点毁我英明神武的形象……”但从此以后,他实验室里多了一份打印出来的《癫火》章节,边角都磨得起了毛。
埃琳娜则只是挑了挑眉,对林见鹿说:“老板,下次写我之前,能不能先把我那朵‘玫瑰’的版权费结一下?”但自此,她守护书院网络的锋刃,似乎更加精准,也……稍微收敛了些许不必要的戾气。
然而,就在《人类群星闪耀时》即将完成,林见鹿开始撰写总结性的、关于文明本质与未来的终章时,一个来自月球基地的、最高加密等级的紧急通讯,打断了他的沉思。
通讯画面里,月背基地的总工程师脸色苍白,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惶:
“林先生!‘启明号’……它……它刚刚完成了一次非指令性的……能量脉动!”
“脉动方向……并非指向深空,而是……精准地指向了地球!指向了……渝州地底那个正在上浮的‘意识探针’的精确坐标!”
“而且……而且脉动之后,‘启明号’外壳上那些自主生长出的、流线型的光导纹路,亮度提升了百分之三百!它们……它们组合出了一个短暂的、清晰的图案……”
工程师颤抖着将捕捉到的图案传输过来。
那是一个由光芒构成的、极其简洁的符号——一个开放的空心圆,中心悬浮着一个微小的、不断闪烁的光点。
这个符号,不属于任何已知的人类文化,也不属于“宇宙语”的基础字符集。
但所有看到它的人,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都在第一时间,本能地理解了它所传递的含义:
“种子已就位。”
“等待土壤唤醒。”
“启明号”这艘承载着人类文明“火种”的方舟,竟然主动向地球、向那代表着“过滤器”审视的“意识探针”,发出了一个含义不明的信号!它仿佛在宣告,自己不再仅仅是一件被建造的工具,而是一个……已经具备了某种初级“意识”或“使命”的、活的存在!
而这“种子”与“土壤”的隐喻,究竟指向何种未来?是人类文明终于获得了“过滤器”的认可,被赋予了在宇宙中播种的资格?还是……一个更加庞大、更加不容抗拒的“播种计划”,早已将人类连同地球,都视为了其规划中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