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人心向背(1/2)
“方舟”计划的威胁,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见鹿科技核心层的气氛瞬间紧绷。林见鹿的指令被迅速传达,宁州方面,苏晚晴第一时间启动了最高级别的应急响应,与当地驻军、国安、通信管理部门建立了联合指挥部,对“麒麟”工厂及周边关键基础设施进行了全方位的物理和网络安保升级。
然而,在这场暗流汹涌的攻防战之外,由“开源宣言”引发的舆论海啸,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科技界和媒体圈,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支持见鹿科技的声浪。这股力量,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应对“方舟”计划的缓冲垫和软性盾牌。
开源,这个看似“自毁长城”的举动,在经过最初的震惊和质疑后,其深远的战略价值开始如同陈年佳酿,散发出愈发醇厚的香气。
**全球开发者社区,成为了见鹿科技最坚定的拥趸。**
在Github、Gitee以及其他开源平台上,“灵犀oS”项目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代码仓库,它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技术联合国”。来自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德国柏林、以色列特拉维夫、中国深圳……世界各地的顶尖程序员在此聚集,他们不再是被动的使用者,而是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审查者和共建者。
一位网名为“deprophet”(代码先知)的美国资深内核开发者,在深度研究了“灵犀”的调度算法后,在自己的技术博客上撰写了一篇万字长文,标题是:《“灵犀”开源:一场对现代操作系统信任基石的伟大重构》。
文中,他毫不吝啬赞美之词:“……我从业三十年,审查过无数商业和开源系统的代码。但我必须承认,‘灵犀’内核在安全性、效率和模块化方面达到的高度,是现象级的。它没有采用任何取巧或危险的‘黑魔法’,其强大完全建立在极其扎实的工程功底和前瞻的架构设计上。那些关于‘后门’的指控,在如此清晰、严谨的代码面前,显得荒谬而可笑。见鹿科技用行动重新定义了什么是‘技术自信’。”
这篇文章被广泛转载,成为了技术圈为“灵犀”正名的标志性事件。
更多的开发者,则用脚投票。他们基于开源的“灵犀”oS,开始构建各种各样的应用:有为残障人士设计的智能交互界面,有优化城市能源管理的边缘计算节点,有在贫困地区搭建低成本教育平台的定制系统……这些充满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的项目,通过开源社区传播开来,极大地丰富了“灵犀”生态的内涵,也无形中为见鹿科技披上了一层“科技向善”的温暖光环。
**国际主流媒体的风向,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面对全球开发者社区一边倒的赞誉和层出不穷的基于“灵犀”的创新应用,之前那些跟着“棱镜”指挥棒起舞的西方媒体,开始感到尴尬和压力。
《华尔街日报》在一篇题为《开源的力量:见鹿科技如何用代码打破信任坚冰》的评论中,虽然依旧带着一丝酸葡萄心理,但也不得不承认:“无论其初始动机如何,见鹿科技将核心操作系统开源的决定,是一次大胆且极具效果的公关和战略行动。它成功地瓦解了由竞争对手和某些政治势力精心构建的‘不信任之墙’,并为自己赢得了全球技术社区的广泛尊重。这或许标志着全球科技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封闭体系的对抗,转向开放生态的竞合。”
更让“棱镜”联盟难受的是,一些以客观中立着称的欧洲媒体,如德国的《明镜周刊》、英国的《经济学人》,开始深入挖掘“灵犀”开源事件背后的地缘政治因素。它们刊发深度报道,质疑某些国家和利益集团利用“国家安全”为幌子,行贸易保护和技术打压之实,并指出见鹿科技的开源策略,是对这种霸权行为的“一记漂亮回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