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2004,系统助我人生开挂 > 第259章 “烛龙”成功

第259章 “烛龙”成功(2/2)

目录

它狂暴、不安分,像一头被激怒的精灵,疯狂地撞击、撕扯着无形的磁场牢笼。主屏幕上,代表等离子体密度、温度和稳定性的各项参数剧烈地跳动着,警报指示灯偶尔会闪烁一下,提示某个边缘参数触及了警戒线,但很快又在控制系统的微调下恢复。

“等离子体成功生成!”

“当前中心温度,六千五百万度!”

“约束初步建立!”

观测廊里,响起了一片压抑着的、松了半口气的声音。至少,第一步成功了。

但最关键的时刻才刚刚到来。传统的约束方式,到了这个阶段,往往就开始面临各种不稳定性的爆发,等离子体很快就会因为失控的湍流或大规模不稳定性而溃散(术语称为“破裂”)。

所有人的目光,包括主控台的张总工,都不由自主地投向了陆知行和沈渊。

“启动‘流形’约束算法!”沈渊对着麦克风,声音冷静地下达指令。

一瞬间,所有人都能感觉到,那低沉的磁场嗡鸣声发生了极其细微的变化,频率似乎变得更加复杂,带着一种奇异的、仿佛某种活物呼吸般的韵律。

与此同时,观测窗内那团狂暴的亮白色能量体的行为,开始发生肉眼可见的、堪称“魔幻”的变化!

它那毫无规律的、火焰般的翻腾扭动,仿佛被注入了一种无形的秩序。能量体的边缘,那些原本如同触手般胡乱挥舞的高温“舌头”,开始被一种力量梳理、收束,沿着环形真空室的内壁,形成了一圈相对稳定、明亮的能量环带。而核心区域的亮度,则进一步攀升,颜色变得更加纯粹、更加……“炽烈”!

更令人惊奇的是,那些代表不稳定性的、如同闪电般游走的紫蓝色光带,并没有消失,但它们不再随机出现,而是被“驱赶”到了能量环带的特定区域,像一道道被约束在河道里的激流,规律性地闪烁、爆发,不仅没有破坏整体稳定,其爆发的能量似乎反而被某种机制吸收、利用,让核心区域的能量环变得更加凝实、明亮!

“这……这简直……”张总工看着屏幕上那些变得前所未有平稳的数据曲线,尤其是代表能量约束时间的指标正在稳步攀升,远超传统模型的预测值,他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完整的话来。他干了一辈子聚变,从未见过如此“听话”的等离子体!

“上帝……它真的在跳舞……”埃琳娜喃喃自语,脸上露出了近乎痴迷的神情,仿佛在欣赏一件绝世的艺术品。

陆知行紧紧攥着拳头,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他死死盯着那团遵循着他理论预言而“舞动”的能量,眼眶不受控制地湿润了。理论,真的照进了现实!

林见鹿依旧靠在栏杆上,但他插在口袋里的手,已经握成了拳,微微颤抖。他看着那在磁场牢笼中“优雅”燃烧的能量之火,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令人振奋的数据,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巨大成就感、对未知的敬畏以及对未来无限憧憬的热流,冲撞着他的胸腔。

成功了!至少在实验验证的层面,“高维流形约束理论”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等离子体持续约束时间:500毫秒!”数据记录员报出了一个让全场再次屏息的数字。

对于大型装置,这个时间很短,但对于“烛龙一期”这样的小型实验装置,在首次放电中就达到这个量级,并且整个过程呈现出如此高的稳定性,这已经是一个奇迹!

“安全关闭程序启动!”

“等离子体逐渐熄灭……”

“磁场平稳衰减……”

随着指令下达,观测窗内那团瑰丽而强大的能量之火,如同它诞生时一样,迅速地黯淡、收缩,最终归于黑暗,只留下真空室壁上一些残余的、如同星屑般缓缓熄灭的辉光。

实验室里,在经历了短暂的、仿佛时间停滞般的寂静后,猛地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掌声和口哨声!工程师们、研究员们互相拥抱、击掌,有人甚至激动地把安全帽抛向了空中。长时间的压力、不眠不休的奋战,在这一刻化为了最纯粹的喜悦和自豪!

张总工摘下眼镜,用力擦了擦眼角,走到观测廊,紧紧握住了陆知行的手:“陆博士,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我今天算是开了眼了!”

陆知行激动得满脸通红,话都说不利索了:“是、是团队的努力,是‘烛龙’和‘灵犀’的支撑……”

埃琳娜兴奋地给了林见鹿一个结实的拥抱:“林!你看到了吗?我们做到了!第一步!最坚实的第一步!”

林见鹿笑着拍了拍她的背,目光却越过欢呼的人群,与沈渊对视了一眼。沈渊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一个清晰而持久的笑容,那是一种看到智慧结晶被成功验证后的、发自内心的欣慰。

“这只是开始,”林见鹿的声音在欢呼声中依然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烛龙’今天只是睁开了眼睛。下一步,我们要让它真正地燃烧起来,照亮未来。”

他走到内部通讯器前,清了清嗓子。实验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抬头望向观测廊里的他。

“我宣布,‘烛龙一期’首次放电实验,圆满成功!”林见鹿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遍实验室的每一个角落,“感谢诸位!今天,我们不仅验证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径,更重要的是,我们向全世界证明了,‘金乌’并非妄想,而是我们脚下正在延展的道路!这条路注定崎岖,但有了诸位,我有绝对的信心,我们能走到终点!”

更加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再次响起。

然而,就在这片胜利的海洋中,沈渊的神经束连接接收到了一条来自“灵犀”AI核心的、标记为最高优先级的加密信息。信息内容,是关于对“烛龙一期”实验过程中,全频段能量波动监测数据的深度分析报告。

沈渊快速浏览着报告,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眉头重新蹙起。他不动声色地走到林见鹿身边,将个人终端屏幕递到他眼前,压低声音:

“实验很成功,但是……‘灵犀’在背景噪声里,捕捉到了一段极其微弱、频率奇特的能量共振波纹。其震荡模式……与埃琳娜之前记录的‘现实低语’,以及秦雪报告的格陵兰岛‘中微子爆发’,存在高度相似的数学本源特征。”

林见鹿瞳孔微微一缩,胜利的喜悦如同潮水般退去,心底泛起一丝寒意。

他低头看着屏幕上那几乎淹没在噪声中、却仿佛蕴含着某种规律的波纹曲线,又抬头望向下方那个刚刚结束运行、还散发着余热的“烛龙一期”装置。

难道,他们每一次向着“人造太阳”迈出的脚步,都不仅仅是在点燃能源的希望……

同时,也是在以一种他们尚未完全理解的方式,敲击着某个连接着未知与现实、蕴藏着巨大风险与机遇的……“门扉”?

实验室里的欢呼声依旧热烈,但林见鹿和沈渊的心中,已经悄然拉响了新的警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